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类似的事情,在大明全国各地都发生着。当然,根据各地影响力的不同,宣传能力的不同,认购国债的人数也有多有少。最热情的当然要属京城和扬州等地,前者是秦牧如今所在,全国政治中心,民众对于政府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更强,而后者则纯粹是出于对秦牧的信任。得知是秦府在从中担保之后,纷纷响应起来。
仅仅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大明发行的第一批五年期国债和十年期国债,就都宣告售罄。而整个大明国库里,也因此多出了将近一千万两的白银。
这让董海宝又惊又喜,对于秦牧更是敬佩无比。有事没事就往秦府跑,向秦牧认真的请教关于银行发展的各种举措和方向。嘴里也渐渐的开始接受了秦牧“经济发展”之类的字眼。
而秦牧那关于“你们就是国家债主”的论调,也是仿佛风一样的吹遍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以至于人们见面之后的第一句话,都是“国家欠你多少钱啊”这样的话语,如果对方借了钱,往往会取出自己的国债券,和对方比对比对。而如果对方没有借钱,则会嗤之以鼻,以鼻孔视人,鄙夷不已。
借钱者洋洋得意,与有荣焉,不掏钱者羞愧难当,仿佛犯罪。
在这样的氛围引导下,又有一批意动者涌向各地江南银行分行,掏出钱来希望能够购买到国债。
结果,这些人却惊讶的得知,国债卖光了,没有了。
问曰何日再有,答曰暂时没有。
第一期国债劵,数量本就不怎么多。即是秦牧的一众尝试,也是一次对征服公信力的检测。
能够顺利售罄,让秦牧很有些高兴。就连内阁那边,也对这次的举措表示赞同。
想要加强国家凝聚力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把人民利益绑在国家上。因为只有国家繁荣,才能有利于自己。
“秦帅,我们是不是可以刊印第二批国债了?”董海宝如今一想到国库里那突然多出来的一千万两白银,就激动的睡不着觉。这天直接找到秦牧府上,迫不及待的问。
秦牧却摇了摇头:“不了。最近两年,都尽量不要搞。接下来的事情,是把纸币推行下去。”
董海宝一愣,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外面不少百姓都喊着要买国债呢,天天举着钱袋子要给我们银行塞。根本不愁没人买的!”
秦牧还是摇了摇头:“如今多出来的一千万两白银,已经足够我们接下来运作了。欠债都是要还的,你不要以为这东西都是白给的。”
董海宝不明所以,但还是老老实实的点了点头,却还是苦恼着问秦牧:“可这纸币如何让人们心甘情愿的接受啊。这东西没人认可啊。”
秦牧呵呵一笑:“马上就要过年了,你先让人去刊印一万两价值的纸币出来。然后去给那些购买了我们大明国债的人送去。告诉他们,这纸币可以买等值的东西。”
“然后呢?”董海宝不明所以。
“过年时候,我们颁布纸币货币化的消息。先弄个大明连锁商店出来——卖些米面粮油等必需品。而且,比市面价格便宜一点,但只收纸币。”秦牧敲着桌子,将自己脑海中的腹稿和盘托出,“没人肯用纸币,那是因为纸币暂时没有货币价值。所以我们就要自己定义它的价值。要让百姓承认,首先得我们自己认!那第一批买了国债的人,都是对我们大明政府最有信心的人。我们发些钱给他们,不心疼。而他们手中拿着白给的‘钱’,就可以去我们自己开的国有超市买东西。等到这一轮交易完成了,就会有人相信纸币可信了。至少,他们的认知之中,这东西是能和我们国家进行交易的。”
董海宝认真的听着,同时拿出一个本子,开始做起了笔记。
秦牧喝了口茶,眯起眼睛看着大厅外的天空。今天天气晴朗,深秋的阳光,正午时分,还是有些暖意的。让人忍不住就想在阳光下,眯瞪一会儿
“完成第一笔交易之后。这些纸币就又回到我们手中了,看似什么也没做,但其实已经给人们种下了一个信念:这东西确实值钱。接下来,江南银行推出以币易币的政策。一个铜板换一元钱,一百个铜板换一百零五元钱。而国有超市那边,也推出活动,一百元钱,可以买到一百一十块钱的东西。还是只收纸币。那么一来二去之下,一百铜板先去江南银行换成纸币,再用纸币去国有超市买东西,就可以多出十五元钱的购买力。你说,会不会有人去银行换钱?”
董海宝一拍桌子,激动的道:“这是肯定的啊。傻子才不去换呢!反正只要能占便宜,谁不去做啊。”
“对,这样一来,我们第一批纸币就这样流通出去了。而铜币则进入了我们国库之中。再接下来,我们给我们这些政府部门的人员,发个春节福利,元宵福利,都是以纸币形式发下去,那么他们也会主动将纸币流通起来。”
“可是,这钱还是只在我们小圈子里流通啊。普通百姓还是会认铜板的吧。”董海宝迟疑地看着秦牧。
秦牧笑着摇了摇头:“当人人都知道,一块钱比一个铜板值钱的时候,你说,街上那些卖烧饼卖阳春面开酒楼布匹店的店家,到底是认还是不认这东西呢?你不认,我就去国有超市买。你认,那你每收一块钱,不是都多赚了一点吗?”
董海宝已经震惊的说不出话了,他看着秦牧,就像在看一个……奸商!
粗看之下,这样子大明政府是亏了的,可是实际上,这却省去了很多人员强行推广所耗费的财力物力,而民众的自发作用,比起强行要求要有效的多了!
秦牧看着董海宝,笑着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想要让民众承认某件事情,就要先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情,做起来对他们是有利可图的!”
“老祖宗早就教给我们的道理,就在书里。所以说,年轻人要多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