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包软白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明帝国年后第一件大事,是朝廷正式颁布的大明对边镇对北方的所有贸易的禁令。
一开始,没有人拿朝廷的这个禁令当一回事情,就如同朝廷的禁海令一样,朝廷的禁海令在隆庆开海之前,那也是触碰不得的一条红线,谁敢逾越,按照禁令来说,杀头抄家那是够得上的罪责。
可结果怎么样,禁海禁的不过是那些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禁的不过是那些依靠着大海找个生计的贫苦渔民,对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来说,这禁海令不过是一纸空文,甚至这些有权有势的人,本事就是执行朝廷这禁海令的人,那么,这禁海最后禁成一个什么样子,那就可想而知了。
普通百姓们“片木不得下海!”,而权贵们的船队驰骋在这七海之间,海上贸易做的风风火火。
但是,这次对北方的贸易禁令,似乎和禁海令稍稍有些不同,即便是禁海令执行的最严厉的时候,执行者也不过是地方官府,而这一次,不仅仅是地方官府,甚至连锦衣卫也参与了进来。
不仅仅各地驻扎的锦衣卫千户所,百户所动了起来,甚至防止下面的人携带,敷衍塞着,京城里的南北镇抚司还派出了大量的人手,赶赴各地的千户所,百户所。
锦衣卫参与执行这个禁令,他们自己并不会去查谁谁谁的买卖犯了禁令,谁又悄悄的将大明的东西走私到草原上,他们只是去抓人的。
抓尸位素餐不作为的官员,抓拿朝廷的这条禁令敷衍塞责,甚至是抗拒的官员,甚至抓那些和商人勾结在一起共同参与贸易的官员。
而京城里赶赴各地的锦衣卫,却是连这些事情都不参与,他们只是监督着自己的同僚,看自己的同僚是不是胆敢违反家法,无论是哪一个锦衣卫百户所,甚至是锦衣卫千户所,只要有京城来的锦衣卫进驻,那必定是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的人同时出现的,一旦锦衣卫内部有人渎职枉法,南北镇抚司的人一起查证属实,当场就可以执行家法,连以前繁琐的查证审讯关押处置等一连串的程序,都大大的简化了。
一时之间,九边风声鹤唳,流言四起,简直是人心惶惶。
每天都有官员会被锦衣卫冲见家门带走,在官衙里好好的坐堂的官员,但凡心中有鬼的,都开始担心自己晚上还有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里吃饭。
在锦衣卫的这种咄咄逼人之下,哪怕是再拿这件事情不当个一回事情的人,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高度重视起来这个事情了,没人会和自己的官职前程过去,没人会给自己的荣华富贵过不去,只要自己的不倒霉,那么别人倒霉就倒霉吧,关自己什么事情。
和这些官员们比起来,那些以往以边境贸易为生的商人们,那几乎是立刻就陷入了灭顶之灾,曾经和他们称兄道弟的官员们,也一概往日的和善,开始用往日里和他们一起做过的事情,开始清算起他们来。
罚没,定罪,抄家,流放。
从京里来的压力,全部都被地方上的官员释放在了这些商人的身上,而这样造成的最大的后果,就是无论是大商人也好,小商人也好,如果不想被抄家灭族的话,那就立刻得切割自己边境贸易的买卖,哪怕在这种形势,他们铤而走险一次,就能比得上以往十次八次的收益。
但是,谁又不怕死呢!
不过是短短的一个月,除了零星的官府暂时堵截不到的渠道,所有大宗的边境贸易,一律都被停止了。
而无论是蒙古人,还是金人,这个时候才后知后觉的发觉,不仅仅过了年之后,那些流连在草原上的大明商人们看不到了,就是连他们手中最简单的盐,茶,布料,药材这些在过年时间消耗得差不多的东西,居然再也找不到补充的地方。
似乎现在就是拿着黄金白银,也买不到这些平日里随手可得的东西了,更要命的是,从大明来的粮食供应,也同时销声匿迹了。
各种各样的消息,从各个渠道飞驰到了盛京,飞驰到了皇太极的案头,而征服了察哈尔之后正踌躇满志的皇太极,几乎是瞬间都陷入了焦头烂额的状态。
大金对于这些盐茶布料药材之类的物资,当然有着自己的储备,尤其是烈酒,布料,药材,甚至是铁器这样直接涉及到大金军队的战略物资,大金从是没放松过储备。
但是,自己有储备是一回事情,这不意味着一旦大明禁绝了贸易,大金就得从自己的库房里将这些往日里积攒下来的家当,好像分发糖果一样分发给自己征服的土地上的百姓,大金的物资,永远自己都不够用,这些被征服的地方,理所当然应该是供养大金的,怎么可以反过来。
可惜的是,皇太极面前出现的是各地同时出现的物资短缺的事情,若是大金将这些请求援助的消息置之不理,那么,他以往征服的地盘和最近征服的地盘,无论发生何种的变动,都绝对不是朝着有利大金的这一方面发展。
作为治国者,他不能不管。
他一边令人调拨本来就紧张的物资,去解决那些不得不解决的燃眉之急,一边派人开始疯狂的去接触曾经和大金一直都保持着联系的那些大明大商人们。
就如同曾经在崇祯二年大金大饥荒的时候,为大金输送了大量粮食保住了大金的元气的大明范家。当然,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专司经营药材的,经营布匹的那几个大商人。
以往,皇太极觉得这些大明商人,不过是依附在大明和大金身上吸血的蛀虫,他看不起这些人,但是又不得不用这些人,但是,真要是可以不用这些人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多看这些人一眼的。
他甚至心里早就有了决断,若是自己将来真的有那么一日入主中原的话,除了拿几个冒出头的家伙做典范,让天下人知道大金不是忘恩负义之辈以外,其他的那些蛀虫,他一定会找理由慢慢的清楚点。
这些人,能蛀空大明帝国,自然也就能蛀空他的大金,这些人,他们死得越早,对大金就越有好处。
从明国那边传来的消息,令得皇太极有些脊椎发凉,曾经和他们一直保持接触的这些明国大商人,不是已经被明国的朝廷抄家灭族了,就是彻底的投靠了明国的朝廷,甚至有人将大金悄悄派去和他们接触的人,转头就告发给了大明官府。
而那些小商人各种渠道走私而来的三瓜两枣,对大金这么庞大的汗国而言,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皇太极陷入了纠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