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09章 匈奴政策【1 / 2】

今天有猫了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汉朝,元狩四年。

对于这段历史,刘彻反倒是精神振奋:“高皇帝遗朕平城之忧,高后时单于书绝悖逆。昔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

如今的大汉,正是大复仇主义开始盛行的时期,若有血亲之仇,就像是齐襄公一般,九世之仇犹可报也。

在大复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上至天子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有人都认同一点:“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不复仇,非子也”——倘若为了复仇磨刀霍霍、殚精竭虑,最终杀掉了仇人,反倒是会被社会上下所赞扬和推崇的。

何况直到刘彻在位,这样的仇也远未到九世。

如今,大汉经过了数代人的休养生息,兵强马壮,还去除了诸侯王之忧,又有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将帅,如何不能对匈奴赶尽杀绝?

【前元六年,冒顿单于死,其子稽粥即位,号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也并不是一个安安稳稳的人,他继位后,亲率十四万人进攻汉朝,烧杀抢掠,直到汉朝军队赶来,匈奴才逐渐退回关外。】

【十四年后,他的儿子即位,也就是军臣单于,同样是一个时刻准备进攻汉朝的单于;武帝时期曾经试图引诱他进入埋伏圈,却因为“牲畜遍野却无放牧之人”被让其生疑,最终失败。】

【但匈奴的盛世到此时也逐渐结束了,自汉武帝时汉朝对匈奴堪称不死不休的狂暴进攻后,匈奴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且屡屡分裂,南匈奴更是直接投入了汉朝的管辖下。】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听着匈奴的故事,又有孝武皇帝,不由感叹道:“孝武皇帝雄才大略,任贤革新,这才有了大汉后来无惧边患的局面。”

当时的大汉和匈奴确实是不死不休——不只是与匈奴战斗的不死不休,大汉还顶着国内的各种压力,包括天灾、粮草、经济、民生等等等等,这些问题一旦失控,大汉同样要走向终途。

但孝武皇帝顶住了!虽然其中确实有暴君之嫌,但他到底是顶住了,且从没有放弃,也没有后悔,他的心性和能力由此便凸显出来,这是与其他帝王绝不相同的。

倒是那匈奴,虽然趁着大汉有时没有余力管他们,曾经又尝试、妄图重新获取力量,但那又如何?即便大汉力有不逮,他们也没有任何复起的可能,他们所有的机会,早在孝武皇帝时期败于大汉之后,就消失了。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和霍去病等武将们听得是眉飞色舞,异彩连连,就差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了。卫青不在此列,是因为虽然他同样为此高兴,却依旧沉稳,并不像这些人一般情绪外露。

与他们相反的是一些掌管国家财政民生的大臣,若是问他们,是否为皇帝的这般功业而开心?他们会响亮地回答:当然!

但,当然之后,他们还是要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死不休”“狂暴”,这两个词,虽然用在作战成果上很好,但却对后勤很不友好。打仗打得能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到底打成了什么样?!国家财政……还好吗?

【关于匈奴最后的时期,是在南北朝时期,此后,匈奴便彻底融入了各个民族,不再单论。】

【而关于南北朝时期的匈奴,还有一件事情:有一人建立了前赵。】

唐朝,贞观年间。

知道这段历史的贞观君臣们面面相觑,陷入了沉默。

这个前赵实在是……

“也不知若是高皇帝知晓,日后他还有被匈奴人祭祀的一天,会是怎样的想法。”

汉朝。

不论是刘邦,刘恒,刘启,刘彻等西汉君主,还是刘秀等东汉皇帝、以及权臣,都莫名感到了些许寒意:?

【前赵这个国号并不是这个朝代一开始的国号,起初,开国皇帝定国号为汉。】

【及至后来放有人改国号为赵,因此,该朝亦可称为汉赵。】

【这个汉赵的开国皇帝叫做刘渊,以复汉为名,登基称帝,而他是匈奴人,还是冒顿单于的后裔。】

【对于复汉、以汉为名,他的理由是这样的:“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且可称汉,追尊后主,以怀人望。”】

【这里的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就是汉朝与冒顿和亲、约为兄弟,而后主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

【于是,刘渊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并采取汉朝的官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及六卿等中枢之官,大司马、太尉、大将军等高级将军为军事之官。】

汉朝初年。

刘邦手里举着的酒盏突然变得有千斤之重,这口酒是喝不下去了。

他把酒盏放下,一时间都找不到自己以往的豁然舒朗,那些能言善辩的机敏仿佛一瞬间就消失了——这都什么事儿啊!

能把匈奴同化,当然是好得不能再好的事情,但这算是同化吗?冒顿的后裔为什么要姓刘?还认了老刘家的祖宗?还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他可不知道自己和冒顿关系这么近,要按这么算,冒顿那边出点继承问题,大汉才应该算是匈奴正统……

嗯?好像也不是不行?

刘邦总算把那个敏锐机变的自己找了回来,要是按这个来,那朕也说得过去啊,朕与冒顿约为兄弟,那叔伯就应当帮助侄子才对!

冒顿和朕兄弟之情深厚无比,朕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的部族出现问题呢?

就算暂时不能直接用兵,但这样理论上能有点进展也不错。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冷笑,怕是只有那句“以怀人望”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我大汉绵延数百年,民心所向,这个刘渊怎能舍得不用这样的人望?

倒是那个汉朝官制,朕不是废掉了大司马改为太尉,这汉赵,怎么又出现了大司马,还是与太尉并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