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红糖糯米饼的钱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娃子……汝可真是胆大包天啊……不过某喜欢。”回过神来的田师傅带着些许震惊咂嘴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刘思甫嘴中小声嘟囔着,虽然在事实上他确实是这个意思。
“汝不得了啊,小子!真想不到过了十几年还能有你这样的少年郎还佩服我等,看来我等未必没有再起之日啊。”田师傅锤着腿感慨道。
“我佩服的是你,不是捻军,更不是天国的大王,我只佩服你和你的功夫和你敢于反抗满清,绝不投降的骨气!”刘思甫摇了摇头,十分认真的解释着。
田师傅愣住了,他不太懂,为什么他会说出这样的话,佩服他不就是佩服捻军、佩服天王吗?
“小子,你这是何意?难道天王、沃王还不足为汝所敬吗?难道天王、沃王不足当英雄吗?”田师傅板着脸斥道。
“当然是,但我说的是天国和捻军不足敬,他们都是英雄好汉,但都不值得我敬佩!”刘思甫摇了摇头十分坚定的说道。
“小子,某李威驰当年不过张沃王手底一个股长,难道沃王还不如某吗?”李威驰脸色很黑,虽然他早已和捻军一刀两断,但那段岁月绝对是他最引以为傲的过去,当年他们劫富济贫、纵横淮河南北、快意恩仇、反抗恶毒的满清辫子廷,虽然最终无论天王还是沃王都身败而死,但他们的却是真正震惊天下的大人物,也是李威驰所敬仰、佩服的对象,现在就一个嘴边无毛的小东西居然跑到自己面前说他佩服他而不佩服天王、沃王?
“您不懂,我佩服您是因为您虽然无力反抗满清,但绝不与清廷同流合污,也没有给人民带来灾难,而不是佩服您纵横天下。”刘思甫认真的说道。
“荒唐!我等劫富济贫、救国救民,怎的给什么……任民,带过灾难!”李威驰皱着眉头呵斥道。
“难道不是吗?捻军自然纵横江淮两岸十数年、自然劫富但何时可曾济贫?捻军所过之处,村庄荒芜、妇女投井、鸡犬不留,难道这便是济贫?每打下一县一地便是不论大小凡是开店为匠都造洗劫,地主无论大小善恶一律砍头,乡民如不夹道而迎便要屠村,如不奉食便要抓人充数,乡民皆视捻军为匪,宁从清廷,不从捻匪可并非玩笑,捻军或许是英雄豪杰,但绝不值得效仿,无论捻军、天国军都不过是流寇土匪之流,没有严密的组织,没有分明的纪律,没有坚定的成员,只凭一时之血勇,最终也难以持久,和明清之际李自成之辈没什么差别,归根结底,天国和捻军都是破坏者而非建设者,他们能打下天下却治不了天下,且严重排斥洋人,对洋人进步的东西不屑一顾,只知排斥而不知学习,最终成为华夏的阻力而遭排斥,和清廷比烂而最终被清廷剿灭。”刘思甫铿锵有力的批驳着捻军和天国军的过错,虽说后世对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至少对于这场运动的结果和性质大多没什么可辩驳的,这场运动虽说打击了清廷,迫使清廷交出军权和部分财权,但其本身的落后性和局限性最终埋葬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李威驰震惊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刘思甫竟然能这么明确的批评到捻军和太平军的最大问题,而且对于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也点明的一针见血,对于捻军和太平军失败的原因,曾经在太平军和捻军都呆过的李威驰即使不愿承认,但心中也是十分清楚的,从一开始:
捻子起手涡河旁
亳州城子四方方,财主官府蹓下乡;
穷人粮食被逼净,居家老幼哭皇苍。
亳州城子四方方,捻子起手涡河旁;
杀财主,打官府,大户小户都有粮。
想老乐
想老乐,盼老乐,老乐来了有吃喝;
他打仗,咱跟着,一齐同把清妖捉。
要想活命快入捻
要想活命快入捻,穷汉子跟着老乐干。
你拿刀,我拿铲,非得搬掉皇家官。
东北西南两条龙
张老乐,李老峰,东北西南两条龙;
黄红帅旗遮晴空,劫富济贫为百姓。
家家户户欢迎捻军太平军,给他们献粮、献衣,大破清廷大军,伏击全歼曾格林沁所部,纵横中原大地,再到后来太平军被镇压,捻军内部矛盾重重,黄淮人民也厌倦他们,村村镇镇结成团练抵抗捻军,捻军遭到仇视和背叛,回转余地越来越小,军纪进一步恶劣,几乎到了逢人便杀的地步,最终两部捻军没过几年便被一起剿灭。
李威驰不想承认,但他知道刘思甫说的完全没错,李威驰一直跟着捻军,对这一切自然看的十分清楚,他看着捻军和天国军意气风发,看着他们自满自足,看着他们逐步堕落沦为和清廷比谁更烂的深渊,看着他们面对洋人的敌视而最终放弃了唯一的外援,所谓的学习西方也没了下文,多年的战争和掠夺使民众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李威驰当年也是看到了捻军没有未来才会选择脱离队伍,也正因此避开了那场覆灭之战。
(注:捻军之乱始于1853年,终于1868年,沃王真名张洛行(乐行)与太平军互有联系,部分捻军曾加入太平军。)
(捻军与当年李自成等流寇十分相近以骑兵为主,大多驰骋于皖、豫、鲁、苏、鄂、陕等省,极盛时期总兵力达二十万众。)
(1865年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中伏被捻军全歼,但已经无力改变捻军的颓势,在清廷利用地形,“画河圈地”的战术下,分裂的东捻和西捻在1868年被一同剿灭,东捻被淮军(李鸿章)所灭,西捻被楚军(左宗棠)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