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削球,恩,削球,顾名思义,就是用球拍的摩擦力切削击球的一种技术。看看诺依曼先生的动作就知道了,和普通击球以及拉球的动作完全不同,与搓球的动作略有相似,削球是在球下落的时候,用胶皮去碰触乒乓球的中下部——挥动球拍的路线大概是圆弧的模样,并非是平直的下切。”
“和又转又快又冲又猛的各类拉球不同,使用削球的打法削过去的球,球速都很慢,弧线都很长,并且削球都是下旋球,也就是说,当接球方去拉这一板削球的时候,会感到这一球很‘沉’,拉起来并不得心应手。”
“具体到个人,虽然也有着近距离削球这种技术,但是看看诺依曼先生的站位吧,远台削球才是真正的大杀器。而且,虽然他的削球动作,看起来似乎都完全一样,但是他其实可以巧妙地将这一发
回球控制为‘加了转的削球’和‘不加转的削球’,对于他的对手——拿奥古斯特来说,如果用应对转球的常规弧圈的方式,去击打‘不加转的削球’,活活把球打飞就是最可能呈现出来的结果,不过……”
“……嗯,不过,看看场中的漫长局势就知道了,如果站在球台另一端的球员实力不足,是绝对不可能将一板又一板的削球一次又一次地拉回去的,不足几次就拉球下网才是人间真实,所以,如果削球手的实力远大于另一方,即使这场比赛中有着一名削球手,结束比赛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而奥古斯特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先生,他们两人又同为队友,对彼此足够了解,所以这种因为不熟悉削球而出现的应对错误、与因为实力不足而拉球下网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在这场比赛中,相对应的,比赛的耗时也就变得不可知了。”
“——哦哦!恭喜本·诺依曼选手!在漫长的四分钟之后!他终于打破了自己的鸭蛋!小比分终于从奥古斯特2:0领先变为了2:1!好了好了我精神了!我来为大家讲讲本大大是如何赢得这一球的!会涉及到一点点的技术要点,不过我会尽量把一切都拆开细分,讲得通俗易懂,接触乒乓球没多久的球迷朋友们也不用担心!”
“与我在上面提到的‘加了转的削球’与‘不加转的削球’相对应,削球手既然能削出这两大类的球,那么也就必须得用削球的方式去回击这两大类的球,也就是‘削不加转的球’和‘削加了转的弧圈球’,而后者就是一项难度极高的技术了。之所以说削球这门技术不好练呢………嗯,我这么说吧,基本的正手攻和反手攻,只要身体的协调反应没有太大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可以打得不错,在经过了专业的训练、熟练掌握之后,一般来说,都不会存在太大的差距。但是拉弧圈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拉的同样出色了,就好像是面对着同样的一道数学题,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解对、能在同样的时间内解对。”
“如果说得具体点——这个分数只是个比喻——熟练掌握正手攻与反手攻的难度是3
,掌握反手搓球的难度是4,正手搓球的难度是5,常规的正手反手拉弧圈的难度是6,特殊类型的拉弧圈的难度是7,那么,熟练掌握削球技术的难度大概就可以归到8——削球并不是一门好练的技术,在真正练成之前,没有人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在这方面存在天赋。”
“而‘削加了转的弧圈球’就是削球中的最难技术了。在削球的一方接到对手的弧圈球时,乒乓球在触拍之后的向上反弹力往往很大,所以,一个处理不好,削回去的球就很容易出界,也就是说,削球其实是一种很容易把球打飞、打出高球的技术,非常不好操纵。这种感觉有点像不少业余选手普遍反应过的,在正手搓球时,总是容易把球搓出球台——这两者是异曲同工。”
“但是,同样的,一旦真的练好了削球,这门技术的回报也是巨大的,先不说——看看吧,快十分钟了,目前的小比分是奥古斯特4:1领先——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交板数,奥古斯特的跑动、与调动全身去拉球时所消耗的体力是实打实的,但是本·诺依曼呢?他当然也在消耗体力,但是比起大开大合的拉球动作,他看起来是那么的举足若轻,只是跑动到位,轻轻把球拍下切削一下就好了,看起来真的非常容易吧?也确实不怎么耗体力。”
“所以,在不可避免的拉锯战中,削球手占有绝对的体力优势是其一,另一点,就是老球迷们都知道的常识了——”
“削球这门技术,是削球方越削越转、拉球方越拉越沉的。同样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一下的话,在进攻方去拉第一板削球时,拉球的难度是1;那么,在拉第二球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球变得稍微‘沉’了点,所以要用更多的力气与更精悍的技术去拉,难度就变成了12;而这样的‘沉’并不会减退,叠加的数字是一个永远向上的加法,‘沉’与‘难度’会随着每一板的交手而不断递增,变成14、16、18、20………说到这里,再想想我在刚才提到的体力问题,可想而知,当一名足够优秀的实力派选手和一名足够优秀的削球手
对上时,‘耗时’与‘胳膊废了’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在这里引用一下《欧洲乒乓》对诺依曼选手的一句话点评吧:他的球太沉了,起重机都拉不起来※——‘越来越沉’是削球的‘共性’,而更可怕的‘个性’是……”
看着本·诺依曼一板将球无比惊险地削到了奥古斯特的左半台尖角——削球本就是一种极为不容易控制小球的技术了——苏舟不由心有余悸地咽了口唾沫。
比削球大佬更麻烦的是什么?
是这位削球大佬善于削逼角球,是一位善于防守也不吝于进攻的削球手。
而本·诺依曼就是这样的削球手,事逼(?)中的王。
“最让人不得不防的是,本·诺依曼并不是一位依仗防守的削球手——而防守型的削球手才是大多数,因为进攻型的削球手更难练成——他是一位从不吝于把握机会、会主动发起进攻的削球手,他不仅非常擅长在落台一线的边缘削逼角球,更是会冷不丁地突然转削为拉,猛一板弧圈发起进攻……”
苏舟侃侃而谈,逐渐喋喋不休,他自以为找到了应付解说的正确方法,说点知识让大家一起学习难道不快乐吗?
所谓学海无涯,能说的可就太多啦!
苏舟越说越顺,逐渐心安,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这些知识科普和比赛实在是没什么直接关系——可是正在进行的局势也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啊?!——正在这时,他的耳麦又响了。
苏舟:“…………”
小心脏咯噔一下,苏舟忐忑地接起了通话。
接通后,果然,还没等苏舟用科普知识的方法应付完半场比赛——现在才4:2呢!——导播就为他送来了绝望。
同样绝望的导播在心里继续大骂乒协大佬:“苏舟啊,咱们不能这样,偶尔讲点专业知识、随着比赛的进行而随口提几句,这当然没关系,但是你不能脱离了比赛而专门讲解某一种技术啊?别忘了,你是解说,主要负责跟进局面与调动观众情绪,至于赛事的复盘和技术的分析,我们在赛事结束后还有着专门的栏目,你不能抢他们的饭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