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益无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且,为了激励大家,也为了让所有官吏养成一个唯黄命是从的习惯,也就是告诉他们,只要跟着皇帝的脚步走,好处自然少不了!
在捐书阶段结束之后,张富还亲自选择了三个捐书最多的小县令,给官升数级,调到郡里面工作去了,这下可是让所有官吏都震惊了。他们都之前确实想到可能捐的多的人有奖励,但是没想到奖励这么丰厚,直接连升数级哇!
更是有不少人开始后悔,后悔为什么自己当时不再多拿出点俸禄,多捐点呢?还有一些人都开始上书希望陛下能在益州或者雍州再建立一个学宫,他们愿意多捐点书……这算盘珠子打得,张富在凉州都听到了!
此事之后,估计张富再让大家捐点什么,应该一个个会更卷儿了,是不是还可能掏空家底去支持太子政策捐献。这样可不好,咱们主打的是一个‘量力而行’,也不要给自己捐穷了嘛……
就这样,荆州学宫轻而易举就收获了十万本书籍。而且荆州地理位置优越,都不用担心书籍的运送问题,益州有汉水、长江数条河流可以提供水运,送到天下之中的荆州也是省事省心省力,主打一个方便快捷!
十万本书籍,这给蜀国财政又节省下来一大笔开销,就这还没细算,各个官吏们争先恐后购买书籍,让书肆给国家缴纳商品税赚的钱呢。若是张富再搞几次这样的行动,恐怕朝廷还能从中赚钱呢,简直不敢细想……
当然,除了各个官吏们捐赠的书籍之外,还有不少名士也送来东西,比如远在凉州的钟繇,就亲自书写了许多副楷书楹联,送到了学宫里,刻以让学子们临摹学习。
一些有文化的人,比如范仲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写了几篇文章送到学宫内,让学子们传阅,以达到一个激励的作用——毕竟范仲淹的人生经历和他的道德观也是一绝,确实是学子们的好榜样!更何况,范仲淹的文章还能触发特技,让大家增加智力,可以更好的学习!
到目前为止,学宫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全部搞定,学宫已经建好了,老师也有了,书籍也有了,现在就剩下最重要的一个任务了——招生!
在学宫开宫仪式的第二日,荆州学宫就开始了第一批招生仪式。这次招生范围主要面对荆州,因为其他地区也确实有点远了。所以在荆州设置了三个招生点,分别为襄阳本部点,南郡江陵点,南阳新野点。
荆州现在蜀国实际掌控区域就是一整个南郡,一整个襄阳郡,小半个南阳郡,新野其实就已经可以辐射到南阳郡了,而且新野有重兵把守,不像南阳那样势力错综复杂,无险可守。综上所述,将第三个招生点安置在新野是非常合适的。
当然,除了荆州之外,其余地方也设置了几个招生点,蜀国国都所在地、也是蜀国的基本盘的益州当然也不例外了,不过益州设置的点不在成都,而是在江州!江州是巴郡的治所,而巴郡又是益州最大的一个郡,江州城的人口在益州能排第三,富庶程度自不用多说。
而且最重要的是,江州这个位置距离荆州很近,顺江而下就到了南郡,速度快的话,只要两三天就可以到达了,会更加方便益州的学生奔赴荆州学宫学习。
然后呢,在雍州也设置了一个点,就在长安。只不过长安的情况非常特殊,这里身为西都,经历了董卓、李傕郭汜等众多势力,长安早就已经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了,能留在长安城中的大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家,至于穷苦一点的人家,要不成了别人家的家仆,要不就是举家搬走了。
真要说起来,长安符合要求的生源其实很少的。而蜀国在外部也就设置了两个点而已,其余如凉州什么的由于一直处于战乱中,加上地势实在太偏僻,距离荆州也太远了,所以也不在考虑范围内了。
最终,这大大小小五个地方经历了一个月的招生活动,终于是将学宫的第一批学生给安排好了,总计招到符合条件且通过入学小测试的学生共计1129人。
其中,荆州三处招生处确实和预料的一样,是生源的主力军,三处共招到学生659人;其次是在江州的招生处,益州作为蜀国大本营,对蜀国的认同感还是很高的,捧场人也不少,这些学子都不惜背井离乡来到襄阳求学,共计367人;
而雍州的长安地区之前就说过,其实是困难最大的地区,有钱有势的人不需要让后辈大老远跑到襄阳、没钱没权的都不在长安了,家境也不支持他们孩子千里迢迢到襄阳去求学,基于此情况,整个长安地区只贡献了103人。
当然,上述人数只是最终通过入学小测试,成功入学的人数。因为学宫的创建,绝大多数的主要费用都是由朝廷承担的,所以就要尽量避免有些人钻空子,钻漏洞,来学宫里混吃等死等特殊情况。
在外部招生时,就用年龄严格卡人,或大或小的都没必要入学,先淘汰一批人;队内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入学测试,这个测试其实很简单,就是问一些小问题(年龄不同问题也不同),只要答对就可以。
这个怎么说吧,只要不是傻子应该都可以答对,这个也就是来鉴别傻子和纯混子呢……
人数只是虚数,整个蜀国从官吏到皇帝太子,对于这个数字可都是非常满意了,要知道张富刚开始的预期,只觉得能收五百人就算成功,八百人就是优秀了,可没想到第一次就整了一千多人,确实远远超出预期了。
接下来,就是期待这批学子们中有真正可以成才的人,这也是最终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届的学生中,还是有几个人才的。其中就有一位年轻人姓马,他还是荆州本地人,几年之后,他就会成为这一届学子中最为大放异彩的一人!
备注一点:下面有话说字数有限制,只能备注到正文里了,见谅:
虽然东汉汉灵帝时期已经发明的拓印是最早的印刷术,但是这种拓印价格昂贵,非官方朝廷一些重要文件是不能印刷的,平民百姓也更是买不到拓印的书籍。
所以,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汉魏晋时期,其实市面上流通最多的书籍一般都是手抄本,比如《论语》《春秋》《左传》等巨着,流通最多大都是手抄的,这种的在之前都被统称为书册。
还有一点就是,书籍种类较少,是比较珍贵的,很多书籍还具有收藏价值,一般也是不拿出来的。往往想买还买不到,许多文化人家里,真的喜欢一本书,都可能将某书借来阅读几天,然后趁此期间雇一些人去抄书,
没找到汉朝的相关资料,在此贴一个明朝的让大家有个概念:明朝为例,每张纸上面大约有四五百字,20-30页纸的价格大概是2到3文铜钱,即每张纸只需要01文钱。可以发现在明朝对当时的单本书来讲,没有印本能够与如此低廉的抄写生产成本竞争。
综上,文中的书册指的大都是手抄本,大家能理解意思就行,不用太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