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边。”
杨丹他们刚一走进饭店,沐加雯忙举起胳膊喊了声,脸上还扬着灿烂的笑,看的丁亚民和关娇一阵恍惚。
这是那个寡言少语清清冷冷的宋加雯?
是因为读了大学所以变得活泼开朗了?
江海中学的同学除了杨丹,都不知道沐加雯不是宋家亲生的,自然也不知道她已经改姓了。
杨丹虽然知道详情,但她不是多话的人,又整天忙着打工赚钱,哪想起来跟人说这个。也因此等几人坐下,关娇笑着喊出“宋加雯”三个字时,沐加雯看了杨丹一眼,解释道,“我已经改姓了,现在姓沐,不姓宋。”
杨丹适时接过去简单说了下她不是宋家亲生的,找到了亲生父母等。
关娇恍然大悟,“怪不得宋家人会这么对你,还有那个宋小丽”
“还多亏了你以前总护着我,都跟宋小丽吵了几次了。”
沐加雯不太想提宋家的人,打断关娇并对她表示了感谢。关娇也很有眼色,顺势就错开了话题。
几人边吃边聊,沐加雯好奇的看着他们俩问道,“你俩考一个学校是商量好的,还是巧合?”
关娇第一年高考发挥失常,确实是没考好才复读重考。但丁亚民却不是,虽然考的是二本,可对农村孩子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不去上反而选择复读,是非常可惜的,更何况他家里人也不会同意吧。
别看平时从来都不说,但沐加雯对江海中学的同学都很关注,每个月也会抽时间给老于打电话,京都这边高中的资料她在第一年就搜罗了不少寄给他。
她记性好,老于提过几个成绩不错的复读,她都记住了。
“哎你俩是不是有情况?”
杨丹看着关娇突然变红的脸,恍然大悟,“我就说嘛行啊你俩,瞒的够紧的,高中那会我愣是一点都没看出来。”
关娇忙否认道,“那时候就只是普通同学而已,你要看出来才有鬼。”
丁亚民笑着看她一眼,没吭声。
杨丹看出了端倪,“你那时候没那个意思,可不代表他没有,不然也不可能考上了不走,分明是陪你复读嘛。哈,还真没看出来,丁亚民原来你这么痴情的。”
被杨丹说的这么直白,丁亚民也不好意思了,一张脸通红,低着头傻笑。
其实陪关娇复读的这一年真的是顶了很大压力,怕最后考个还不如第一年的二本,又或者连二本都考不上,这样他就没法跟支持他复读的爷爷交代。好在最后考了个一本,还是爷爷期望的鲁阳师范大学。
丁亚民的爷爷退休前是他们村小学的校长,但他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并没有上过正规大学。所以就很希望子孙辈能有个考上正经师范的,可惜的是几个儿子女儿都不是读书的料,连一个考上高中的都没有。
他爷爷就把希望放在了孙辈上,而丁亚民是几个孙子孙女里读书最好的,但第一年他报考的师范大学滑档了,收到的通知书是云州工程学院的,是一家老二本,其实也不错。
但丁亚民的爷爷还是有些失望,他是想让这个孙子继承他的衣钵的,所以丁亚民就趁机提出复读,要考师范大学里最好的那一个,鲁阳师范大学。
顶着家里其他人的反对,他这一年几乎是玩命的学,累到不行就趁休息的时候去上网,给江言的企鹅号留言。
他俩以前在班里的座位就搁了个走道,关系还不错,而江言是怎么一步步把成绩提上去,再走到山顶,他也是看在眼里的。以前不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明白其中的不易和艰难。
他把江言当成了倾诉的对象,无处发泄时总会到网上劈里啪啦的给他发几篇小作文,把江言看的直乐。但他从不认真回,总是幸灾乐祸的逗他或者骂几句。
不过骂完没几天就会给他寄练习和卷子,也给他总结经验和方法。最后丁亚民以高出鲁阳师范大学三十分的成绩被录取,关娇比他少了二十分,但好在也上了录取分数线,他俩最后总算是达成所愿了。
所以这趟的京都之行其实是他俩早就计划好的,旅游只是顺便,主要是要找江言。
他问沐加雯,“知道江言去哪了吗?什么时候能回来?”
“估计下午两三点就到了,别急,待会吃完饭我先带你们去我们学校转一圈。”
昨天晚上江言有给她打电话,知道齐丽虹的事情差不多结束了,如果没什么意外,这会说不定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
丁亚民放心了,他还真怕过来这一趟会见不到江言。
随后又说起他的公司和电脑专卖店,关娇羡慕道,“江言可真厉害,还有杨丹和加加,一进大学就能赚钱供自己读书和生活,不像我,一点这方面的思路都没有,每个月就靠家里给的四百块,除去吃饭,买点东西都得在心里做半天的思想斗争,唯恐用完吃饭的钱就没了。唉,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你们一样啊?”
沐加雯摆手,“厉害的是他们俩,我不行,除了学习我就只会画个画。”
杨丹瞥她一眼忍不住嘴角抽了抽,心说你一幅画卖两万,这叫你不行?
别人辛苦兼职一年都没你两小时画的一幅画挣得多,还只会画个画
不过关娇并不清楚这一点,她只知道高中那会美术老师有时会帮沐加雯卖画,一幅是一百还是两百来着,即便钱不多,可也非常厉害了。
但这会她显然对杨丹的兼职更加感兴趣,因为她不会画画,就算知道沐加雯一个月卖多少幅画,卖多少钱,对她来说也没用。
“杨丹,你是一到大学就开始找兼职?还是过了半年才找的?怎么找到的?跟我说说呗,回头要是课不多,我看看能不能在我们学校门口找一个。”
以前在他们眼里四百都算是不小的一笔数目了,可进了大学才知道,这些钱你就算掰开了揉碎了,都花的紧紧巴巴的,勉强够用。可如果跟家里再多要点,又完全张不开口,因为这已经是他们这样的家庭能提供的最好的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