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青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清晨,顾朝辞早早就从东厢房起来,第一回在外人家中借宿,出门恰好遇见了少女。本想打一声招呼,自己还未抬手少女便跑出了院门。
“朝辞,这么早就起来了,崔姨做的早饭还没好呢。你等会吃完早饭了你再和外子同去学堂。”妇人在门口择着青菜对着顾朝辞说道。
“江小姐平时不用早饭吗?”顾朝辞想起刚刚的场景,疑惑的问道。
妇人看着他疑惑的样子,随即看向了女儿跑出去的方向,回头对他略有深意的笑一笑。
“可能这几天她都没胃口了。”
少女在少年的目光下跑出了院门,来到门外稍远处才停了下来。想起自己昨天的丢人行为。少女还未缓过神来,撅起了小嘴魂不守舍的去了学堂。她来得太早了,她第一次看到学堂里空空荡荡的样子。
顾朝辞在江临渊目光的游离下小心翼翼的喝起了粥,细嚼慢咽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有崔姨在。江院长应该不会对自己干嘛吧。
江临渊看着这识时务的小子,顺眼了许多。“等会你跟着我走,今日跟我去我所在的巽分院。”
顾朝辞赶忙称是。
白鹿六院设有巽,震,坎,兑,离,艮。六大分院,江临渊所授的分院在西南方。
白鹿书院,青年儒生身后跟着一名少年。少年时常小心翼翼看着青年儒生,走到无人之处更是提心吊胆。
终于到了一座写着巽院两个大字的门前,此时正是学子蜂拥。热情的向着江临渊这位山长打招呼。每月山长授课三日,也是分院夫子们的休沐时间。今日是最后一天,诸多学子不敢错过。
学子之中有老有少,共一百四十余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山下开设文院书斋的正式弟子。正式弟子所开文院私塾的学生,也可带有白鹿书院的这四个字的蒙荫,享记名弟子之荣誉。
顾朝辞被江临渊随便指到了一个角落,然后这位院主拿出了琵琶袖中的卷轴挂了起来。上面写着五个大字:
“色淆者不淆。”
堂下学子看着课题沉思一时无人出声,堂上先生唤来小厮取来茶具沏上了香茗。
清新的茶香在学堂之中散发,先生自顾闭眼品茗。等着堂下学子提问。
终于有学子站了起来。
“学生愚钝,这色淆者是天生就分辨不清颜色之人,为何他又能不淆。此论是否与名动天下的“白马非马”如出一辙。”
江临渊眼睛都没有睁开。问道:
“你今天的衣服穿的什么颜色。”
学子疑惑,却还是回答:“回先生,蓝色,学生今日穿的上衣是为浅蓝色。”
先生睁开眼睛,站了起来。问众人:“你们看到他穿的是什么颜色。”
众人也是疑惑却还是不敢质疑这位山长。
“回先生,蓝色。”
江临渊摇了摇头:“你们所见真的即为蓝色吗?或有没有一种可能,你见到的是红色,但是在你认知和表达的词语里是蓝色。所以你也称它为蓝色。”
“有婴儿呱呱坠地,待得稚童识字开口之时,母亲指着他眼里的黄色说这是绿色。但是他所见的绿色。又是他母亲眼里的黄色。但是他从此认为,黄色就叫绿色。”
他长大之时,与同窗游玩。同窗见牡丹鲜艳,唤他过来同赏。他却意兴阑珊,对众人说道:“某不喜红色之花。”
只因在他的世界里,这牡丹是黄底紫花。极为怪异。但是他依然对众人说:某不喜红色之花。
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色淆,所以他还是色淆吗?
或许每个人都是色淆呢。只是对颜色存在的定义都是这个称呼罢了。”
“这色淆者到底淆不淆。我今日所讲这色淆者道理何在。还是我没事干找个杠抬抬。还请诸位学子细想。”
堂下沉思良久。
有一学子站起身来。
“学生似乎想明白了。先生今日教的不是色淆者淆不淆的问题,所教之事是让学生日后无论看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多个考虑对方是否和自己看到的是一种东西。
就算对方脑子里所想的事情离经叛道,那么在他的世界里,这就是正常的事情而已。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并不能代表他。就像先生讲的故事,各花入各眼。”
“对了,但没完全对。还有学子要补充的吗?”先生吹着滚烫的茶水轻抿香茗。
顾朝辞站了起来。
“学生认为,先生要讲的东西。是我之所见,即为真我。既然他不知道自己色淆,那就不是色淆。如果有人说红色是蓝色,那么他就是色淆。因为色淆,也是存在和定义的词语。因为他和我们创造用来定义的词语背道而驰。他没有错,但是他就是色淆。”
江临渊看着少年,似乎有些面带欣赏。
“若是你在函谷关遇到白马非马,你会如何应对呢。”
少年沉思片刻,抬头对着先生说道:
那么他会看到学生抽出腰间的三尺青锋,架在他的脖子上。对他说:“白和人过去,马留下。不然一起留下。”
(白马非马,这个故事的有由来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子有许多有趣的诡论,其中最为有名的要算是白马非马论了。相传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天公孙龙子骑著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子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最后它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著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去了。
他的论证大概是这样的:
“马”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而形态不等于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这个论证利用“歧义”来混淆事实。所谓“歧义”是说,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在一个讨论中,若某个字的两个不同意义同时被使用,则可能会造成这种(歧义)类型的谬误。“是”这个字可以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例如,白兔是兔。“是”这个字也可以被用来表达”等于”的关系,例如,孔子是至圣先师。守门官的意思是:“马不可进城,白马是马,所以白马不可以进城”。在这里,“是”被用来表达“属于”的关系。当公孙龙子论证“白马不是马”时。“是”被用在“等于”的关系。所以,简单的说,他们其实是鸡同鸭讲。不是谈论相同的一件事。公孙龙子的论证是有效的,而他的结论,“白马不等于马(白马非马)”也是对的。但并不能用来反驳守门官的规则:凡是属于马的都不能进城。
白马非马通俗的的意思就是白马不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