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道洪亮的声音,出自一名有内力的侍卫,他的声音可以传到在场所有人耳中,“明日大家就知道了,明日将张贴善人老爷们的捐款名单。”
这一日,善款金额庞大到惊人的消息,很快因为百姓的震撼,传得街知巷闻。
随之传开的,还有江宁府即将成立济慈会,救苦救难的消息,以及明日捐款名单张贴的消息。
而胤祉让唐岳和步山安排在市井中的人,继续在其中引导舆论,又隐入人群,深藏功与名。
……
隔日,天色刚亮,‘鱼乐卖场’外面,就逐渐聚集起密密麻麻的人群,都在等着看是哪些有钱人那么大手笔?
‘鱼乐卖场’也没让百姓等太久,辰时初,便有人从门内拿着巨幅的两张大红纸出来,架着梯子,张贴到与门匾齐高处,字体也大,让远处的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虽说义卖会的时候全部人都戴上了面具,但捐了善款,可以有名有姓地公诸于众,所有富商都是乐意至极的。
如此不但在百姓间能有好名声,没准圣上也会多看一看他们的名字和家族呢。
特别是有东昌府被圣旨嘉奖的例子在先,那些狠狠心花了大钱的商人,自然希望也能花钱捞到点实际的好处。
“哇——潘家是哪家啊,竟然捐善款五十多万两,还有十万石粮食?!大善人啊!”
“是富得流油了吧?”
“啊这……没听说过潘家啊,是不是外地来行商的?”
“我知道潘家,搬来苏州也有十来年了,是大盐商之一,他们家不可能比苏州的大家族有钱。”
虽然大家都能看到,苏州的大家族里也不乏出手大方的,且榜上有名,那捐款数目也让大家叹为观止,但比起那潘家,就真的差远了。
底下苏州人悄悄嘀咕,显然对于这些苏州豪绅比不过外乡人,很有些意见。
又有人呵呵,“潘家是真慈善大方了,可这么露财,也不怕……”
百姓和未曾参与过的富户看个热闹,不由产生了攀比和嫉妒的心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叫他们发现自己狭隘了。
“圣旨到——所有人跪下接旨!”卖场门口一名侍卫高声唱喝道。
围观的百姓们一怔,反应快的已经匍匐在地,接着,所有人都愣愣地跪下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东昌府富人潘景文……等,捐善款以济慈救难、行善积德、福延百姓,功德昭著……”
苏州府捐了款的富商们想得再好,也没有想到眼前这种好事儿!
皇上居然在圣旨上对他们的溢美之词如此之多,让他们都自己怀疑是祖坟冒青烟了!
好事儿还不止于此,捐款前十的十家,圣上赐了每家一个国子监进学机会,还给第一的潘家写了‘大善之家’的匾额。
潘景文当场接了旨,其余被通知前来的九家也激动得满脸红光。
此等的风光,让百姓们都没了攀比和嫉妒的心思,只剩下了艳羡和慕强的心理。
谁叫他们不是财力不如,就是没有那么好的眼光,早早地掺一脚。
一被免礼,有认识的立刻就围了上去,企图让那十家带自己玩。
卖场门前热闹无比,十家人被众人巴结着、簇拥着,一个个争着要宴请他们去最好的酒楼宴饮。
那十人被道贺被吹捧,听着为他们发出的欢呼,笑得见牙不见眼,却只推脱,说还要去府衙谢恩。
这下众人不敢跟了,只能讪讪离去,心里盘算着,要备上厚礼,跟这几家好好走动起来了——这可是被皇上和圣旨记住名字的人物啊。
十人去府衙谢恩,本以为只能被允许在门外跪了行大礼就自行离去,却不想……
皇上召见了他们?!!!
康熙表现得极为亲近,但那帝王的威势是掩盖不住的,自以为是‘士农工商’里最下等人的商人们,一个个绷紧了头皮,诚惶诚恐。
在康熙提出,让他们帮着涧中鱼先生办起济慈会时,他们争先恐后地应了下来。
在康熙以‘鱼乐卖场’为例,说起商税变革之事,他们也义无反顾地拍着胸脯说愿意身先士卒,给苏州府的商人们打个样儿。
康熙大为赞赏,赐了他们绫罗绸缎各十匹,允他们以商人身份穿戴绸缎。
十个人千恩万谢,乐得找不着北了。
等到他们告退出了府衙,才有人稍稍冷静了下来,“诸位等等,那个商税……”
众人仔细一琢磨,顿时背上起了一层冷汗,“…………”
他们这是……上了皇上和涧中鱼先生的贼船了?
看众人脸色不好,潘景文道:“诸位老爷听潘某一言。”
众人看过去,只见他面色如常,一点儿也没有懊恼的表情,“潘贤弟请说。”
潘景文:“依潘某看来,这商税变革已经是朝廷板上钉钉、势在必行之事,咱们苏州府只是身先士卒罢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众人深觉有理,既然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那不如趁着这机会,给自家多挣些好处。
“张某有些想法,想与诸位仁兄说道说道,不如咱们移步天香楼,慢慢商议?”
张老爷这一提,立刻得到众人的附和,他们答应皇上的事情,以后总要时常一起办事,不如早些一起拿出章程。
只是众人才准备离去,就听到江宁巡抚衙门里升堂的声音。
众人纳罕,皇上就在这苏州府、在这江宁巡抚府衙,近来都是压着案件没有审的,怎么今日就升堂了,这审的该是何等大案啊?
他们也才走出府衙外,见到有百姓跑过来围观,才发现这竟然是公开审理的。
“走,看看去?”
一人提议,另九人立刻附议,眼底都是看好戏的神色。
只是,当他们看到堂下受审之人时,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那是……苏州知府,胡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