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62章 ?第62章 抗倭英雄郑则之【1 / 1】

远星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浙江乐清湾北部有一个蒲岐镇,是一个古老的市镇。早在北宋时期,就在这里修筑了蒲岐古城,以防海盗。洪武年间,倭患成为朝廷必须考虑的问题,蒲岐城也得以砌石加固,从此定型。城周长三里,计六百丈,高二丈二尺,宽两丈。建有四座城门:东为海国门,西为半壁门,南为东来门,北为广升门,各有瓮城。后塞门楼4座,水门1座,敌台12座,窝铺24个,城垛750个,吊桥4座。

明代倭患严重,乐清湾边上的蒲岐、黄华镇是首当其冲之地。蒲岐是一个由屯兵形成具有海边渔盐特色的历史古镇,建镇于南宋淳熙年间,明朝洪武初年间在此设立守御千户所,所址设在东街。所的官兵由朝廷派遣。洪武二十年,崔兴带来旗军904名。蒲岐千户所设正千户3员,副千户4员。分别担任掌印指挥、武略指挥、千书指挥、管操指挥、出海指挥、巡捕指挥、管屯指挥。千户以下设百户6员,镇抚1员,旗军由904名增至3000多名。辖台2座,烽堠8座。沿海每千户所设抗倭船10只(平均每100户1只),每船旗军100名,春夏出巡,秋冬回守。蒲岐所共配备16只战船。所城上有5座百子炮。

也不知道倭寇为什么就盯上了蒲岐镇,洪武十三年,倭寇乘船在乐清县霞堡崖头登陆,入霞堡村烧杀抢掠。由于事出突然,来不及报告卫所部队,事情紧急,当地崔、平、周、鲍、杨、李、宣、郑八姓头人郑则之领导各个村民英勇抗击。这郑则之本来不是名门望族后代,也算不上蒲岐镇的大户,只因在明朝初年浙江台州路宁海县出了一个名人郑士元,郑姓人都引以为自豪。

郑士元是洪武四年中的进士,在明太祖时,他做过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而且行事一丝不苟。郑元原,字好仁,台州路宁海县水车人。明初清官。有才学,洪武四年中进士,后升为湖广按察使佥事,其遏制荆、襄抢劫民女的事件,并对抗御史台谳上的冤情震动一时。后因空印案连坐而下狱。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郑士元据理力争,并说:“朱桓已是累犯,如果这次仍不杀他,那干脆订一条皇亲国戚犯法,可以从宽处理的法律。”

朱元璋一听大怒,本来要治他违抗君命的死罪,哪里知道郑士元非但不怕,反而做出昂首就义的表情,连刽子手都为之动容。后来太子朱标援引唐太宗纳魏征谏,与曹操宽待陈琳的典故,来为郑士元求情,朱元璋最后接受了建议,并向郑士元说:“治家守规,治国依法,都不得徇一时之意。你虽激言顶撞,但仔细思量,仍不失理,所以我已下令将朱桓处死,以儆效尤。听说你家境清寒,却从不收贿赂,奸贼以死威胁,你却毫不畏惧,你为何能清贫不移志,威武不能屈”

郑士元回答说:“为官者,一言一行,都代表朝廷。官贪,百姓则骂国邪;官清,百姓则赞国正。官不敢镇邪,民心则无国。故微臣不敢亵渎职守,惟恐有负朝廷重托。”朱元璋一听大悦,说:“凡为官者,须刚正廉洁。清贫,士之常也;惟俭养德,惟侈荡心。侈则多欲,多欲则贪。违法枉道者,迟早要招祸殃身。朕以为,见金动心者,不可为吏;见善不扬者,不可为官。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今调升为湖广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

后来郑士元一直忙于公务,其妻患重病来函,才得以回家探视,但家里实在太穷,不但没钱给妻治病,甚至于妻死后,也无钱为之安葬,他的五个儿子竟央求卖身葬母。最后还是同僚亲友筹钱,才得以办好后事。出殡时,民众夹道送葬,那时正下大雨,民众竟没一人散去。

却说郑则之看到倭寇已经杀入临近的霞堡村,眼看倭寇就要杀入自己所在的北门外的山门桥村,村民们都在忙着带着值钱的物品准备逃跑,心想,看样子我得出头了。在此危急时刻,没有人出头,村人各自保命,使倭寇得以逞凶。如果村民们都团结起来,拿起武器跟倭寇斗,倭寇未必能够如此猖獗。郑则之想到这里,立即把自己四个兄弟和二十多个堂兄弟以及崔、平、周、鲍、杨、李、宣、郑八姓人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

“各位兄弟,你们已经听说了消息,倭寇已经杀入霞堡村,在霞堡村大肆烧杀抢掠,强奸妇女姑娘,其状惨不忍睹。眼看倭寇就要杀入我们山门桥村,我们能够容忍倭寇胡作非为吗?”

“不能!只是……”一个兄弟说了半句话又忍住了。

郑则之知道他担心的是什么,说:“我知道你们担心的是什么,不就是怕打不赢吗?是的,就凭我们郑家兄弟是打不赢倭寇的,凭着我们我们山门桥村几百人也是打不赢倭寇的,但是我作为崔、平、周、鲍、杨、李、宣、郑八姓头人,我们可以把我们山门桥村的四百多人和临近的几十个村子的人都组织起来,共同与倭寇作战,我相信是能够打赢倭寇的。只是我们大家都不要怕死,大家要团结一心,勇敢地与倭寇作战,一定要把倭寇打跑。大家有信心吗?”

“有!我们都听你郑则之指挥!”

“好,现在立即开始行动,各姓头人分赴临近各村组织人马,山门桥村的男人们把守住村口,坚决不让倭寇杀入村子。妇女姑娘带着小孩子尽快撤出村子,在安全地带躲藏起来。好了,现在大家开始行动。”

郑则之安排好一切事情,自己带着郑家兄弟和八姓人中的青壮年男人在村子大门外的一片树林里埋伏起来,等待倭寇到来。

郑则之刚刚带领村民们在村子大门外埋伏好,一大队倭寇就来了。倭寇哇哩哇啦地嚷嚷着,村民们看到,倭寇每个人都带着一把刀,背着一个袋子,穿着的衣服不伦不类,脚上都穿着草鞋。至于倭寇到底来了多少人,郑则之和村民们都弄不清楚,看起来倭寇来的人不少,估计有三四百,因为郑则之估计已经出现的倭寇已经有两三百人,后面还在连续出现。

眼看倭寇快要到村口,郑则之不能再犹豫了,命令把铜锣敲起,郑则之奋勇当先,高举大砍刀就杀向倭寇。倭寇措手不及,被郑则之连续砍死三人。倭寇们看到一个明人有如此功夫,哇哩哇啦嚷嚷着把郑则之包围起来,倭寇忙用弓箭向郑则之发射,一时间,箭矢如雨点般在郑则之身前身后飞过。郑则之躲避一阵,忽然右边肩膀一麻,郑则之一惊,知道是右边肩膀中箭了。郑则之忍着剧痛用牙齿咬着箭矢拔出,想不到一支箭矢直飞脖颈,郑则之倒下了。

此时村民们已经与倭寇厮杀着一团。由于倭寇是第一次遭受明人的伏击,心中慌张,一边跟明人厮杀一边往后退却。终于,倭寇全部退回去了。村民们抬着郑则之回到了村子,为郑则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郑则之成为明朝乐清县蒲岐镇第一位抗倭英雄。

前面已经说到,洪武五年,倭寇曾经大举入侵温州平阳地区,平阳所百户王星义率领部队阻击,大败倭寇。六月二十五日温州卫千户陈旺追击海寇,但遭遇埋伏,损失很大。六月二十七日,指挥使毛骧把倭寇打得大败,俘获倭寇船只12艘,俘虏倭寇150余人。

到了洪武十六年,又有倭寇16艘船乘坐一千多人进攻温州平阳金乡卫,被明军官兵打退。平阳属于浙江省温州所辖县。西晋太康年间建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平阳地处浙南沿海,与瑞安市、文成县、苍南县接壤。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蜿蜒曲折,这里雨水丰沛,物产丰富。这里五代十国时期为吴越国辖地,改名为平阳。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艰辛开垦和大自然条件的变化,到宋朝以后,平阳已成为“两浙咽喉,八闽唇齿”。《平阳县志》记载:“邑之盐亭大小屿诸山,向为斥卤者,兹皆为沃壤,而旁海成市如堂奥焉。至番舶贡琛,往往守风其间。远望海上马鞍、麂山,俨然外屏。是不独两浙咽喉,八闽唇齿,抑又为大洋之门户矣。”

平阳有多种地形,有300丈以上的中山、有一百五十丈到300丈以下的低山、丘陵、谷地、平原、江河、滩涂、岛礁。南雁荡山脉和鳌江水系贯穿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四周高中间低。沿海由于海岸长期下沉,造成众多岛屿与喇叭形海岸,海岸线蜿蜒曲折。这种特殊地形特别有利于倭寇活动。

洪武初年,对兵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卫所制度,带兵将领为每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每卫五千六百人,卫辖千夫所,每千夫所一千一百二十人,千夫所辖百夫所,每白户所一百一十二人。每白户所设两个总旗,十个小旗。

卫所制度的推行,对大明沿海防止倭寇的侵扰起了很大的作用。卫所的旗军成为与倭寇作战的机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