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盛唐风华(60)
谥号这个东西, 后世的人是压根无法理解这个东西有什么好争执的。可其实,这玩意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林雨桐脑子里转圈圈, 想着这个事该怎么办。这真不是一个信口开河,嘴炮一开就能随便去怼的事!
因为每个朝代在律法上对此都是有规定的, 它也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周礼这个东西, 一直延续,错了礼,便是违了纲纪。像是后世说的《谥法》,它的全称是《逸周书·谥法解》。历朝历代, 你制定谥号,不能违背了这个呀!人家就规定了, 说是勤学好问,博闻多见,谥号可曰文;而博闻多能,聪明睿智可曰献。
就是如此给你规定的。
《礼记正义》中又有话说,说是:谥者,列平生德行,而为作美号。
放在唐朝,自有唐以来, 便在《唐六典》中也有规定,说是凡是王公以上拟谥,皆迹其功德而为之褒贬。
一般官员, 三品以上, 人死后规定里是得给个谥号的。
这也是法度!
在而今坐的姿势不对都会被说无礼的朝代,那你说谥号这个重要不重要?!
其实不止唐和唐朝以前如此,之后的朝代几乎都一样。像是宋仁宗, 想给他的老师上一个好一点的谥号,礼官不同意。说他的老师是个小人,官家想给好的谥号,这就是天子私恩,败坏的是朝廷的法度。而且人家说了,谥者,有司之事!啥意思呢?就是拟定谥号,有相关的人拟定,皇上只有最终选择权,没有拟定之权。
也就是说,谥号得大家公评这个人的是非功过,而不是皇上一言能定的!
实在没法子了,宋仁宗想拖下去,结果朝堂上下无一人答应。司马光连着上折子,一次比一次激烈,都是抨击宋仁宗在这事上的所作所为。最后宋仁宗想用‘文正’没用成,选了一个‘文庄’这种无褒贬在内的平谥,大臣还只说:姑且如此吧!
皇帝退了一步,换来的只是大臣勉强接受。平息了一场朝堂间的谥号之争。
别说宋仁宗这个明君在的朝代,就像是宋徽宗,他也不敢在这个事上乱来。像是李清照那个做宰相的公公去世,宋徽宗亲自去祭奠去了。李清照的婆婆就上前,说是有三个事有所求。开口求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给逝者的谥号里带个‘正’字。
士大夫谥号里带‘文’很常见,可赵家开口就要个‘正’字,加起来岂不是文正?
宋徽宗不敢答应,只推脱说:待理会。
这事不敢专断,随后商量商量再说。其实还是婉拒了!
哪怕是到了清朝,谥号都是很严肃的事情。像是大清入关对崇祯皇帝的谥号,那时候李自成是真不懂这个,就没给崇祯谥号。到了多尔衮呢?他给了一个‘怀宗’,叫好好重新安葬,还做戏的哭了三天,才完成了这一场政治秀。后来进关时间长了,顺治帝读汉人的书读明白了,觉得多尔衮做的不对,又特意为这个下旨,取消了之前这个号。
林雨桐脑子里过的飞快,就是说从这个层面考虑,你不能说礼部不对!
况且,这只是礼部的事吗?谥号这个事,得太常寺说。人家说给个‘缪’,结合许敬宗此人一生的所作所为,给错了吗?
如果把心放公正,不一味的站在武后的立场上去想这个问题的话,人家用‘缪’评价许敬宗的一生,并没有错。他违背律法知法犯法,以原配之婢女为继室。不好好教养原配之子,儿子与继室私通,流放了亲儿子致使其死亡。收了南地外族人的大笔的钱财,将女儿嫁给了对方,跟卖女并无不同。做臣子呢,不是没才华,而是品行不行。投靠武后,制造冤案,篡改史书,哪一条他是对的?在晚年,府里养着数百的妓子,修建亭台楼阁,专供妓子们居住玩乐,骄奢淫逸,占了一个全。
所以,给一个‘缪’,给错了吗?
而且,这个字,不是一个人能定的。这是需要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公议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对此人不满的官员很多很多。这也说明,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八|九成都是不支持武后的。
这不是义气之事,这里面折射出来的东西,太危险了。
林雨桐现在考虑的是,真想稳住,就得把心态摆正。不能只看着朝臣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其实换个角度,朝廷里这么多的五品官员,就都是没事找事的?
不是!李世民在位期间,朝堂上有两个原则:第一,官风清正;第一,言路广开。
官风清正,就是对某些人某些行为,零容忍。因此,许敬宗在李世民一朝,哪怕是十八学士之一,也始终没被提拔起来,得到重用。
言路广开,那就是在朝堂上有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就说什么。容你说话,准你说话,有理你就说。
这样的风气不可能换个皇帝瞬间就消散了,他们也有他们的坚持。许敬宗就是不对,还不让说了?我觉得不对,我就谏言,我错了吗?
李治押后谥号这个事,就是想避免因为此事叫皇后跟朝臣的碰撞。
可这事不了结,就不算翻篇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