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考房内。
一直奋笔疾书,仿佛没遇到过困难的姜陵终于被迫停住了脚步,遇上了自己的第一道难关。
只是他却想不明白的是,怎么周围考房中传来一阵松了口气的声音啊?
姜陵疑惑不解,但很快便将困惑抛之脑后,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面前的试题上。
这是最后一道关于铭圣的题名,但却并不是默写,或者关于圣者的生平经历。
问:旬圣曰:本始材朴……孟圣曰:人性本善……请考生择一观点,自行作答。
老实说,当姜陵看见这道题目的时候,即便是他,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感觉整个头皮都在发麻。
这道题看似只有寥寥数十字,但实际上却是暗藏玄机,杀机密布。
如果姜陵猜的没错的话,前面的铭圣题目全都是开胃菜,这一道题,才是真正决定一名考生能不能拿到铭圣甲等的关键。
因为这道题里面,竟然涉及到了一条争论了上千年,仍未停止的观点。
——人之本性,到底是善是恶?
姜陵满脸凝重,开始回忆有关这两位亚圣的作品,试图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寻找出他们所持的真实观点。
首先,从题目上开始着手。
本始材朴出自《荀子·礼论》,原文应该是“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这句话在后世被许多文学家进行过注释。
简单的来说,就是荀子认为,本性是人生下来就存在的,而人的行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这句话在后世,因为部分人的恶意曲解下,让许多人误解荀子认为人生下来的本性就是恶的。
但实际上,荀子说出这句话的本意,应该是人性自然,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至于孟子,他在《孟子·告子上》中曾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这句话很简单,孟子说出来的意思是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下流一样。人是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两人的观点中,孟子太过绝对,荀子则显得中庸了一点。
若按照姜陵后世现代人的思想,他会更加倾向于荀子一方,只是这是科举,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当中。
如果姜陵想要当那株随风摇曳的墙头草,最后得到的结果往往只能是两边不讨好。
所以,如果顺利想要完成这一次文压一州的挑战,姜陵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打定主意后,姜陵思忖片刻,脑海中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飞驰而过。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分钟?又或许只是一个眨眼,一个挑眉的时间。
脑海中那如繁星般掠过的文章突然停在了某一篇上。
姜陵呆呆地望着那熟悉的句子,忽然失笑出声。
“难道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数?”
既然胸有成竹,那姜陵就不再多想,提笔沾墨,一朵朵如早春的白茶花般清秀可爱的文字顿时在纸页上绽放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