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九十八章 物极必反【1 / 1】

椰子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现杭州刺史是有能力,有名气的蒲州虞乡人柳冲,他早就听说太子殿下要来这边看看,所有带着几个手下官员前来迎接,然后就看到这幅画面。

这种场面惜玉和房遗秀都见怪不怪了,这就是李承乾,对待老百姓那些繁文缛节他就置之不理了,他的表现跟和他聊天的老农一般无二。

但是柳冲他们不明白李承乾来这田间所为何事,仅仅是好奇,便走了过来。

而惜玉两人则是走在田间张开双臂,迎着冬日里的凉风,深深的呼了一口气,整个人都轻松清醒了许多。

柳冲他们对于这些百姓对于李承乾毕恭毕敬,磕头行礼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李承乾接下来做的事就打破了他们的认知。

李承乾一只手扶着惊恐的老人,另一只手指了指这一大片田地,轻声问道:“这庄稼都是你家的?”

老人见这个富家子弟竟然这么客气,有些惶恐连忙说道:“回……公子,这是小老儿一家所种。”

“哦,这么大的一片地,都是你家在种!你家有几口人?”

或许是因为李承乾的神色很是和蔼,而且他的微笑令人很亲切,语气也极为柔软的原因,老农忐忑的看了看李承乾,心情轻松了一点,说道:“小老儿一家六口,现在有地二十亩,田更多一些有三十亩。”

“除去税租,现在应该能饱腹了吧,这么大的地是不是朝廷分配的。”

“这……”老人颇为纠结,不知道这群人的身份,他沉默了半晌,点了点头。

那就是不够了,傅小官微微皱了皱眉头,心想下村的村民们种这么些田地是够吃的,难不成这地方的税租更高还是说有人从中作梗了?

他并没有去细问,因为问了这老人也不敢说,这些东西急不得,李承乾也知道。

他蹲在地边,伸出手去拨弄了一下麦苗,“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老人家,今年这小麦的收成应该会好一些吧。”

老农也蹲在了田边,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这位公子说的差不多,不过还是要看具体的天气,要看春后的天气怎么样你,等到抽穗的时候没给我们出什么幺蛾子,那么今年的收成应该会好很多。”

李承乾也点头认同这个老农的话,看向田间,指着前方的麦苗说道:“我觉得这一窝里面的麦苗是不是太密集了一些?”

“我那孙子丢的种子,确实密集了一些,我刚才正在寻思,再等十余天,需要匀掉一些。”这老农说到这个脸上笑容变得有些灿烂了,因为这是他所以顽皮弄的,想到去年的瘟疫,他们一家已经算极其幸运的了,一家人完完整整的。

老农要是知道和他侃侃而谈的人竟然是当今的太子殿下,估计就想不到聊天了,那就是感激和尊敬了,因为他的孙子就是因为太子殿下的集中措施,加上合理的医疗办法才从瘟疫中活了下来,他家一脉单传,那段时间的绝望,他永远也忘不了,就是现在他家里也是供奉着李承乾的牌位。

这一老一少两人就蹲在这地边指指点点的说着关于庄稼的事,柳冲一直站在不远处看着太子殿下,心中有些触动,可能这就是李承乾的独特之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爱民如子的又有多少呢。

这就是那个写了《七律-十一道志愿者驰援杭州》的太子殿下李承乾!

他居然懂得农事!

柳冲他们一行人都惊讶的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百闻不如一见,看来太子殿下在南山别院并没有无所事情贪图享乐。

“这地在犁的时候是不是有点赶?这土疙瘩太大了点,不利于种植,如果在整碎一点可能这麦苗可能会更好。”

李承乾用手指着田里的四周,“你看这边,还有对面的那个田埂边,发现四周的田边相对于中间麦苗的长势都不是很好,可能是因为周边的土地比较贫瘠,二来却是因为这地边的杂草根须会延伸进去,这里没有种树还好一点,如果种了树,那树根甚至会深入田地数米。它们会吸收麦苗的养分,麦苗的根须较短,是抢不过这些野草的。所以,如果能够在这地边挖出一条沟壕,不用太深,能够阻断这些野草的根须就行,那么地边的麦苗也能长得更好。”

其实这些东西作为种了一辈子田的老农哪里还要李承乾说,他们都懂可是没办法啊,劳动力有限就六口人要种这么多地,老农惊讶完全因为这个富家公子竟然懂这么多的农事。

但是对于不远处的刺史柳冲等一众人,这就是一种天书比圣学还能让人懂的东西,生涩无比。

李承乾扶着老农站了起来,笑道:“其实我知道这番话并无多大意义,因为农耕的技术太落后。不过老人家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农心中也是有些期待的,毕竟之前的太子殿下留下的政策一直被保留,自己也分到了一些地,只是这租税…也只能苦笑了,总的来说还是有期盼的,很简单就是——活着。

李承乾告别了老农,转身看到不远处的柳冲等人便走了过去。

“臣柳冲,臣…参见太子…”话还没说完便被李承乾制止了,“柳大人,还有大家都不必多礼了,回去吧。”

再回去的路上,柳冲还是忍不住的问道:“殿下,您还懂种地?”

“当然,我南山别院小岗村那么多人,不懂点知识怎么能行呢?那上当受骗怎么办。”

随后呢一众官员听到李承乾的话,都会心的笑着,可李承乾随后却又说道:“其实所有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你们现在为官,如果不懂所辖之地的人文地理,不知道所辖之地的优势劣势,同样会被下面的官吏所欺骗。”

“所以想做一个造福一方的好官,一个合格的朝廷官员,他的工作一定不是天天坐在官署里,而是要自己去基层,去第一线了解现在老百姓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因地制宜,每个地方的环境,人文可能都不一样,只有深入了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才能了解到自己,朝廷的政策是否实施到位。”

“为官一方,便要造福一方。你们记住,增加税赋是最愚蠢也是最无能的官员的办法,你们要做的是利用本地的资源,让商业繁荣起来,只有活跃的经济,才能解百姓之苦,也才能解一国之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一众官员收起了刚才的笑容,他们仔细的想着李承乾的话,深以为然,看向李承乾,便觉得太子殿下果然博学,高深莫测。

这回杭州的路途,李承乾总会有意无意的向这些官员们灌输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提出了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新论点。

“这个是圣人所言,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后人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就慢慢的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在柳冲等一干官员疑惑的眼中,李承乾徐徐阐述了他认为的这句话的真解。

“首先,知识让我们开启了智慧,有了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让我们告别了那种茹毛饮血的日子,但是这话说的有些极端了,物多必缺,物极必反。”

这句话因个人认知度不同,所领悟的观点也必然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都力求,人在追求物质生活与人文思想要阴阳平衡,不可极端在一方面。

李承乾想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告诉这些官员,他的一些理解,南方自己不经常来,所以他希望能留下一些火种,因此他又接着说道:

“有文化不一定能行,但没文化就更难能行,这个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教条,猛啃书本,不惜做书呆子的奴隶,甘愿崇拜酸秀才为荣,也会被人嗤之以鼻。

说到这李承乾停下脚步,回首对着身后的近十名官员,语气变得严肃:“你们记住,不可站在失去自然规律下,去获取各方面的志向,追求物质生活没有对错,也没有好与不好之说,只要适合道的德体,金钱物质是人们享受品质生活的正常之举。过于追求物质生活,过与追求精神世界,都会让人心性发狂,得而失心,失心受狂,狂而失性。”

可为什么后一句提出唯有读书高,因为唯有读书才能提升自己的德行,厚德载物。

李承乾清楚的记得清朝政治家林则徐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所以可见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我们生活所需,不过一碗饭,一张床,一间屋。

精神所需,不过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

读书高者,志向存,家国天下装心中,仕途名利双收场!

众人都在认真的听着李承乾的看法,他们并没有因为李承乾年轻而内心轻视,这太子殿下的才华可是响彻大唐的,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圣人的这句话可是非常赞同的,这也是他们身份的一种肯定。

但是现在他们听到了太子殿下似乎有不同见解,所以都听的格外认真,他们的结论只有一个就是太子殿下觉得这句话对,但是对的不多,太绝对了。

这观点似乎否定了除了读书以外其他的所有行业,一个社会的构建可不是仅仅靠读书就可以支撑起来的。

所以李承乾对着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你们想一个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一个国家的官员么?”

“这个问题我不会为你们解答,留给你们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去思考,相信你们如果能真正的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那么恭喜你,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