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乘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新网址:
玄都观,暗室里。
一名大儒打扮的老先生突然出现,一室光明。
这不是任何神通道术,而是老先生内心绽放光明,使暗室不再黑暗,亦可以说是心灵境界到了极高境界。
内心光明,则影响到外界。
炼假成真。
大儒正是书院三大副山长之一的王宗之。
他出现后,与梁帝相对而坐,轻轻道:
“陛下,收手吧。”
梁帝瞧着他良久,阴沉的龙眸缓缓闭上,淡淡道:
“王夫子,朕之德薄,当真到了如他说的那样吗?”
王宗之沉吟良久,说道:“臣犹自记得,在安平初年,陛下登基未久,便着手清除积弊,国家焕然一新。
臣列举几件还记忆犹新的大事,如:陛下颁布诏书,劝戒人们敬顺专一来修养心性,确定衣冠服饰制度来辨别身份,去掉用土木做成的圣人像,剥夺宦官在朝中朝外的权力,前朝曾毁掉夫子庙,不予祭祀,是陛下下令,又开始祭祀夫子,使其在众圣殿内,主位明确,并把恩泽延及到夫子的子孙后裔,娶东鲁候的女儿进宫,彰显对圣人后裔的优待。”
他顿了顿,说道:“这不是臣有心拍陛下马屁,而是当时的情况确然如此。陛下即位之初,书院上一代的三位老夫子都断言,陛下英明果断,胜过三代以来诸多明君,如果陛下能任用贤明宰辅,远离朝中小人,坚持节减用度,体恤民情,不耗尽民力,天下安平,太仓盈满,钱粮堆积如山,百姓生活稍有安乐和富足的太平盛世就指日可待了。当时,天下人无不期待陛下成为大有作为的一代明君。可是陛下没有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梁帝:“可你知道他怎么说的?”
“陛下欲反乎?这是人臣应当说的话吗?难道他是亚圣,就不是朕的臣子?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即使如此,朕也没有下令诛杀他。王夫子前来,反而有怪责朕,难道朕的心胸还不够宽广?你们认为朕治理不好国家,朕不是下令让百官和太子商议国策,救朕万民?如果他们能做成,朕也能放心将天下交到太子手中。”
王宗之:“亚圣说的不是那意思,陛下怎能曲解他的原意呢?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臣不讳言,那是臣子们心中的共识。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是史书上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陛下怎能视而不见?臣子们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是为了明确纲领,统一思想,莫起乱心。可事实上便如臣前面说的那样。德教是用来教化人的,可是德教教化不了,也需要钢鞭。陛下难道不是这样对待天下臣民的?臣不以为陛下独断朝纲有过错,大凡英明之主,皆是如此。可圣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臣只希望陛下能正视之,改正之。君主有过错,臣下还要隐瞒,那才是真正的大罪过。亚圣只是做了圣人该做的事。这话放在哪里,臣也是这样说。”
梁帝摆手道:“朕已年老德薄,你说的事,朕认一部分,可是天下到这地步,难道是朕一人的过错?百官们想借此将过错推到朕身上,难道是臣子该有的道理?如此,且让百官和太子商议出能拯救万民的国策来,若不能,那朕就有话说。”
王宗之知道终究劝不动梁帝。
他劝了,是真劝不动。
这位陛下刚愎执拗,确然适合修道。
而且他深知,梁帝真正意图是拿回对朝堂的主动权,然后再借机对付亚圣。
王宗之希望梁帝能和亚圣和解。
他从殿试文章的内容和亚圣最后说的那一番话,看到了亚圣真正的意图,梁帝自然也是明白的。
先斩君臣大义,再斩理学。
以一人敌天下。
求道之心,九死不悔。
这确然是圣人的秉性。
可是儒门盼了千百年的圣人,难道就是为了来消灭儒门的吗?
因为理学已经和儒门融为一体,不可分割了。
自天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其实百家已经融入儒门,儒门即是百家,百家即是儒门。
本以为新出来的圣人,也会融入当今理学儒门中,即是学问有分歧,那也是拾遗补漏,进一步巩固儒门的地位,并推陈出新,解救万民。
可是观其言行,哪里是那样的。
这儒家最后一名圣人,分明是要灭亡儒家的样子。
理学若被推翻,儒家岂能安然无恙。
届时群起墙倒而推之,道统安能存续?
王宗之只希望对方是用激进的行为来谈条件。
梁帝和亚圣各退一步。
如今的天下实是经不起太大的折腾。
理学是有很多不好的一面,可它能给予天下最大的安定。
…
…
文武百官和太子自然不能答应梁帝的旨意。
于是内阁首辅颜石主动上呈辞疏,认为天下到了这一步,他身为首辅,责无旁贷。
六部尚书除开高震外,主动递上辞呈有四位。
内阁大学士,包括颜石在内,有三位递上辞呈。
至于堂官以下的各司主官,也上呈辞疏不少。
他们各自述说自己的罪过,等待梁帝的发落,将国事糜烂的问题推到自己身上。
如此才能挽回君父的颜面。
见给了台阶下,梁帝暂时答应了这些人的辞呈。
于是从玄都观回到万寿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