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三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马蹄岭以东十八里,东山岭。
“任侍长。水库附近,四个村子的民众都已完成整队,现已全部聚集在脚下的梅家村。
这是新录的黄册,一共一百九十七户,算上强征去主矿的役丁,计七百三十三口。乡亲们多是隆庆二年至万历十年迁来鞍山铁厂的北地募工,口音有杂,不太好统计,耽误了些时间。
您看,是否现在出发?”
坝头上,一名甲士举着一把油纸伞,捧着新拟的黄册,快步上前。
递上黄册,那人远远回望了一眼脚下,数十个茅草屋子门口,高举的巡夜灯。
看着一炬炬昏黄灯光下那些个眸光熠熠,不住嬉闹的人影,那人悄摸低下头,抹过一把热泪。
趁着等待命令之隙,那人砘了砘脚底的黄泥,揪着后背的棉甲,哗啦啦抖落下一大滩雨水。
雨势太大,人且难行,更何况迁家,若非民众超乎想象的自发积极,绝难一夜之间,完成整个主矿四十六个村子的迁发工作。
“嗯,快些吧,这是最后一批民众了。”
小川视力极好,远远扫阅一眼,继而又道:“民众贫苦,都是些苎麻材质的衣服被褥,补丁打补丁的,这么大的雨,带着拖累脚程,都不要了。
“阿~都不要了?那多可惜啊,咱凌云堡好多人家,也是穿苎麻。”
“嗯,这是少堡主回主矿时就交代过的。民众真正的财产只有地窖里存下的冬余粮食和春播的种子。
让每个户主在袋口系上死绳,做好标记,这些重的,让鞍山营带来的两百个弟兄挑着,命他们把身上的防雨油布脱下来,都盖在粮袋上。
附近的鞑子盘口已被拔除,队伍直接走官道,别绕山路。命令弟兄们,只留十把照路灯,其他人一起帮忙挑谷子。
少将军说了,回了内地,每户发十两安家费!跟民众说,早点回主矿,一起吃猪肉炖粉条子。”
“是!”
小川带着两名甲士擎伞执灯走下坝头,在村头的大树底下驻足了身形。
脚下的田径小路上,双人并行、绵延数百米的队伍一一掠过眼前。
“石伢子,行不行啊?要不要爷爷背你。”
“不要,雨太大了,奶奶背了包袱,卬还要给阿娘打藤叶伞呢。”
“行,别拉下哈,还有十八里路程嘞。官爷说了,慢一脚,只能吃粉条,见不着肉咯。”
“嗯,卬晓得,嘻嘻~”
“妮儿,能行不?两个弟弟妹妹你一人牵不住,背篓里的零碎瓦罐,不行丢下来,把小的放篓里,让阿娘一起挑着。”
“没事娘,俺们跟得上,他俩听说能吃肉可有劲咧,呵呵~”
“老头子,行不行哟?筐里就咱两个一点零碎,除了铁锅,不都可以扔下来?官爷说,一户能有十两安家费不是,老鼻子钱嘞!”
“行嘞行嘞,劳资年轻时,山里野猪都敢套,恁且跟好老婆子。咱家娃听说入了官军,给了那什么什长编,一年三十六石谷子,是个锐士咧。
咱多带点,以后娃娶媳妇,不是能少添办点嘛。”
“哎哟,那恁不早说,窝还有点嫁妆布,锁床柜夹层了,窝都忘了!”
“喂喂~恁个虎!还惠去作甚。那破布年头比窝还小不了几岁,算咯不要咯。快快跟上!”
带来的蓑衣不够用,大人多是淋雨的,蓑衣都披在了妇孺身上。
不得不说今时的人们是有劲,男子挑着满满两大筐竹篓,竹篓上或是盖着铁锅,或是盖着陶盆。妇女牵起小的,背上一家人换洗的几件单衣,叠成包袱,紧紧跟在后头。
村头的大树是六十年前栽的,时至今日,已长成参天大树,几近双人合抱。
斗大的雨水浇落在茂密的树冠上,降成细细的雨帘斑驳落下。
小川三人提灯执伞,看着脚下十米外的穿流,等着最后一队团练弟兄驶过。
几近一里长的迁徙队伍大包小包,冒着倾盆暴雨、踩着泥泞路面,趋步若奔,行进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比行军配速中,第二档的快步还要快。
民众归心似箭,行进的速度令人吃惊不已。
望着脚下一溜小跑,呼呼啦啦快速掠过的一里长队,小川欣慰之际,不免抿了抿嘴。
后面二百个扛着粮袋的弟兄,此时已远远落在了后头,正一个劲地往前追着。
小川身后两名甲士,拿起黄册一一勾数的,是东山岭一带管着几个村子的氏族长家长子,现为鞍山营团练保长,其父也是主矿八位领班之一;
一个给他执伞的,是在夺矿一战中,立功不小,由小川提名,破格提为保长的栎树林二十三位起事义勇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