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又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情说来也巧合, 这个年代通讯还没有这么发达,人们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报纸,不过这次因为事件重大, 几家电视台也不甘落后,扛着机器带着人马上赶到了第一现场。
这时候还没有固定的新闻联播,因此只是做了一个特辑播放,电视画面更直观丰富, 反响自然不错。
加之当时被采访的民兵, 手拿着一包包面,满脸激动,双眼发光,脸上的两团高原红显得格外亲切。
电视台的安排,民兵只是一个小采访环节,徐漫她们的面只是提了一嘴。
但有的报社却从中嗅到了线索, 有准备做系列报道的, 自然瞄准了徐漫这类幕后人员。
毕竟报纸制作成本没那么大, 他们有更多版面可以用来挖掘背后的故事, 而有故事性贴近生活的新闻,恰好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于是徐漫在电视新闻播出后,就接到好几家报社的电话, 她犹豫了一下, 还是选择了接受采访。
虽然工厂名声大噪, 在这个年代,也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甚至可能引来不怀好意者的攻讦。
但这何偿不是一个机遇,让工厂更加“正名化”,也为以后更多分厂的建立, 打下基础。
显然,宋睿谦也是这种想法,两人合计一番,开始准备应答策略,那边记者会先将采访提纲发给他们,好仔细琢磨,不能说错话。
采访过程很顺利,这段时间,工厂大大小小也接受了不少订单。
徐漫卖供销社没有收粮票,对私人订单却是要收的。
看报纸电视的人,基本不是有钱便是有工作,他们也不缺那么点东西。
不过工厂的粮食供应却略显不足,之前还能到队里收,可现在粮食亩产有限,加上上交的,本来可供外售的就不多。
徐漫很忧愁,这种忧愁一直到能能回来,居然带回来一台收音机,才被转移了视线。
当然,对于使用过后世各类电子产品的徐漫来说,这东西显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不妨碍她高兴。
几个小孩明显也很喜欢,当天晚上就用上了,当欢乐的歌词从录音机里一句句放出来,南泥湾的变化场景慢慢展现。
徐漫本来正躺在摇椅上休息,听着熟悉的旋律,想到这首歌创作背景,她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这工厂越办越红火,她们高兴的同时,也很发愁。
收粮食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现在要交的公余粮比较多,队里公社能拿来给外头人收购的实在少之又少,她在想,能不能自己垦荒种地,申请批个类似于特许经营的东西。
毕竟来这里的士兵,很多人训连之余,也是去周围帮忙做农活,如果部队可以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
不过她这个想法提出来,宋睿谦倒少见的有些犹豫了。
这时他旁边的小卷毛见她一脸困惑,解释了几句:“嫂子,你是不知道,这军队嘛很多问题本来就敏感,我们之前是为了增加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的待遇,开工办厂,那还说得过去,接着再生产自足,我们是没有什么想法,但难保别人不会这么想我们。”
徐漫一想,也是,到底是武装力量,要守的规矩多,不可能什么都由着想法来。
想是想通了,不过难免有些失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