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40章 燕云后续【1 / 2】

今天有猫了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汉朝初年。

这一时间有些出乎刘邦的意料了——赵德钧死就死吧,赵延寿居然还能接着被耶律德光重用,成为辽国南面官的重要部分?

这家伙,可不是什么忠心耿耿的臣子。好吧,虽然在五代那个情况下忠诚与否也不必太过苛求,但是赵延寿不是一般的不忠心、他是怀着成为中原皇帝的梦想的。

但惊讶过一瞬后,刘邦转念一想,觉得任用赵延寿也不是不行。

不管怎么说,赵延寿到底在后唐坐到了上层水平,不管这其中有多少人脉人情等的存在,多多少少本人也还是有些能力的;而且作为后唐官员,他和石敬瑭的后晋展开政治活动时也应当能够找到一些关系,来推动辽朝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至于说想要当中原皇帝……这个想法当然不会让他实现。但如果用好了,让他认为有机会,那赵延寿的自觉性和工作水平说不定还能被进一步提高,还很有可能能够帮助辽朝在中原进一步获得利益。

契丹,天赞二年。

耶律阿保机对耶律德光用不用赵延寿并不在意,有用就用,能用就用,不行就了结了他就行了——毕竟是汉臣,而非真的会威胁皇帝生死存亡的契丹贵族们。

而且,之前韩延徽在当了多年他的重臣后,还因为思念家乡偷偷跑回了后唐,又跑了回来,自己也没有因此对他不满、猜忌,也照旧重用有加——虽然这个赵延寿明显不能和韩延徽相比。

于是,他只是欣慰道:“延徽有大才,他一直都能制定出最适合我契丹内汉人的政策,尧骨用他没错的。而且他祖籍好像就是在幽州一带吧?”若是如此,那韩延徽就更适合来处理南边燕云汉人事务了。

述律平道:“应当是幽州地区,确实适合由他来总揽汉人事务。”她对于耶律德光这一系列举措也是非常欣慰的,既保证了契丹草原的根基所在,又没有错失掉中原地区的发展契机,沉稳谨慎又敏锐果断。

而重用的这几位汉臣,韩延徽自不用说,他的儿子韩德枢也可以——况且,这也是告诉那些汉臣,皇帝不会忘记你们的子嗣;至于赵思温,虽然按神迹中所言,他在当日自己处理反对力量的时候出言,但到底自己的目的也达成了,又能够看出来赵思温确实有一定才能,那用也就用吧。

【虽然此时不显,但赵延寿在日后确实帮助耶律德光做成了大事。】

【除去政治手段,在经济方面,耶律德光也非常清楚燕云地区的要点所在。】

【他大力支持燕云地区的农耕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在契丹原本领土内推动农业人口的提升。】

【“诏有司,劝农桑,教纺绩”,并遣使诸道巡视农业发展情况。而在有战争的情况下,也尽量保证不伤害农业,“诏征诸道兵,敢伤禾稼者,以军法论”“不得久驻,恐践禾稼”。】

【燕云地区本就是农耕地带,当地百姓对如何种植作物、进行农业生产自有一套心得,而处于五代十国的环境下,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稳定的生产条件,征兵、征税、乃至燕云地区本就容易成为战场所在。】

【而契丹建国至今,也早已不算是纯粹的游牧生产,皇帝和大臣们对如何处理农业地区也有了一套方法,加之汉臣的提议,更能够解决燕云地区原本面临的种种问题。】

【因而,总体而言,在归属契丹后,燕云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逐步恢复,能够为契丹提供稳定的粮食供给和其他方面的供给,包括纺织布匹等。】

【此外,由于耶律德光推动农业发展,包括原本契丹领土上也同样如此,这也使得契丹内部对农业的观点逐渐改变,重视程度日渐提高。虽然契丹并没有改变对游牧的本位思想,但农业也逐步成为了与游牧并重的存在。】

【这也与政治上的南北分治、双轨官制相对应,形成了游牧与农业的双重经济体系。】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本人对于经济非常重视,一方面,这是大汉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另一方面,他想要讨伐匈奴、想要加强中央集权,都需要一个发展良好的、掌控在自己手中的经济。

虽然他在某些纯粹经济的部分并不能说是真正了解甚至精通,但对于如何发展基础的经济、并通过经济和政治相结合,达成自己的目的,还是很擅长的。

因而,他对于辽国、不,暂时还是契丹的这一国家的如今的经济体系还是挺感兴趣的。

这种,经过契丹立国后两代君主的发展,又恰好处在中原动荡混乱不堪的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至少在现在看来颇为独特的经济形态,既不是向匈奴那种游牧民族的纯粹畜牧经济,也不是传统中原王朝中独占鳌头的农业经济。

双轨制度吗……

契丹本属游牧,而他们又没有完全汉化,草原放牧依旧是核心——那他们的马匹应当是不会缺乏的,不论质量究竟如何,但数量绝对不会是问题;

而又有大批适合耕种的土地转为农耕,稳定的粮草来源也有了,起码可以保证一部分军队、战事的粮草,不管怎么说,农耕的稳定性还是要比游牧高一些的。当然,这不排除他们依旧保持着边征战边打草谷的传统。

刘彻眼睛有点绿了,不是为了别的,还是为了契丹的马匹——那可都是马啊!即使质量可能差点,但数量都上去了啊!他大汉要是有那么多马……

宋朝,开宝元年。

和他同样心情的,正是赵匡胤。

大宋缺马!缺马啊!

自唐末五代以来,天子蒙尘,各处的马政早已荒废,“诸州监牧多废, 国马无复孳息”,即使看起来各个朝代互相征伐不休,但实际上,中原的战马已经陷入了中断。

而他作为将领出身,自然知道马匹的重要性——辽国那边,骑兵一人三马,人人皆会骑行射猎,堪称马背上的国家,而这也是辽国能够存在的重要倚仗。可大宋呢?

大宋虽然也有骑兵,但战马的数量实在不能说是充裕,就连非战马的普通马匹,都算是紧缺存在。

“不能急,这事儿不能急……”赵匡胤自言自语,让自己冷静下来。战马培育和扩大可不是短时间的事情,需要的是数代之功,如今,他已经为大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央有左右飞龙二院,地方有多处牧马场所,接下来,就是选好养马人选,然后交给时间了。

只是,一提到这件事,他就又想到了变成了西夏的定难五州……定难五州决不能丢!不能让他们独立出去,大宋不能没有这块土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