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书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 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 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地老菊花黄。”
这首《满庭芳静夜思》,据说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在新婚之后, 赴前线抗金杀敌,疆场夜静闲余写给妻子的,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此词构思精妙,不着痕迹地嵌入二十六味中药名,可谓才思惊人。
遥想辛公一生命途多舛,壮志难酬,唯一不变的只有那一腔热血。 无论是青年时的戎马侵偲,壮年时的安邦治国,还是晚年时的避世绝俗, 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收复宋朝的大好河山。
历史兼具阶段性和传承性。几千年来,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杰 出的人才,为了捍卫和发扬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即便有些东西 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受到了冲击甚至打压,几乎走到了灭绝的险境,仍然 有许多人矢志不渝地前赴后继,“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中医,这个我一生为之奋斗,并将继续下去的事业,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将大半辈子奉献给中医事业的老人,我得到了许多,也失去过不少东西。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一直为自己做出的成绩感到自豪,并以此激励自己继续努力,来迎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我一直很喜欢与不同的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不论以何种方式。与知己好友席地而坐,三杯小酒或一壶清茶,畅谈古今,固然是无比惬意; 和晚辈学生们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同样其乐融融。但是身处高速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同样要跟上时代,借助高效率的传播媒介, 才能更好地表达彼此的真实想法。
许多年前,我就应邀为一家报纸撰稿,日积月累,记载了这几十年来我对人生、对中医学的感悟。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文字也是我这一生的一个“印记”。如今,我将它们整理加工,去芜存菁,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快地认识一个真正的我。
我的初衷是:对从事中医工作或喜欢中医的朋友,我希望能把自己多年所学所思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我可以拍着胸膛大胆地说,其中有一些是你永远也无法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
我一直认为,把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就是行善积德。这也是我事业的最大信念。
至于对中医存疑甚至反对中医的人,我也从来没有报以敌意和恶感。 如果你们读到我的文字,我只希望你们能尊重那些真正的中医人,因为他们都有着崇高的信念和宽广的胸怀。我个人随时欢迎质疑和讨论,因为现代中医就是在不断的质疑声中成长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有些细节的回忆连我自己也无法做到100%还原。但我可以保证,我没有虚构任何人或事,书中的对话与情感都是真实的。至于那些恩恩怨怨、是非曲直,都留给读者心中审断。同时,为了不伤害任何人,我必须保护所有当事人的隐私权,所以只能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隐去书中大多数人的名姓,希望大家理解。
我殷切地希望,在我心中珍藏了几十年的好东西,能够造福国家和人民,哪怕只是些微的贡献,希望朋友们喜欢!
闲话少叙,我的故事开始于建国的几年后,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属于“历史年代”了。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残存着苦痛和动荡,也有着真情和甜蜜。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是“被牺牲掉的一代”。 然而,如果目睹我所经历过的一切,是否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样的?生下来就挨饿;上学没多久就被停课; 毕业后没有工作,因为要去山区下乡;人到中年,刚刚稳固的社会地位又受到政策的影响。
即便如此,我也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幸运,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了许多贵人。他们总是在我困难之时伸出援手,这也养成了我一颗感恩之心,伴随着我走到今天。
我的第一个“贵人”,就是我的家庭。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跟现在“知识经济”的风气不同,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是“异类”,属于被批判和被“改造”的人群。
六十年代末期,我们兄弟姐妹七人跟随父母到西北一个小城市,那时叫支援三线建设。随着我们陆续到了受教育的年龄,开始进入小学中学,生存的压力开始逐渐变大。
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这个概念对衣食无忧的小辈来说仅仅存在于历史书本中,根本无法想象。所谓计划经济,就是任何生活物资都是定量供应的,需要各种票,涵盖“吃、穿、用”在内的所有生活领域,包括粮票、布票、肉票、鸡蛋票、棉花票等等。
没有票,即使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我的祖父祖母没有城市户口,在当时没有城市户口就意味着没有粮食供应。
国家处在百废待兴之中,人民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温饱,至于营养、体质根本得不到保证。我记得我和三个弟弟长到十几岁时,都已经是中学生,但体重竟然只有28公斤!拿到现在,已接近难民的标准。跟如今娇生惯育、养尊处优的孩子们相比,我的童年简直可以说是一片灰白。
尽管我的父亲当时是那个小城市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工程师,工资比其他工人高一倍,但要养育我们并供养祖父母,仍是一件异常艰辛的事情。 由于我们在长身体的时候特别能吃,所以每月不到20天,全家定量的粮食就基本吃完了。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面对着粮尽弹绝的窘境,我们家的两大支柱不惜耗尽自己的心力,努力地撑起这个家。
父亲骨子里有着知识分子的孤傲和清高,非常在意面子,从来不好意思向别人借粮食,只是更加努力地工作,期望生活能因此改善。
平凡人的伟大在于,为要守护的珍贵放下所有的矜持。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一到月底,我的母亲只能吞下委屈,忘记自己的尊严,拿着秤向亲戚邻居求助,今天到王姨家借米,明天跟李叔家借面。
在极端的环境下,可以激发人性最丑恶的部分,也能够凸显人性最善良的一面。所有人都习惯于这种互相扶助的局面,相濡以沫,才能彼此搀扶着走出窘迫困境。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环境的恶劣会逼迫着孩子更早认识到成人社会的残酷,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到我十四岁时,初中即将毕业,我开始深刻地理解了家庭的贫困及父母的艰辛,我告诉自己: 我必须开始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
父亲曾经做过中医,在他的熏陶之下,我从小就对中草药有一定的认识。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每次放学后我就带着两个弟弟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中药,回来晒干拿到药材收购站卖掉,每次都能挣三、四块钱。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物价,一块橡皮擦只要三分钱,一支铅笔也是三分钱,而一本笔记本只要八分钱。卖药的钱足够置办我们几个的学习费用。
在山里采药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比如我们经常会在累了或渴了的时候,到山上的居民家里歇息,有时讨碗水喝。他们都非常淳朴热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姓吴的大伯,气质非常儒雅,简直不像一个农民。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差不多一年。
人生充满着转折和机遇,就像蝴蝶效应,每一件小事的发生或许都可以对未来起到无法估量的影响。这其中的玄妙,没有人说得清楚。
如果那一年,没有发生那件事,也许我的人生会走向另一条道路, 也许不会,谁知道呢?我唯一能确定的是:它的确发生了,并且指引着我走上中医之路。也许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并没有发生这件事,而那个 “我”是会更晚找到这条路,还是选择了另一条路?
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甚至连我自己也无法想象。《道德经》有云: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只能理解为:上天选择了我在那个时候经历那件事,或者说,是中医选择了我。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体质虚弱,有一次我患了感冒,染上咳疾, 一开始谁都没当回事。咳嗽是很常见的病症,绝大多数人熬过几天就好。但是个中痛苦大家也都清楚,它会让人无法专心,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更何况我那时候还是个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