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398章北境之议【3 / 3】

明月共举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后楚国再以绝对的实力入场,直接来个横扫不好吗?

所以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考虑,早在数年前,在周国退场的时候,陆渊和楚国的一干重臣经过商议后,就定下了扶持梁国,消耗魏赵徐等国的主要大计。

这也是为什么,陆渊听到赵梁开战,意识到北边三国和梁国,已经正式交手后,立刻召集众臣商议的原因。

不是楚国想跟着落井下石,而是担心梁国扛不住三国围殴,会早早的落败退场,不得不跟其他三国平分中州,那样就不符合楚国利益了。

“陛下,臣听闻梁国有民八千万,举国开垦的良田,有十二亿亩,而其所养之军,至今不过四百万而已。”

这时丞相孙思文,也开口提醒。

陆渊闻言,瞬间恍然。

确实,以梁国八千万的人口,如今供养四百万军队,也不过是二十人养一人罢了,远还未到极限。

如果以当世较为主流,也就是既能保证兵员素质合格,又能保证后方生产的兵民比例,即三户出一兵来算。

梁国的真正兵力极限,是五百二十万左右的大军。

如今才不过四百万兵马而已,对方还有一百二十万的后备兵员,随时可以募集,并且保障这些兵员的素质战力不会下降。

而梁国在南线,与楚国的边境,只是屯驻了八十万兵马。在东边和豫州霸主郑国的边境,也仅屯了四十万兵马。

除去这南、东两线外,梁国足可以抽调出四百万大军,用来和魏赵徐三国交战。

反倒是魏赵徐那边,此三国总人口相加,虽有一亿之数。

理论上能够征募出的合格兵马,大约在七百万左右,足比梁国做了两百万人。

可这三国在北境,皆面临着数千万从北域南迁的蛮人,或者其本州北边的敌国之民。

为了防御这些敌人,三国哪个不得在自己北边放个百万兵马,同时在国内留下足够的后备兵力,用以应对随时会突发的变故动乱?

所以看起来三国联合的实力,要远超过梁国。

但扣除他们用以防御本国的兵马后。

实际上能抽调出来,用到前线的兵马,其实也就和梁国差不多,两边都是四百万人左右。

可梁国是一个势力,魏赵徐是三个势力,仅是一个齐心方面,就是三国联媚致命弱点了。

若从这方面来看,梁国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所以在开战初期,两边阵营基本处于势均力敌的态势,想要分出个胜负来,希望渺茫。

甚至就算后面争锋之中,梁国失利,渐渐不敌,也没可能一下落败。

当初周国都那般凄惨了,接连被四方围殴,精兵勐将在长久的战事中损失殆尽。

最后不还是靠一帮老弱兵马,又撑了个十年。

梁国底子比周国还厚,就算五百万精兵损失殆尽,剩下八千万人极限动员,照样可以拉出五百万人来。

而且梁国境内,多平原水网,良田极多,产粮丰富,十二亿亩的良田,也养得起这么多大军。

不至于像周国后期一样,会陷入饥荒的状态。

就算这样还撑不住,以梁楚如今的关系,楚国也可以主动撤离边境兵马,解除梁国的南境压力。

让梁国在长江沿线屯驻的八十万兵马,可以抽调出来,调往北边作战。

再极端一点,楚国学着当初的梁国,把它当做北边屏障,像梁国扶持周国一样扶持梁国,也不是不可以做的。

当然,以上这些,都还只是理论上的方法。

实际情况下,事情未必会走到这一步。

毕竟,魏赵徐三国,想消耗干净梁国的五百万精锐,五百万弱旅,灭亡这个青州霸主,也没那么容易。

不定这三国还没打败梁国前,它自己就因为北边蛮饶入侵,和南边无尽的战争,被拖的筋疲力尽。

自个就先支撑不住,提前灭亡了呢?

又或者梁国在损失了五百万精锐后,选择妥协,愿意让出地盘,和三国一起分享中州。

然后团结一致,调头对抗楚国,也不定。

世事变迁,因果无定。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陆渊也不是主宰一切的神,能让事事顺他的心意去发展。

但此时,经过周青和孙思文他们的讲解,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

那就是,哪怕面对三国围殴,以梁国的实力,抗个十几年不落败迹,那是丝毫没问题的。

只要能确认这点,便就足够了。

至于十几年后的事情,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那时局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都不清楚。

他们楚国君臣能耐再大,也推算不了这么远。

只能见招拆招,随机应变了。

“既如此,那对于魏赵徐三国和梁国之战,我大楚便继续作壁上观,不做插手了。”

陆渊心中有磷后,看着众臣,做出如下决断。然后又想了想,再补充一句:“不过对于梁国的粮食贸易,可以加大些力度,多供给些对方粮食,价格也可便宜一点。”

是不直接插手,但按照自己主观意向,做出些偏帮,那也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在粮食上,给梁国一些帮助,以减轻对方的军粮压力,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