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语00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按照惯例,封疆大吏死后,朝廷都会有所表示,不是加官晋爵,给一个合适的谥号等等。
姚启圣又和一般的督抚不同,毕竟是立有军功的,但康熙没有按例赐祭葬,给谥号,就连官方总结性的祭文也没有。
这就说明,康熙没有对姚启圣盖棺定论,大致还是持否定态度的。
事实上,姚启圣在福建百姓的心目中,其形象也很一般。
同时期的福建巡抚吴兴祚尽管也没有得到康熙的褒奖,但他死后当地官民拥戴,呼吁将其作为好官祭祀。而姚启圣不然。
姚启圣死后不久,朝中御史便追究他修造船舶、军械亏空四万七千两银子,请求康熙给予严肃处理。
康熙他念及姚启圣生前劳苦,免于追缴,这多少还是给了姚启圣一点面子。
作为皇帝,一个帝国的统治者,康熙不喜欢姚启圣的性格,他并不完全接纳这个劳苦功高的臣子。
因为康熙比谁都明白,姚启圣虽然感激自己的知遇之恩,钦佩自己的雄才大略,但实际上还是不接受自己、看不惯官场上的虚伪与狡诈。
纵观姚启圣的一生,可用“骄傲“二字概括。康熙对他可谓“又爱又恨“。
他不像李光地那样对康熙言听计从,也不像周培公那样直言顶撞。
而是顺从中有些反叛,钦佩中又有桀骜不驯,巧舌如簧,一针见血地讽刺朝中官员。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使得他极尽批判之能,只为给当时污浊的官场带去一丝清风。
尽管个人的努力在大环境面前如蜉蝣撼大树,但他的风骨值得后人敬仰。
为弥补禁海、封锁台湾给沿海居民造成的损失,康熙下令,凡迁地的居民都可得到土地和银两,可百姓实际得到的银两远远少于应该得到的。
姚启圣心里知道这是被各级官吏层层克扣的结果,可面对责问,他仍无能为力。
他说,他恨死了这些蛀虫,可是为了完成海禁,他只得这样做。
这种无奈是官员的良心,是真正的体恤百姓,也是看透世道的清醒与消极。
其实说起姚启圣的风骨还真的不存在,无论别人怎么评论他,姚启圣在朱由检的心里就是汉奸。
虽然此人很有能力,可是他主动投清,并帮助东掳围剿明军都是朱由检不可原谅的。
不过那是历史,而现在朱由检已经改变了历史。
现在姚启圣是没有机会投降东掳的,东掳早就被灭了。
朱由检总不能想到姚启圣在后世投清就莫名其妙干死他。
所以朱由检一时陷入沉思,他暂时找不到治罪姚启圣的理由。
还有就是此人还有点作用,至少目前他表现很好,又很爱民。
算了,以后看看情况再说,本想和姚启圣好好谈谈的。
可是想到姚启圣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汉奸,朱由检突然没有了那个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