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二十五章 分道扬镳伤别离【1 / 2】

牧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场激烈的争论过后,纪小川和林晓珊转入了冷战状态,两人背靠背躺着,相互赌气谁也不理谁,也不知什么时候才睡熟。(kxs7)

第二天早晨,林晓珊早早就起来了,洗漱了一下,便开始收拾行装。

昨晚,林晓珊一直难以入眠,胡思乱想了大半夜,一会委屈、一会伤心、一会恼气、一会无奈。想到最后,心里已经明白,自己与纪小川的分歧和冲突,归根结底,其实还是两人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很大的差距,谁也改变不了谁。无论如何,自己是难以让纪小川“就范”的,而自己也无法再坚持下去。心里便拿定主意,自己还是先返回云滨再说。

纪小川醒来后,一看眼前的情形,就明白了林晓珊的心思。想想,这样也好。

上午10点,纪小川和林晓珊默默地走在火车站的3号站台上。到了6号车厢的门口,走在前面的林晓珊回转身,伸手接过纪小川手里的拉杆箱,表情复杂地看了他一眼,嘴唇嚅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却没有发出声音。看得出,昨晚她没有睡好,眼圈带着失眠的黯影。

纪小川铁青着脸,嘴唇紧绷,默默地看着林晓珊朝车门走去。验完票后,林晓珊回头轻声地说了一句:

“小川,回去吧,自己保重!”说完,转身踏进了车门。

纪小川在林晓珊即将从过道转进车厢的时候,终于大声地喊出了一声:

“晓姗,一路平安!”

林晓珊一愣,随即停住了脚步,冲纪小川勉强地笑了一下,见纪小川没有更多的表示,便缓缓进了车厢。

纪小川顺着车厢移动,透过车窗,努力跟踪林晓珊的身影。终于,一个悬挂窗帘的车窗挡住了他的视线,林晓珊的身影顿时消失。

纪小川顿时激动起来,继续朝前走去,走出一段,又折返回来,却再也找不到林晓珊的身影了。纪小川一急,转身朝车门处跑去,想登上列车,却被站在门边的乘务员伸手挡住。

“先生,对不起,马上就要发车了,你不能上去了。”女乘务员礼貌地劝说。

纪小川说:

“美女,就一会儿,我马上下来。”

“不行,真的要发车了。”

女乘务员的话音未落,一阵发车铃声顿时响起。女乘务员随即摘下车厢牌进了车厢,跟着关闭了车门。不一会,列车开始徐徐移动起来,越来越快。(看小说去kxs7最快更新)

纪小川跟着移动的列车跑动,却再也没有看到林晓珊的身影。其实,林晓珊一直在注视着站台上的他,泪水早已在眼眶中打转。终于,纪小川喘息着停了下来。远处的列车,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黑点……

送走林晓珊,纪小川下午就到报社上班了。林晓珊的离开,虽然让他有些失落和伤感,却也有一种如释重负、无后顾之忧的轻松。

初为记者,纪小川极为兴奋,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了工作中。尽管他知道《民声报》只是一张都市类小报,名不见经传,不是成就名记的摇篮。但不管怎样,它毕竟开启了自己的记者生涯,让他有了一个展露才华的平台。

纪小川坚信,只要有平台,自己就一定能创作出震撼之作,并以此挤身主流媒体,最终实现成为名记的目标。

然而,刚刚当上记者没有两天,网上就爆出了一个所谓的“封口费事件”。看完相关报道和评论,纪小川惊得目瞪口呆,刚刚获得的一点荣誉感和自豪感顿时跑了一大半。他没想到,新闻记者,这个被世人称之为公平、正义和良知化身的群体,竟然也会发生出卖职业良知的群体性弄假丑闻。一时便想,自己千辛万苦、矢志不渝投身的这个行业,是不是已经污浊不堪了?

然而,对于这个所谓的“封口费事件”,许多资深记者却是另外一种心态。这一点,从云滨日报社《云滨晚报》新闻部副主任沈洁茹的情绪中就可见一斑。

每个周二,本是云滨日报社例行的政治学习时间。通常,参加学习的人员,包括日报和晚报的领导,以及记者、编辑和机关工作人员。但今天的学习有些特殊,显得没有往日

(本章未完,请翻页)轻松,整个会场的氛围显得很沉闷,除了党组书记唐怀远的讲话声,几乎听不到其他杂音。

此时,云滨市已经进入盛夏时节,空气很闷热。分别摆放在会议室四个墙角的四台大功率空调正呼呼地往外冒出冷气,但人们仍然感觉脸上有种发烧的感觉。这是因为,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学习市委宣传部最近下发的《关于加强职业修养,整顿报道作风的通知》。

在座的记者和编辑心里都明白,市委宣传部的这个文件,主要源自不久前媒体披露的一个新闻事件。那个事件,起源于一起矿难,主要事实,是矿主为了隐瞒事故中人员伤亡的实际情况,躲避处罚,而向闻讯赶来采访的记者们发放红包堵口,封杀新闻真相。(kxs7)

事后,记者接受红包的事情被网民披露,引发网络热议,群情一片哗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整个事件,后来被被媒体称之为“封口费事件”。

按理,这个事件,只是一个个体事件,与在座的记者编辑毫无关联,在座的人没有必要戚戚然。但事实是,这些一向处事超然洒脱的记者编辑们,却实在洒脱不起来。

实话说,这个所谓的“封口费事件”,真的让在座的记者编辑们很是无语。在他们的心里,往常那种对职业的神圣感、崇高感、使命感、荣誉感,仿佛一下子就消失了不少。

因此,他们既愤恨那些同行没有骨气,不知轻重,竟然会为三斗米折腰,弄出了这么大的响动和麻烦,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同时,对于网民不加区别地责难整个新闻从业群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们也颇感委屈和不满。

但扪心自问,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正如市委宣传部在通知中指出的,如今的媒体,其社会责任感确实比以前淡薄了许多。虽然这里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像“封口费事件”中那些同行闹得那么出格,但违反新闻从业纪律,有悖新闻职业道德,接受小恩小惠,以致笔下留情、添枝加叶、锦上添花、小题大做、危言耸听的情况,并非全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