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猫了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李从厚却并不能够真正掌握局势。他想要励精图治,但没有充足的经验,更没有足够的人手班底;李嗣源遗留下来的老臣把持朝政,却有并非有足够治国才能之人,虽然掌握大权,却不能处理好后唐存在的各项问题。】
【后唐军队战斗力还是有保证的,因此,当时的主要问题就是内部问题,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几位实力强大的节度使间的矛盾。】
【而这些节度使的代表人物,就是李从珂和石敬瑭。】
【但石敬瑭毕竟是外姓,而李从珂却是养子,又有潞王的身份,颇受忌惮,他的长子被外调地方,女儿被召入京城。】
【李从厚登基后,改元应顺。应顺元年二月,他听从权臣的建议,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魏博)四镇节度使进行易地调动,而李从珂正是凤翔节度使。】
【于是,李从珂声称“朱弘昭等乘先帝疾亟,杀长立少,专制朝权,别疏骨肉,动摇藩垣,惧倾覆社稷”,以“清君侧”为名,开始反叛。】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再一次想要摇一摇李隆基的脑子:“看到了吗?节度使,还是节度使!李隆基那个遗祸万年的混账!”
唐朝,开元年间。
许是感知到了太宗皇帝的怒火,李隆基面对神迹中即使大唐灭亡也依旧存在的节度使问题,在大臣们若有似无的视线下,既有些尴尬、又有些愤怒。
他绝对不会再这样设置节度使了!
他怎么能清楚那个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反正他现在绝不是那样的想法——所以你们能不能不要悄悄打量朕了?朕能能感觉到!
宋朝,开宝年间。
赵光美感叹:“节度使的问题一旦开始,就无法逆转了。”
这个节度使的问题,不只是指节度使一旦开始反叛、就会作战到底,还指一旦开始有节度使掀起反旗,后续对其他节度使就会愈发警惕——不管是原本的皇帝,还是节度使上位的皇帝。
李从珂倒是成功了,可正因为如此,他就会更加警惕各个节度使,特别是同样实力强大的石敬瑭。
“而且李从珂和石敬瑭仿佛一向不和来着。”赵德芳道,他记得有这个说法,两人关系本就不算好。
【很快,李从珂就一路直逼后唐的京城洛阳。】
【面对无力回天的境地,李从厚选择出奔,路上碰倒了他之前宣诏入朝抵挡李从珂的石敬瑭。但此时胜负已分,石敬瑭也不愿意为了李从厚而与李从珂对立,于是软禁了他。】
【应顺元年四月,李从珂进入洛阳,登基称帝,随后派人杀死李从厚。但是后唐的混乱才正式开始。】
【李从珂对石敬瑭非常警惕,一直不愿意放他归去,石敬瑭日日忧惧,最后还是他的妻子永宁公主请求曹太后说和,才放石敬瑭回去。】
【但是即便如此,双方的关系还是日渐紧张。清泰三年,大臣薛文遇对李从珂的建议是“石敬瑭除亦叛,不除亦叛,不如先事图之”。】
【于是,李从珂改任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
【而石敬瑭见到如此诏令,心中确信李从珂要对自己下手了——我怎么能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固守太原,若是李从珂不加以逼迫,就依旧奉其为主;若是不能容他,就“外告邻方,北构强敌,兴亡之数,皎皎在天”。】
【正是那句话: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觉得,自己这才真正见识到那唐末的混乱程度——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虽然天子确实可以说是宁有种耶,大汉的高皇帝就是起于微末,但话不能这么说啊!宁有种耶——老刘家继承位置的天子,哪个不是因为身为刘氏子孙?
或者说,就算要改换天子,譬如东汉末年那些人,也都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条件,可以是身负血脉、可以是人望所归、可以是治理有方……但,说到底,不能直接上来就是一句“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啊!
居然连一层皮都不打算披了吗?
而能够形成这样的风气的环境,又该是何等的混乱、无序、无所顾忌。唐朝的祸乱,遗留的真正灾害是在此处啊。
-
不只是他,汉朝、包括汉末的君臣们,看到这样直白而毫不掩饰的说法,都颇感震惊。
纵使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的各地割据,大家都还要找到一些理由来论证天命,何曾如此来说明自己的正确性?
这样的话语,简直和司马家当街弑君相差不远了。
——正确性,绝不只是兵强马壮就可以的。而天子的权威性、王朝的传承,也绝非一个兵强马壮就可以支撑的。
需要兵强马壮,但不能只有兵强马壮。
【李从珂自然不能容忍石敬瑭自立,要削其官职爵位。】
【于是,在桑维翰和刘知远的支持下,石敬瑭派遣使者携带桑维翰撰写的表文,向耶律德光求救。】
【契丹一直对燕云地区虎视眈眈。天显五年,耶律德光的弟弟、耶律阿保机的第三子耶律洪古就曾经攻下寰州(山西朔州),掳掠人口和粮草。】
【面对如此良机,耶律德光怎能错过?更何况,石敬瑭还许下了相当诱人的条件:割让燕云地区作为报酬。与此相比,什么父子之名,那都是次要。】
【于是,耶律德光欣然答应了出兵请求,约定秋日的时候出兵援助。】
【而石敬瑭呢,反正都要反了,干脆又上表,指责李从珂的皇位非法,应当让于李嗣源亲子许王李从益。】
【同时,亲自率兵固守太原城池,绝不外出,只等待契丹援兵到来。】
——————
——————
“天子,兵强马壮……”出自《旧五代史·后晋·列传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