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杜若静静听着, 自从他拜入孙秉德门下,老师就在毫无保留地教他所有朝堂之事, 他也很早就懂老师所说的士大夫与帝王的关系,此时他却毫不畏惧地回视自己老师,道:“学生承认老师所说是对的。可是老师也说了,文官党争不歇,可见我们已不仅是不信任帝王,我们也不信任自己了。老师可能会说, 朝堂的争斗无处不在,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争斗,学生也认为党争很难遏制,就是帝王也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只有一种想法。可是老师看看现在的朝廷,党争应该担多少罪责?”
“大虞开国至今近百年,外敌的威胁从未消失, 内忧也从未间断, 藩王、流匪、天灾, 这些年还少吗?”杜若的语气已不再恭敬礼貌,目光如炬道,“可是该与帝王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在做什么?我们在内斗, 在耗尽大虞的最后一点生气。北疆四位总兵或许心怀鬼胎, 但他们至少在为大虞守卫仅剩的这点疆土,在京城安稳度日的文官却在互相倾轧,想着如何与帝王对抗。这就是与帝王共治天下的士大夫吗?那学生宁可不当这样的士大夫, 去北疆当一名普通的士兵, 为国死战。”
他们师生二人曾经也争吵过,事实上在杜若初拜入师门时,他就意识到自己日后或许会与自己老师政见不合, 他尝试过变成和老师一样的人,可每每举头四望内忧外患的天下,他做不到也走入浑浊的水潭里,与所有人一起自欺欺人,醉生梦死。
躲在翰林院七年,他心里既庆幸又焦虑,如今大虞国都已亡,那点庆幸也烟消云散。
他想,总是要走到这一天的,他终究不会和老师站在一起。
“老师,也许您说的是对的,文官的归宿就是与帝王对立抗衡,但至少现在,学生认为您是错的。”杜若站起身,“国都已失,江山残破,老师依然觉得文官应该内斗倾轧,与帝王对立吗?”
孙秉德轻叹了声:“你应该知道,此时南下非明智之举。”
“老师不了解陛下,故而不信任陛下。”杜若道,“陛下所言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老师从前在朝中也与许自慎打过交道,他不自负,但能被称之为当世名将的人,绝不会吃了一次亏就龟缩不前,冬月里出兵出其不意,确实极有可能是他的选择。”
孙秉德像是有些累了,面对得意门生与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只是冷静又清淡地道:“既如此,那就看这次是我们赢,还是陛下赢。”
看来此事没有商量余地,杜若沉默少顷,道:“学生还是要说一句,陛下不是能让人轻易拿捏的帝王,老师心中所想怕是不能实现了。”
孙秉德没再说话,杜若无声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当日杜若就递了消息入宫,说孙秉德还是不愿同意南下之事。
谢如琢也说不上来是什么心情,烦躁更甚,却又觉是在情理之中。
隔一日上朝,谢如琢极有耐心地与孙秉德讲此次南下的可取之处:“许自慎出任江北总督时,朝廷并没给他多少兵马,他的兵都是从江北当地来的。江北地界的冬日没有冀南冀北严寒,所以江北军并不长于冬日作战,许自慎若要出兵,必然打的是速战速决的主意。如今宋青阁已答应从宛阳南下,吴显荣也愿出兵,北疆的士兵还会怕冬日作战吗?我们只要拖上许自慎一段时日,许自慎必然急躁,我们再伺机而动,能胜的可能非常大。”
孙秉德不为所动,反驳道:“陛下要怎么从绥坊到衡川?别忘了,之间还有池州,现在可是许自慎的老巢。”
“正是因为池州是他老巢,一年半载拿不下,朕才会想去衡川。我们绕开池州,以后若能将衡川与宁崖都拿下,池州横在中间不就成了瓮中之鳖?”谢如琢示意内臣打开巨幅舆图给朝臣们看,而图上各处他早已记在了心里,熟稔说道,“整个池州在地图上呈梯状,东侧界线正好自西北往东南倾斜,如一段陡坡,因而绥坊的东南也就得以延伸到离衡川很近的位置。”
见孙秉德还算给面子地在看舆图,谢如琢续道:“绥坊的最东南与衡川的最东北之间只隔了池州东南角的一个县,唤作吉渊县。只要我们过了吉渊县,便到了青木江北岸。元翁试想,若是许自慎占了先机,先越到北岸来,我们便只能与其在吉渊县作战,稍有不慎便会让其杀入绥坊。因而,我们不如先发制人,占据北岸,再顺势越江打到南岸,拿下衡川东北。如此一来,衡川东北、吉渊县与绥坊的东南便连成了一条线,我们得以封锁住池州老巢的东南一角,岂不妙哉?”
不少不通兵事的文官已如老僧入定——困得眼睛睁不开,只有几个阁臣还皱着眉在舆图上眼神逡巡,孙秉德更是精神矍铄得很,当即又道:“陛下所言确实可行,但臣还是想说,此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一时半会拿不下吉渊县,而许自慎又反应迅速,我们不仅是在白白送死,绥坊东南还会有危险,陛下三思。”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孙秉德还是不松口,谢如琢耐心也快耗尽,道:“元翁,我们国库空虚,许自慎此时也缺钱。江北大旱和流匪作乱后还没恢复,恐怕仍是土地荒芜,冀南的宁崖又在衍王手上,衡川和池州也刚经动乱,不少商客都撤去了蜀中,城中十室九空,想必许自慎手上也没几个银子。因而一旦扰乱他速战速决的计划,许自慎比我们还急,一急就会有很多破绽,到时就是我们的机会。”
孙秉德岿然不动,道:“此等大事本就要廷议,陛下大可问问朝中百官,有几人同意此次南下。”
谢如琢不仅耐心告罄,更是气得胸闷气短,冷声道:“元翁到底是觉得此举不妥,还是另有私心?”
殿内静得如半月前谢如琢当廷动怒那次一样,众臣下意识屏住了呼吸,背上发凉。
正焦灼僵持之际,内殿忽然出来一个内臣,走到谢如琢身边附耳低语了一番,谢如琢眼神晦暗,像是遇到了更让他烦心的事。
内臣躬身等着吩咐,谢如琢沉默片刻,道:“叫伴伴过来吧。”
孙秉德对几位阁臣轻轻摇了摇头,也不明所以。
没过一会,何小满从内殿走出来,手中捧着一份奏本,谢如琢接过,看完后没说什么,递还给何小满,使了个眼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