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入学第一天【1 / 3】

韩小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解缙的事情虽然距离肖平已经很远了,但是肖山曾细致给肖平讲述过,因此他印象深刻。

如今再次来到这里,站在这些遗迹面前追缅往事,更是有些感慨。

解缙死后九年,明成祖驾崩,皇太子朱高炽继位。明仁宗认为解缙罪不至死,准备为解缙平反,但他仅仅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就突然一命呜呼,为解缙平反的事情就此搁置。最终,在解缙死去五十年后,才由明宪宗下诏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即使如此,解缙的族人已零散很久,回归吉水的,不过寥寥数家人口而已,而且再也没有恢复当年家族的荣光。

解氏如此,很多家族也是如此,成败兴衰可能都在帝王一念之间。

肖平虽然还是少年,但是家庭遭遇的变故已经让他更早地成熟起来。昨日与曾芸芸的几番闲谈,他更是确信,要出人头地只有科举一途。胜败与否,他并不知道,他只清楚,自己应该努力,而且,有芸芸在,他很踏实。

当年,父亲带他来这里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有何特殊。父亲博古通今,总爱给他讲林林总总的事情。不过如今,他则有点满疑惑。那时候他那么小,父亲为什么专门带他来这里讲述解缙的故事呢?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呢?当年,父亲只是讲述,并没有过多的评价,只是在最后,他说,科考是绝大多数读书人都要面临的考验,但也只是第一步。进入朝堂之后,还有千难万险。

肖平还记得父亲带着他即将返程离开鉴湖的时候,用手摸着他的头说:“平儿,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人心是最难得的,也是最难测的。”

肖平站在原地,忍不住想到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他始终不愿意相信父亲去世了,但是有人言之凿凿说父亲已经被江水吞没,让他的心很悲痛。如果父亲还在,他去了哪里呢?他为什么要离开了。

当他终于慢慢收束了情绪,才继续往社学而去。

过了鉴湖书院与解元坊旧址,便是解氏宗祠。如今,解家早已不复辉煌,宗祠建得还不如文峰村曾氏宗祠。在解氏宗祠周围,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尽显凋敝之色。

过了这里,绕过一片桃林,便是如今的鉴湖社学了。

不得不提的是,有别于一般社学的纯官办性质,鉴湖社学则是很特殊的“公私合营”。

当年鉴湖书院因解氏获罪而解散,周围几个村镇的乡绅便请求在此设立社学,以便良家子弟读书。不过,吉水一县的社学已经十分密集,筹办社学、聘请蒙师,都需要银子,县里便以周围不满一社为名义拒绝了。

随后,周围的乡绅一起商议,决定共同出资建立了鉴湖社学,蒙师则由县里聘请。县里看到当地乡绅的意愿比较强烈,讨价还价之下,决定蒙师的俸金由县里和乡绅各自支付一半。于是,鉴湖社学便设立起来了。

鉴湖社学也辉煌过一段时间,出过一个进士、数个举人,数十个秀才。可后来,因为许多书院的成立,很多读书人年龄稍长,便去了其他地方,这里就慢慢地没落了。

算上门前的小院,社学占地也不过一亩,其中的建筑多以竹木搭就或者红土垒成。依照惯例,中为讲堂,两侧为两斋。左斋用来祭祀孔子,右侧则为塾师,周遭建了一些简陋的房屋,充作住宿、饮食、休息、方便之处。

社学周围比较荒芜,屋顶上都长了草,但是门前的小院却被踩得很平坦。看来,经常有人在这个小院里活动。在小院的一角,还散乱地堆着一些石子和竹竿,甚至还有几个铁铲子和一竿鱼叉。

在社学的不远,另有新开的一片荒地,散落地种植了一些菜蔬,如南瓜、豆角等。种植这些作物,不需要交税,但在饥荒的日子,它们能够像粮食一般充饥,因此受农人喜爱。只是限于田地有限,无法大量种植罢了。

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妪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正在田里抖抖索索地锄草。前几日的大雨,浇坏了许多庄稼和菜蔬,但是杂草却长得更旺了。

肖平走进社学前的小院,通过窗子能够看到社学内的情形。讲堂里,一个身着青衫的老者正趴在前面打瞌睡,五六个十二三岁的顽童则聚在一起,用竹枝拨弄着一条不知从哪里捉来的花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