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痞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更)
宫老爷子以为我是书法上的门外汉,其实一进大学那会,因为对所学专业兴趣平平,我曾对书法名家的各类书帖做过颇为用心的研究。只不过,后来与老婆相识后坠入爱河,兴趣迅速从研究书法转移到谈恋爱上去了。
字是楷体。
与欧颜柳赵的筋骨分明不同,这书集上的楷体棱角全无,起笔收笔锋毫不显,转笔处圆润无骨。果如老爷子所说,整部书集一片恬淡虚无之气。
“都说字如其人。光从这部书集来看,肯定以为这位老先生已臻圆融通达之境。”老爷子不胜唏嘘地说,“谁又曾想当年他竟然干过足以诛九族的大事。”
“什么事?”我好奇地问。
“鼓动当朝大臣反清复明。因为此案牵连甚广,雍正从轻处理,将其免罪释放。到了乾隆掌权,重新以‘诽谤先帝‘之名定罪,并处以凌迟的极刑。”老爷子幽幽地长叹了一声。
我默默地合上书集,在封面上找到了这人的名字,曾静。这人生在清朝,如果健在的话,应该有一两百岁了,真当得起一声老先生的称呼。
我越看越觉得这字体眼熟,却就是想不起在哪见过。
老爷子又接着说:“据传,老先生曾手抄过《浦林旧事》……”
一听《浦林旧事》,我的心猛地一跳。自从了解到《浦林旧事》中藏着“五槐堂”赵家的一个千年秘密后,我就像是对这书名有了过敏症,一听有人提就不觉心惊肉跳。
“……可学术界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此书。当然,这也不能说明所传非真。毕竟,一本书而已,历经百余年,不是早就散佚,就是被哪家拿去盖了腌菜坛。”
宫老爷子口中所说的这本手抄书既没有散佚,更没有被谁拿去盖了腌菜坛。而是传到了建文爷爷手里,临死前他给了赵玑燮爷爷,后者则送给了一位好友。机缘巧合之下,这书又被尉迟所得。现在它应该和运河博物馆失窃的那八张“顺风快利”船票一起,安安稳稳地躺在邱葵家的保险箱里。当然,这一切是不能告诉宫老爷子的。
怪不得我一看到这部书集,就觉得里面的字熟悉得像是在哪见过。同是出自曾静的手笔,有这种感觉再正常不过。
“历史上《浦林旧事》版本甚多,有六卷、十卷、十一卷之分。每一体系之下,又有官刻和各类民间翻刻杂行于世。也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手抄的是哪个版本。”老爷子呷了口茶,摆摆手说,“这传言真也好假也罢,都成了昨天的历史,已不可考了。”
这不是传言,而是确有其事。我有种脱口而出想说出这话的冲动,最终还是忍住了。
“老爷子,您这书能借我复印几页么?”我问。
老子爷爽朗地笑道:“可以。你要是喜欢,先拿去放你那,随便什么时候还都成。”
我大喜,连声道谢。
“有件事,想拜托老弟。”不知什么时候起,老爷子不再叫我周医生。
我急着赶回去研究曾静和《浦林旧事》的关系,随口问道:“您老太客气,只要我能帮得上忙,您尽管开口好了。”
“你一定能帮得上忙。”老爷子笑着说,“有个朋友身体也不好,动辄气短乏力,就跟我的情况一样。我想,有空的话,麻烦老弟帮忙去看看。”
这倒真帮得上忙。我满口答应下来,约定由宫老爷子与朋友商量好时间,到时再联系。
告别宫老爷子,我夹着曾静的那部书集回了家。一进门,便急急打开电脑。老婆刚洗好澡从浴室出来,见我进屋,从卧室里拿出一件短袖t裇扔了过来。
“下午逛街看着款式不错,顺便给你买了件。穿上试试大小,不合适的话明天我去换。”老婆说。
“嗯,等会再试,我先上网查点资料。”我将t裇放在一旁。
电脑是七年前买的,配置在当时算是不错的。也不知是用得时间太长,还是系统垃圾太多,启动时慢得跟只蜗牛爬似的。
进度条滚了半天后终于消失,显示器上出现了桌面。我双击浏览器图标,打开搜索引擎找到了曾静的资料,细读之下,不觉哑然。
史家对这位老先生的评价是“性迂阔”,算是批评得很委婉了。以其所行之事来论,可以说得上有点迂腐。
这位老先生受吕留良所刻之书影响,“夷夏之防”和反清复明的思想颇浓。他声称,“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群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言论不可谓不大胆。其对吕留良的推祟,也极是明显,他认为,“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子做;明后皇帝,该吕留良做,如今却被豪强所夺”,言论更是惊世骇俗。
雍正即位后软禁其弟胤禩,胤禩的门人大肆传播雍正的夺位阴谋。这位常作骇世惊俗之语的老先生,风闻后以为大清末运将至,便鼓动当时的川陕总督反清复明。殊不知被川陕总督具折上奏,导致事情败露。
被抓后,这位老先生倒是供认不讳。由于雍正即位不久,再加上案子牵连诸多官员,雍正便将此事当作普通的文字案处理,将曾静免罪释放。死罪虽免,活罪却难逃。雍正将与曾静的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派大员领着这位老先生到江浙一带,四处宣讲忏悔。
如果雍正的皇帝一直做下去,这位老先生说不定得享天年,寿尽而终。谁知雍正死得早,乾隆即位后,旧账重提,最终以“诽谤先帝”罪,将曾静处以凌迟极刑。按照封建皇帝的残暴,没判他个夷九族,可以说已是“隆恩”了。
我关掉电脑,翻开书集,这上面的字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所做,筋骨浑无,真有成佛作仙之气。谁知这么一位书法已臻圆融通达之境的老先生,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起反清复明这种事来。
宫老爷子说这位老先生曾抄《浦林旧事》传世。不论尉迟寄给我的古版手抄本《浦林旧事》和这部书集的字体极其相似,单从背后所藏的秘密而言,确有可能。
一个是王朝势弱,为外族所辱;一个是大好江山,被夷族所占。一个是皇族一脉派出子弟,潜入外族宫中,以待时机救王朝于危难;一个是受旧明遗臣所著之学影响,誓将反清复明进行到底。
可以想见,老先生获知《浦林旧事》中所藏的秘密后,定是血脉贲张,引为同道中人所行大丈夫之事,洒泪之余,焚香沐浴潜心将《浦林旧事》手抄了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