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猫了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朝,康熙年间。
若说对于金朝金太宗这样的情况什么人比较能够体会,那大约清朝初期的皇帝中有好几个都能说上几句。
康熙看着金太宗完颜晟给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下发空名宣头,给他们地方官员任免大权;又有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进谏要求停止给宋朝割地,并提议南下攻宋……后面这一部分,虽然确实对于金朝有利,且若能攻下宋朝,同样是金太宗这个皇帝的功绩,但这不能改变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等人权力过大的本质。
更不用说前头的空名宣头了,那是什么?那就是地方权力扩大,宗室贵族几近裂土为王。
完颜晟根本不能够对女真贵族将领们,对宗室王孙们,形成有效控制。日后的金朝,也有数代都沉沦在这个泥潭中。
康熙愈发觉得自己限制宗王外戚及各方势力的决定非常正确,也越发坚定了加强自己的心腹力量、以及平衡朝堂力量的想法——总之,绝不能坐看一方坐大。
大清这么多年来,为的都是收拢散布在旗人贵族头领们手中的权力,收拢宗室王公的权力,收拢各个大族的权力,将这些力量控制在皇帝手中——只为了不再出现天子受到臣僚胁迫的事情。
康熙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如今在这里的人数不多,太子和老大已经不行了,剩下的这些……可不能最终选出来一个不能控制各方权力的继承人来。
【天会二年,之前一直援助辽朝的西夏调转方向,开始与金朝议和。】
【在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通信谈判、威逼利诱下,西夏国王李乾顺在三月底派遣使节前往金朝,送上誓表,表达了结盟的意愿。】
【闰三月初一,完颜晟向西夏赐下签有盟约的诏书,西夏与金朝自此达成同盟关系。完颜晟将拓跋故地云中二千里(偏关县以北,大青山以南,托克托以西)割赐给了西夏,作为西夏支持金朝的回馈。】
【而西夏转而称藩于金朝,除去影响到尚在奔逃的天祚帝外,就是影响到了宋朝。】
【同时,在收到金朝交割的土地后,西夏也开始尝试继续扩张,出兵攻打此时属于宋朝的武州、朔州等地。】
秦朝。
“西夏称藩于金,宋朝在干什么?”一名大臣大惑不解,这种时候就应该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力量才是,宋朝怎么就让西夏掉头投向了金朝?
难不成是觉得金朝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企图?未免有些太离谱了。
西夏支持金朝,有了这个保障,金朝对于南下攻宋就少了一大顾虑。
另有人则是暗自感叹,又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金朝这情况还真是让人不知怎么说才好。
嬴政不太关心这些,反正宋朝的整体情况早在宋太宗的那次展示中就已经基本能够判断清楚,而金朝南下这段时间的那几个皇帝和朝堂更是通过彩蛋展示的一清二楚——他们若是能够处理好和西夏的关系,也就不会出现什么靖康之耻了。
他还是更关注金朝各方面内政的处理,于是便对扶苏道:“金朝如何处理辽朝故地?”这个故地是指他们未曾实控的辽朝中西部地区。
扶苏看着金朝此时的疆域图,并没有像辽朝那样连通东西,而是只到了中间……“用契丹人?以及其他部族?”
神迹中提过,女真起于东边,属于“渔猎”民族而非游牧民族,那么相比于契丹人等,他们应当并不擅长或者说相对缺少和那些草原部族作战的经验,也没有充足的管理草原的经验。而且,从此后金朝南下的信息来看,这一时期金朝的核心目标基本上应该是南下,而非西扩。
那么,女真的主要兵力还是会投放到南边战场上,对于西边的草原控制多半就得交由归降的其他部族。
嬴政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可否长久?”
可否长久……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不说别的,只要想起来辽朝彩蛋的那个贵族风尚,扶苏就不能给出一个“长久”的结论。若是将西边的控防交给契丹人,那么总会有人做到高位、统领军心,这样的契丹人会不会也来个谋反……
再加上女真内部显然迟早会出现皇帝和贵族们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契机之下,多少会出现动荡。
“难以长久,多半会出现动乱……”扶苏回道,出现动乱次数一多,金朝中央必然会消减对契丹人的信任,就有可能减少契丹人的权力、或者将他们从这里调离……
调离!“所以蒙古的崛起和这一方面也有关系。”
【天会三年十月初七,完颜晟正式诏令各路将领南下攻宋。】
【为了更好地统帅各路兵马、制定计策,完颜晟设立了都元帅府,最高长官为都元帅,担任都元帅之人通常兼领朝政。】
【完颜杲兼任都元帅,完颜宗翰兼任左副元帅先锋,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监,从西京(山西大同)出发进入太原。
六部路军帅挞懒为六部路都统,斜也担任副将;完颜宗望为南京路都统,完颜阇母担任副将;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兼任汉军都统,从南京(平州)出发进入燕山路(北京)。】
【十月二十,又对东路军进行了调整,由完颜阇母担任南京路都统,完颜宗望变成了完颜阇母、刘彦宗的监军。】
【金朝的准备已经逐渐充分,但是宋朝此时却还一无所知。】
【在金朝初立、辽朝尚存之时,宋朝想要趁着辽朝势弱而夺取燕云地区;随后发现自己难以凭借自身力量达成目标,就想要和金朝联盟作战,获得新的土地;在金朝灭亡辽朝后,发现不太合适,宋朝又想着联络辽朝残余势力来牵制金朝。】
【总之,在这个时候,宋朝并没有制定出一个完善的、长期的、明确的、一以贯之的计划,而是每每情势改变后方才开始应付。此时,对于金朝的谋划同样如此。】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叹了口气,不论他对于宋朝以及辽金乃至元朝是何种态度,在宋朝的这一方面,特别是这个时期、北宋南宋相间的这个阶段的国策制定上,都不能说宋朝有什么建树,他们根本连一点有真正意义的、可执行、明确维护宋朝利益的长期政策都没能确定。
这大概也是北宋最终落得那般地步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