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瑜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位大臣见魏王那样说,神色颇为严肃:“事实上,街市上并不可能出现老虎。无论是老虎所处的环境,还是王都的位置,它都不可能到达。但是在经过三个人的传播,大王就相信有老虎的存在。而我如今要去赵国,它的都城邯郸与魏国王都大梁的位置,可是要比街市距离王宫的位置还要遥远。且都城内对我有非议的人不止两三个人,希望大王到时候能够明察秋毫。”
果不其然,随着他与太子离开大梁去往邯郸后,就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他。开始的时候魏王也确实像他所说的那样不相信。但随着诬陷的人多了,魏王就真的相信了。以至于后来,这位魏国大臣回来,魏王就没有再召见过他。】
【而这也就是谣言的厉害之处,它考验的便是一个人对另一个的信任度。当你非常相信那个人,意志也很坚定时,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可是有些优柔寡断,容易被他人想法左右时,那就会受到影响。】
【说的人多了,自然也就会有人相信他真的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好比有人说始皇帝是一个暴君,一个人这么说两个人这么说,或许有人觉得不是。但当你身边的人都这样说时,你是不是会觉得他就是个暴君呢?可是让你想想,列举出他做的哪些事情,你能列举出来什么呢?】
【灭了六国?可那六国的人都好好的活着,六国的贵族也好好的,始皇并没有处死他们。但是他们一天到晚就想推翻始皇的统治,复辟帝国。
他们何不去想想,在那样的情况下,最先遭殃的是谁呢?还不是那些无辜的百姓吗?
而始皇帝统一六国后,百姓就不必再受战乱之苦,也能够让百姓从战乱的局面中逃脱出来。
而且,相比于之前五百多年的战乱,始皇用了十年将天下统一,让百姓们减少了未来可能还要受到战乱的担忧,不用再过担心受怕的生活。
这样的情况,与时时刻刻担忧会不会被别国攻打过来,究竟是哪种更让人愿意呢?】
哪种更让人愿意?
不用说,自然是前者。
黔首们神色有些发愣,似乎是没有想到始皇帝的行为会带来这样的好处。
在六国战乱存活下来的黔首们更是忍不住想起以前的生活,的确是担心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但六国的一些贵族却忍不住破口大骂:“神迹不要太偏心!”
怎么他嬴政的行为就是好的,他们就是坏的了?
在他们满心愤恨的时候,也有些人神色怅惘,怀疑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如神迹所言,嬴政统一六国后,确实减少了战乱。若是他们不顾一切的去复国,百姓定会受到影响。如此一来,他们的想法是不是有些自私呢?
一些其他朝代的皇帝和大臣听此也不得不承认,始皇帝统一六国的行为确实不错,可是也不能就认为他不是暴君。
对此一无所知的神迹,却继续播放着视频内容。
【其次,有人说秦律严苛。但是,这不代法律越严苛,犯罪的人就越少吗?毕竟,在犯罪前,要考虑一下后果。既然知道犯罪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还去犯罪,这就不得不让人考虑这个人究竟是故意去犯罪,还是心存侥幸呢?
而且,我们也都知道,一般帝王都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去清算功臣,但是始皇帝并没有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哪个皇帝手上没有沾过鲜血呢?
若这也能够被称之为暴君,我也不说什么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话让一些皇帝觉得神迹是在映射自己。
但神迹又没有点名,只能按捺住内心的某种不自在,继续盯着神迹。
【第三,有人说是修万里长城。的确,修长城劳民伤财。如果当时的那些官兵能够像现代这样的手段去管理,而不是管理不善时常处罚劳工,估计情况就会不同。
毕竟,劳力的重要性我们都懂。但是,这里面没有如果。当然,我们也可以考虑是否能够利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达到目的。
寻迹历史,以工代赈成功的人还是存在的。比如春秋时期的晏子晏婴,宋朝的范仲淹、苏轼。
话继续说回来,修筑长城劳民伤财是有,但不可否认,它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多次抵御了外来的匈奴,但是因为修建它,在一定程度上压榨了劳力,以至于逐渐失去了民心。
就让人不得不去思考,如果这期间使用晏子以工代赈的方法,提高劳工积极性,会不会就不会如此呢?既成功修建长城,也能让百姓饱足,民心也不会逐渐失去。】
听到这些的部分皇帝、大臣眼睛顿时一亮,《晏子春秋》里好像是有记载类似的事情。
而嬴政若有所思:以工代赈?晏婴?《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