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01
一、上善若水。
这里的善,不是善恶对立的那个善,不是有个恶,所以用个善来与之对应。上善即儒家说讲的至善,大学之道,止于至善。
至善即是道,王阳明说:“至善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心之体,所以“至善即是无善无恶”。
前面讲过“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不仁即是至仁,不仁即是‘无善无恶’。天地化育万物,任其生长收藏。不会偏爱某一种生物,不然有了分别就对其它物种不公平。
那么被偏爱的物种会认为天地是善,那不被偏爱的物种就会认为天地是恶。天地与万物一体,没有分别心,这样就是无善无恶了,但天地滋养包容万物而不求回报,所以这是至善,是上善。
02
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那么水呢?水跟天地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地球没有水,生物是活不下去的,水滋润生养万物而不争求回报。正如佛家所说的‘不住相布施’,行善布施而不求回报,不住于行善的心,不刻意行善,根本就没有行善的心,而自然而然的善利万物,这就是上善。
有的人行善布施是为了积福积德,这样已经是不上善了,因为有个积福积德的心,住于这个‘积福积德’的相,就已经是小善了。所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吕祖说:“水滋物,无容心,人所恶的污秽之地,而水不争。”
天地跟水一样也‘无容心’,容纳生养万物 ,而没有容纳生养万物的心,这是‘无为’,水也是如此。即使是人们所讨厌的地方,水也不会嫌弃,这就接近于道了。
03
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七句都要在“心”上去理解,居善地:人如果能够持善,则任何地方都是善地,善也者,心存善则无处不善。人地皆善,身心则能安。
心善渊:心存善则能大公无私,能大公无私则心渊于海,而无物不容。
与善仁:善也者,心存善则无处不善,无处不仁,心大公无私,对待万事万物都是仁爱之心。
言善信:心存善,则出言必善,与人必有信。
政善治:心存善,则为政必能以道而教化而治矣,百姓无不瞻仰。
事善能:心存善,做事无不中节,做任何事都能符合‘中道’,不偏不倚,不过不及。
动善时:心存善,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符合‘道’的就出来为之,不符合‘道’的就隐藏起来。 凡动无不合时,正如孔子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是动,都符合时宜。如此,夫唯如水之不争,故无尤。
吕祖说:“居善地则心安,心善渊则神定,与善仁则义存,言善信则志立,政善治则化普,事善能则无惑,动善时则天命归,若是可近于道矣。”
《大学》中的“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中庸》里说“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意思就是说:不明白什么是善,就无法做到意诚。而《大学》中说:“意诚而后心正”,所以无法做到意诚,心就不能正,心不正则不安。
所以《中庸》讲:“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择善固执,就是选择善才是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则心安。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说了谎话会心慌难安,所以‘居善地则心安’,心安则神定。行仁必符合义,所以‘与善仁则义存’。
政善治则化普:心善则做的政事都是符合善,这样就能教化百姓。
事善能则无惑:心善则处理任何事都符合善,如此就能得心应手,内心没有困惑。
动善时则天命归:这里就跟上面的‘动善时’是一个意思,圣人做任何事都能‘识时务’,为什么能‘识时务’,因为圣人‘依道而行’,是率性而为,这是无为,是自然而为,所以是天命归。
04
四、夫唯不争,故无尤。
如果心存善,就不会与人去争,不争说明没有人我之别,无人我之别则内外合一,无我执,则无“人相、我相”。如此,则接近于道,故无尤。
争是私欲,不争即是去除私欲,私欲与天理不可共存,所以只要去除私欲则能存得天理,而天理常在,则无尤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