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53章 越王勾践【1 / 1】

yxy11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荆州古城内有关三国的古迹,还有关公行军的大铁锅、养马槽;有吕蒙袭荆州时,守军丢盔弃甲的掷甲山等等。城外,八岭山中有关众多有关三国关羽传说的遗址。请跟随我们身临其境、移步换景,步下八岭山南端的落帽台,向山中进发,穿过层层松林,便来到关公刨泉处。泉边碑文记载:“刘先主困当阳时,关公引师救之,取道过此,人马俱困,忠义感泉涌出,传诵至今。”现在,这口泉的泉水,或为茶亭取水泡茶以待游人;或为酒厂取水酿酒,以款宾客。真是好水好茶好酒也,难道各位侠客不想品尝一番滋味么?

悠久的历史,给荆州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古文物,现保存在荆州博物馆内的就有三千多件。以卧薪尝胆而闻名天下的越王勾践,他所使用的一把宝剑,一九六五年在荆州城北出土。剑上有乌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大字。剑身满是菱形花纹,镶嵌著三色玻璃和绿松石。剑刃极其锋利,至今仍能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真是把天下难得之宝物。据说,《乱世英魂》里“中原七侠”里第一号人物“江南第一剑”楚江南手里的宝剑正是这把削铁如泥的“越王勾践”剑。

为此,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把名剑的来龙去脉。一代[荆楚“国宝”]“天下第一剑”霸气震天下,名为“勾践剑”或“越王剑”。

在地下沉睡2400多年后,它醒来的第一道寒光就令人心惊胆颤。

1965年12月,考古队在发掘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国贵族墓时,竟发现一柄寒光闪闪、刃薄锋利的宝剑。乃是至今为止,所发现古剑里最锋利、最有历史价值的一把绝世宝剑,遂被誉称为“天下第一剑”。至于这柄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青铜剑,是怎样出土的?越王剑缘何出自楚墓中?为何至今仍锋利无比……神剑醒来,一觉睡了2400年。它睁开沉睡多年的眼睛,心想我几易其主,今天终于找到最终归宿——湖北省博物馆。

40年前的10月,湖北江陵(现荆州区)望山村。但是如今湖北荆州之东南百里左右有个江陵(县),真不知它们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是同名异地关系、还是同父异母关系?

因连续两年发生干旱,当地农民遭遇“水荒”。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现在的川店、马山、八岭山等乡镇的部分农田。

江陵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古云梦泽畔,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这里曾是楚国都郢的所在地。按照规定,文物部门对水渠工程经过地进行了初步勘探。元宝小说

家住川店镇望山村三组的邵天万老人,向记者回忆当年勘探“望山一号墓”时的情景时仍很激动:“土的颜色出现了黄、紫、褐的混合色,这可能是书上说的‘五花土’。”

时任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教授很快赶到现场。结论很快出来:在这一带,有大中型墓葬25座,小型墓葬至少有30座。

2400多年前的秘密就这样被揭开了。

10月中旬,发掘工作开始。考古队将在两个月后打开战国时代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这可是一个轰动世界及海内外的重大新闻。

发掘工作分阶段进行:先集中主要力量发掘规模较大的望山1、2号墓;后完成望山3、4号墓地的发掘。

年末的江陵,雪雨纷飞。荆州以北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墓坑积水较多,土质情况不良,坑壁极易崩塌。

住在古墓附近的刘吉发老人回忆:“当时,文物工作队的人就住在我们农户家,‘望山一号墓是当时发掘中最大的一座墓。

12月初,望山1号墓已挖至地下6米多深。打开主棺,墓主左侧一个黑色剑椟呈现在人们眼前。

“里面有一把剑!”考古队员报告说。拔剑出鞘,寒光逼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谭维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21层白纸划破。

谭维四意识到:这柄2400多年前的青铜剑必将震撼世界。

专家论战,公认剑主是越王勾践。

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饰满黑色菱形暗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

其工艺之精良,并非当时楚国铸造技术所能成就。那么,这把锋利无比、精美绝伦的青铜剑到底系何人所持有?

破译密码的钥匙很快找到,在剑身的一面近格处,两行鸟篆铭文,共8个字。这种古文字,史称“鸟虫文”,是篆书的变体,释读颇难。考古工作者初步释读出剑铭中的6个字为“越王”、“自乍(作)用剑”。照此推理,此剑必为越王所有,但它带给人们的谜团似乎越来越大。

春秋时越国自允常于公元前510年称王起,经勾践、鹿郢、不寿、朱勾至无疆于公元前334年被楚所灭止,先后有9位越王,此剑又是哪一位越王所“自作”呢?越王的剑何以出现在楚国的疆域上?

于是,在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以书信往来为主要方式的、轰动一时的学术讨论。讨论是由主持此次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方壮猷教授发起的,参加者有郭沫若、于省吾、容庚、夏鼐、陈梦家等一大批著名学者。

论战最终出现了突破。

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唐兰作出的判断是:越王之名应为勾践。经过两个多月的书信交流、切磋研讨,学者们的意向趋于一致,公认剑上的8字铭文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春秋时期名剑鉴赏家薛烛对越王勾践剑评论说:“手振拂,扬其华,淬如芙蓉始出……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一物”、“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其身价之重自不待言。

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勾践剑剑身有着蛇鳞一样精美的菱形暗格,这种暗纹制作技术至今无法破译,怀疑是化学外镀技术,而化学外镀技术是近代西方才出现的高难技艺,难道我们当时的古人就掌握了?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同心圆刻纹,是连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春秋时代的先人能掌握此技术,不可思议。

千古之谜,至今仍在求解中。

勾践——便是那位赫赫有名的春秋晚期霸主,剑如其人,他的霸气曾威震天下。

当时,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征战频繁。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中原各国正闹着内政变迁期间,南方的楚、吴、越之间则开始了激烈的征战,一度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吴国在今江苏南部,都城为吴(今江苏苏州);越国在今浙江北部,都城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

先是吴楚争霸,而与吴国相邻的越国也不甘寂寞,乘吴忙于攻楚之际,经常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吴越开战,吴师战败,吴王阖闾负伤而死。3年后,夫差为报父仇,带兵攻打越国,一举攻下越国的都城会稽,迫使越王勾践投降。夫差把勾践夫妇押至吴国,关在阖闾墓旁的石屋里,为他的父亲看墓和养马。

勾践忍受了许多折磨和屈辱,才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他一心想报仇雪恨,带头日夜苦干,重新积聚力量。为了激励自己,他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定了两条措施。一是“卧薪”,晚上睡觉时不用垫褥,就躺在柴铺上,提醒自己,国耻未报,不能贪图舒服;二是“尝胆”,在起居的地方挂着一个苦胆,出入和睡觉前,都拿到嘴里尝一尝,提醒自己不能忘记会稽被俘的痛苦和耻辱。脍炙人口的成语“卧薪尝胆”说的就是他败而不馁、励精图治的故事。

而越国身后还有楚国提供军事技术,向其出售先进的“核武器”———弩机。楚人以前被吴王阖闾攻破,深恨吴人,于是怂恿越人攻吴。楚大夫申包胥甚至亲自跑到越国给越王勾践鼓气。故此,越国人不再顾虑,有楚国作后盾,有何惧哉?胆子和步子都大得翻了天,如火如荼的复仇行动在越国上下蓬蓬勃勃地展开。

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上下一心,越国终于“翻身”。公元前473年,越国利用时机起兵灭吴,夫差自刎,范蠡西施泛舟江湖归隐,越国也达到了它历史上最为鼎盛的阶段。

有意思的是,作为勾践的“死对头”吴王夫差,竟也“出现”在了离勾践剑出土地仅两公里的江陵县马山五号墓里。1983年11月23日,考古工作者在那里发掘出了吴王夫差用过的一柄青铜矛。

在省博物馆展览室,勾践剑对面四步远,陈列的便是这柄“吴王夫差自作用矛”,与越王勾践的“自作用剑”挤眉弄眼,面面相觑,没想到它们俩的归宿竟是一样一样地。这两柄来自远古的世界级兵器珍品,依稀照耀着当年的吴越勇士,在他们主人死后,平静地同室安息了。它们仿佛两把飞梭,编织着时光,飘摇而下,撞击着2400多年后站在展览厅里的游客的目光。

“一对仇敌所用兵器同时出现在楚国,我的判断是,当年勾践灭吴后,将夫差的矛作为战利品缴获。而后,楚国兴兵灭越,遂将勾践剑、夫差矛一并收至囊中。此后,历代楚王传承这两件宝物。”谭维四对记者说,“当然,这也是一种猜测,学术界至今未能解开这个千古之谜。不过这种猜测,是完全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