迦南小说网

第二二七章 出云尼子终覆灭,关原合战定胜负【2 / 2】

来五串烧烤犹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少人说着继续进攻大垣城,但是城内有数万大军,有人立刻反对。

真田昌幸连忙说道:“殿下,若是攻城,本家没有胜算,而且这般对峙下去,反而对我们不利,我们得寻机与织田家野战!”

岛津辉忠点头道:“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真田昌幸回道:“若要引出大垣城的敌军,就必须得找到他们的弱点,让他们不得不出战的理由。”

“臣以为,可以散播本家将绕过大垣城,往近江进攻的消息,并且让大军绕过大垣城,往关原方向进军。”

关原是由北面伊吹山,西面笹尾山、天满山,西南方向的松尾山,东南方向的南宫山所围成的东西四公里、南北两公里的盆地。

是连接西北方向的北陆道、东南方向的伊势的要道,是从美浓进入近江的重要门户,乃不得不争的战略要冲。

岛津辉忠看着地图,点头道:“那就这么办,明日早饭后,大军就可以向关原移动。”

一开始流言散播到织田信长的耳中时,他认为这是一个诡计,实际上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诡计。

但是竹中半兵卫向木下秀吉建言道:“殿下,这虽然是岛津家的诡计,但是岛津家真的向关原移动的话,那对本家十分不利。”

木下秀吉立刻出声喊道:“主公,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若是敌军真的向关原移动,那么在近江的军势就危险了!”

织田信长当即皱眉,他立刻派人去打探消息,很快消息传来,岛津军真的在向关原移动。

眼看着岛津军已经越过大垣城,往关原方向前进,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岛津军的诱敌之计,但是织田信长还是命令部下开拔,在关原阻拦敌军。

织田军比岛津军率先进入关原,首先驻扎在东山道略微往北的名为“南天满山”的台地上,作为织田军阵列核心的乃是柴田胜家,领兵三千人。

驻在柴田军侧后方,于藤川高地,担任保护和辅佐作用的有河尻秀隆所部两千人,林通胜,平手泛秀共一千三百人。

柴田军军往北是丹羽长秀两千人和稻叶一铁的一千人。

织田信长与部分直属家臣驻扎在更北面的小关村笹尾山,共约八千之众。

位于中山道南方的有木下秀吉,前田利家,佐佐成政等人的部队,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一字排开,总兵力为四千人。

更往南方的松尾山上还屯扎着美浓部分国人大约三千多人。

就织田军的主要部署来看,是以中山道为中心,以笹尾山和松尾山为两翼,中间略往后收缩,左右毫无顾忌地展开,以鹤翼之阵布阵。

织田军所部大多驻扎在山上,在其阵前,也就是正东方,有一片相对平缓的开阔地,中山道在此连接北国街道和伊势街道,好象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

按照织田信长的规划,这个十字路口就是东军葬身之处。

岛津辉忠驻守的桃配山东南有一座高峰,名叫南宫山。

来自伊势的大队一揆军其实早在八天前就已经进驻南宫山东麓了,本意是策应固守大垣城的织田信长所部,

不过织田信长说要在关原与岛津军一较短长,那么这些和尚们也就乐得不挪窝,依旧在中山道南面的山坡上严阵待敌。

这些部队实力非弱,伊势长岛本寺的精锐僧兵,以及雇佣的根来众和杂贺众。

就在织田军布阵的时候,岛津军先锋在两个小时以前就已经陆续迈入战场了。

抢了一个大早的当然就是老将上条政长,他在一片名叫“关之明神”的小树林中扎下所部四千兵马。

随后跟进的便是神代,饭盛,浅野等岛津老臣率领的七千兵马排列在上条军南面于藤川高地,以保障侧翼安全。

第二阵则是井伊直亲,穴山,饭尾等人率领的四千人马排在北侧阵列之后,充当别动队。

另外还有岛津忠虎,岛津忠秀以及真田昌幸率领的三千五百人分别安插在南北阵列中。这都是岛津辉忠的直属军势,他们的作用其实等同于监军。

前军开入十字路口,作为主将的岛津辉忠当然不能紧紧跟上。

不过在通讯条件不发达的当时,主将距离前军太远则必然造成消息闭塞和传令滞后。

于是岛津辉忠选择了距离上条军不到两公里的“桃配山”扎下岛津主力。

桃配山紧贴着中山道,位于道南,选择此处作为本阵,可见岛津辉忠本人的能力和眼光不俗。

但对岛津辉忠而言,这并非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因为西军早就在关原附近地区驻扎下了兵马,整体布局已经经过数日的反复研究和检讨,而相对的,东军的部署则相对仓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为了防备驻扎在南宫山麓的一揆大军,岛津辉忠被迫派出樋口与四等人率领四千人,延中山道从西向东一字排开,面朝南方,以保障本阵的侧翼,监视伊势长岛的数万大军。

这一场决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若是岛津辉忠战败,那么岛津家本领岌岌可危,岛津忠直也不得不放弃京畿的地盘返回信浓稳定局势。

而对于织田信长来说则是一场生死之战,一步都不能退,若是此战战败,织田家主力损失殆尽,那么在三河的德川家康就会起兵进攻尾张,向岛津辉忠表示忠心。

织田信长看着弥漫的大雾,对家臣们说道:“诸位,此战若胜,我便可以带领诸位上洛,流芳百世!”

池田恒兴等人大喊道:“我军必胜,天下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