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秋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胡宗宪接到内阁诏令,命他回京述职,另行任用。
仇鸾十分不舍,他难得遇上一个能帮他干活,又分钱很少的搭档,因此一直上书朝廷,希望能收回命令,让胡宗宪在大同继续呆着。
但朝廷的命令一天不变,胡宗宪就只能收拾包袱走人。临走时,胡宗宪再三叮嘱。
“仇将军,一定要记住萧真人的话,守住城门,防备夜袭,巡查城防,随时加固!”
仇鸾连连点头,他别的事上可以糊涂,跟自己性命相关的事,他绝对清醒的很。
胡宗宪到了京城,先住进了驿站。他在京中是有房产的,但他回京述职,没有陛见之前,回家是不妥的。被人责问,大小是个罪过。
胡宗宪向来是七窍玲珑心,岂会在这种小事上被人抓住把柄?何况这次莫名其妙的被调回来述职,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因此步步小心。
也因此,胡宗宪并没有上门去拜访萧风,虽然他早就想跟萧风见面了。他消息灵通,早已得知萧风此时的处境。
胡宗宪一直是努力和各方势力保持平衡的,所以他至少不会明面上特别亲近哪一方。
所以,他也没去见严世藩,而是给两边都写了封拜帖。给严世藩的那封口气极其谦卑,表示刚到京城,待陛见后在登门拜望云云。
严世藩看了一眼就放下了,他对胡宗宪不是特别上心。胡宗宪是个聪明人,这点严世藩承认,不过还没聪明到能让他另眼相看的程度。
这次把胡宗宪调回来,也不是他想把胡宗宪怎么着。是严党在宣大一线的官员,说仇鸾自从到了大同后,对严党颇多抱怨,还打击严党官员,不可不防。
而且还提到,胡宗宪为官圆滑,不论是跟仇鸾还是严党官员,都相处的很好。但给仇鸾出了不少好主意,帮助很大。
既然要防仇鸾,那胡宗宪这样的聪明人,就不能留给仇鸾当左膀右臂。所以胡宗宪去哪儿没关系,官职升降也无所谓,只要离仇鸾远点就行了。
随着告状信来的,还有一大笔厚礼。严世藩心里明白,仇鸾是个贪财鬼,但手段有限,有了胡宗宪帮忙,肯定是大捞特捞,而且不给别人留骨头的那种。
严党官员吃惯了肉的,现在一下子连骨头都啃不到了,自然要想办法。他们知道弄不走仇鸾,但知道把胡宗宪弄走,以仇鸾的智商,是斗不过他们的。
对于严党官员的小心思,严世藩是偏支持的态度。毕竟严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是来自这些官员的贡献,他自然要保护小弟。
何况他也发觉仇鸾到了大同后,明显翅膀硬了,发了财都不给自己上贡!
有心直接办了仇鸾,可仇鸾已经不是当时低声下气来求他的那个仇鸾了。
嘉靖本来就对仇鸾有份旧情,现在又经常夸仇鸾去大同干的不错,已经不能轻易动他了。
所以,调走胡宗宪,符合严家的利益,符合严党的利益,堪称一箭双雕!
眯着眼睛的严世藩,却没想到,其实这是一箭三雕,只可惜射箭的人却不是他。
萧风接到的信,内容却大不一样,简单明了,语气亲热,如同老友。
“闻萧兄卷入皇子一案,弟深为担忧,然尽知萧兄乃当世真人,道法高深,机智过人,定能履险如夷。
弟此番回京述职,十分突兀,心中惴惴。与兄虽未谋面,然多次传书,自觉如故。故在萧兄繁忙之际,仍唐突厚颜请萧兄指点迷津。”
信的最后是一个字“困”,想来写这个字的时候,胡宗宪的心里有很多困惑难解吧,否则他也不会像自己所说的舔着脸在这个时候麻烦萧风了。
萧风哑然失笑,若是旁人,此举可能确实唐突了,但对于胡宗宪,他却没有这种感觉。
一来他大概知道胡宗宪也是历史有名的抗倭名臣,恐怕只有戚继光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二来凭着俞大猷和画姑娘的两层关系,以及之前胡宗宪帮忙连线仇鸾,配合卖糯米的事,两人堪称没见过面的老朋友了。
萧风盯着这个“困”字,提笔蘸墨,给胡宗宪写回信,没有寒暄,没有废话,直奔主题。
“‘困’乃圈中生木,终难成材,你命中注定边塞扬名,不可留在京中,哪怕让你升官也不要同意。
‘困’乃有木之因,你这次被调离大同,主使之人名字中必然草木茂盛,今后若遇到这类名字的人,需小心甄别。
你写的‘困’字,木中一竖时笔墨将尽,下面变得很短小,木字好像个‘太’字,圈中有太,在全国防线上,符合这个特征的,当为太原城。
若万岁问你所欲,你可极力请旨前往太原城,降品亦可。”
写完信后,萧风想了一下,走到前面院子中,戚继光正在院子里练刀。
他的刀法十分特殊,既不像俞大猷那般霸气十足,又不像张无心那样快如闪电。他的一招一式看似沉重笨拙,十分别扭,就像他的刀应该更长一点才好。
而且他虽然是一个人在练刀,但感觉他像是在和谁一起合练一样,就像是缺了一半的刀法一样。
戚继光一套刀法练完,看见萧风在旁边观看,赶紧擦擦汗走过来。
“萧兄有事?”
“你这刀法好怪啊,我记得那晚上你打架时用的可不是这种刀法啊!”
“哦,这刀法不是我打架用的,是我单独创造出来交给军士们在战场上用的,不重单兵战力,注重提升整体军队的战力。”
萧风明白了,这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戚家刀法吧。
“有个人,我想让你去见见,顺便帮我送封信。”
戚继光很干脆的说:“好。”
萧风笑了笑:“你不问是谁吗?”
戚继光笑了:“你让我去见的人,差不了。”
“胡宗宪,你应该听说过吧,这个人,你早晚得见,早见有好处。”
戚继光想了想:“听说过,只是没见过面,也没打过交道。听说此人八面玲珑,但也十分有才。”
“除了这些之外,他还和你有个共同的爱好,你们俩见面可以好好聊聊。”
“哦?什么爱好?”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的脸一下红了:“这,这是小弟少年时写的诗,从未给人看过,萧兄怎知……是了,萧兄道术高深,倒也正常。”
萧风心想这和道法有毛关系,你这首诗我年轻时背过啊。
看着戚继光离去的矫健背影,萧风心里升起一股难言的情绪。
胡宗宪、戚继光,这两个同样既聪明圆滑又意志坚定的抗倭英雄,在历史上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
这两人的会面被自己提前了好几年,会不会就此改变他们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