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98章 圣人之治【1 / 1】

天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0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崇尚贤能之辈,不礼有德之士,如果尚贤,民必生竞争之心。人心必生人我之念,就会有对比,有了对比就会有痛苦。所以父母说别人家孩子多优秀时,自己的孩子往往是不开心的。做不到别人那么优秀,就会被人瞧不起,做到了还有更高更优秀的标准等你去超越,始终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很多企业设立冠军榜,目的就是为了刺激大家的欲望,让大家竞争起来,然后美其名曰是为了让员工变得更优秀,实则满足自己追求利率的私欲。一个人的优秀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日精进,修行就是今天克除一点私欲,今天就精进一分。

只有不尚贤,百姓才不会生出人我区别之念,就不会起竞争之心,所以‘不尚贤’,才能‘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难得之货是稀有之物的意思,人见到难得之货就容易生起贪心,就会想方设法去得到它,甚至去偷窃。人的内心只有不执着于物,心才能不因物而沾染贪念,所以才不会去偷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见不到就没有欲望,无欲则私心不起、私心不起则心必可降服,如此,心就不会驰骋于外。如果每个人的心都只知道内守天理,而不沾染私欲,民心就不会乱了。

02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争’和‘盗’都是人的私欲,私欲会蒙蔽人的良知,使得道的天理不能彰显。人人只为自己的私欲时,社会就会大乱,所以圣人治理世间,就是教人“去人欲、存天理”,这就是‘修道之谓教’。天理与人欲不能共存,去了一份私欲,就存得一份天理,如此才是圣人之治。

‘虚其心’:是针对前面的‘使民不争’和‘使民不为盗’说的,虚的是百姓‘不争’、‘不为盗’的心,虚的是百姓的私心。只有让百姓‘不争、不为盗’,才能使得他们降伏自己的私心,不生欲望。

如果能‘虚其心’,则只知道饱食暖衣,除此之外,不生一点杂念,就能‘实其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于是进入良性循环。

‘弱其志’:同样也是针对前面的‘使民不争’和‘使民不为盗’说的,弱了百姓的‘争盗之志’,则能强其体魄,所以能‘强其骨’。

现在很多企业是反的,为了追求利率去“实其心,虚其腹”,标榜冠军或者用高奖励的稀罕物质,来刺激员工心中的欲望,但是有了结果却又不给员工对应的物质报酬。这样的企业注定只会失败,因为它违反了‘道’。

03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长处无知无欲、则一念沉静,故‘有为’寂灭也。‘无知’:是不让百姓知道有贤者可以竞争,不让百姓知道有难得之货,不让百姓见到可以让人产生欲望的东西,这样就能‘无欲’。‘无知无欲’是让人不要故意去做什么,是为了“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因为故意就是‘有为’,一旦‘有为’必定有‘争’,争盗必乱‘心’,心乱则天下乱矣,岂不危哉!

为无为,则无不治:所以只有用‘无为’之法来治理百姓,争盗之心就不会萌生,能如此则天下大治,大道成也,夫复何求,岂不快哉!所以只有‘无为’则无不治。

总结:

这一段与实现中很多地方矛盾,所以饱受争议,普遍认为老子有愚民的思想,使百姓无知无欲,不设立榜样,虚弱百姓的心志,只让百姓吃饱饭就行了,人人无知无欲,不思进取,社会如何进步?

老子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道德经》,并将道家思想作为人生信条。

前面说了,‘虚其心’是减少百姓的争盗的私心,‘弱其志’是减少百姓的争盗之志,都是在教百姓‘去私欲’。

‘无知无欲’是为了让人一心不乱,‘无知’不是形容一个人真无知那个的贬义词,而是不让百姓知道有贤者可以竞争,不让百姓知道有难得之货,不让百姓见到可以让人产生欲望的东西,这样就能‘无欲’。

一旦说多了,又会有人说故意替老子洗白,觉得说再多也只是牵强附会。

此处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道’一旦说出来就变成了‘名’,因为必须有个‘名’才能阐述‘道’,但是只要是‘名’就有两边,就有‘善与恶、是与非’的分别。

所以《金刚经》里说:“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般若’是佛家的最高智慧,即是道家所讲的‘道’,佛说有般若,又说非般若,是名般若,也是再说道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旦说出就是‘名’了。

任何观点只要表达出来,就一定有所偏颇,所以圣人行不言之教,圣人只会在人有疑惑的时候,给人解惑,因为有疑惑就是有了偏颇,圣人只是为了给人纠偏而已,纠偏就必然落在一边。所以但凡圣人说的话,都要思考其背后所要表达的意思,否则就容易以偏概全了。

老子这一章还是在围绕道在说,而道的背后是‘去人欲、存天理’,有人欲则‘有为’,无人欲则‘无为’,无人欲则能“率性之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