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形去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从觉醒能力之后,姜典诸事缠身,还没有准确的测试过化风而行的速度。
虽然最初实验能力时,他凭借风刃切金断玉的强大破坏力,类比水切割,粗略推测自己化风飞行的速度超过千米每秒。
但实际上这个估算,其实相当不准确。
在这两天高频次的使用中,他对于自身的能力的了解和掌握越发的精确。
这其中,就包括自己化风飞行的精确速度。
以他多次聆听风感知所做的精确判断,在没有修行水天炼气法之前。
他化风而行时的最高速度,已经达到了六倍音速的程度,精确秒速大概2040米左右。
这个秒速数值,实际上正是他一开始无消耗维持风之领域的半径数值。
这种奇特的巧合,也让他意识到,自身无损所能维持风之领域的大小,就是他自身风之能力当前最准确的衡量尺度。
而此次修炼水天炼气法,他的思维意志因为观摩水行真义得到洗练强化,使得他的能力整体上限增长了大概四分之一。
这也意味着他的现在化风而行的速度,也达到了75倍音速,秒速2550米的程度。
五百公里路程,以75倍音速的高速飞行,实际只需要三到四分钟左右的时间,往返一次,最多也不会超过十分钟。
他之所以对众人说需要二十分钟,主要还是考虑到眼下,只知道撑天奇柱的所在之处,远在穷桑市东南。
但尚不能确定其具体位置,故此说话才留有一些余地。
说起水天炼气法,虽然还不能确定他自身使用风之能力损耗的思维意志,与水天炼气法中记载的魂魄,元神,神识三者的具体关系。
但只要他持之以恒的修炼水天炼气法,观摩水行真义,洗练形神躯壳,自身的风火之能,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如同最初实验能力时设想的那般,先将速度上限,提高到十五倍音速,现在来看应该并不是很困难。
当然,以上这些关于自身能力的详细情况,自然没必要都说给众人知晓。
……
比起虽惊无惧的藤堡众人,首次获悉姜典这惊人速度的单五满与吕四岳,心中的震撼无疑更胜。
尤其是修炼气血武道,精于肉身战斗的单五满。
他在梦中世界苦心修行的那十数年中,曾经无数次听师门长辈教导说过,凡是依赖血肉形体与人斗战。
不论武学如何高深,招式如何精妙,回归到最重要的本质,总是脱离不了体魄,力量,速度三者。
强悍的体魄,决定着承受伤害的上限。
无匹的力量,决定着输出破坏的上限。
绝顶的速度,决定着护身保命的上限。
修行气血武道之人,想要决战天下英豪,成就至高武神身,三者缺一不可。
这种理念,其实与水蓝星上流传的“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的名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威力再大的武器或者招式,首先要能命中敌人。
如果打不中,再怎么强大都是白给。
这一点,即使是对水蓝星科技体系下的各种热武器而言,也同样适用。
各国热衷于开发超声速,高超声速武器的原因,就在于此。
对于仰仗肉身战斗的气血武道修士,以及异化者等其他超凡者而言。
速度每提高一分,对于生存能力与攻击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巨大。
就他所知,斗维城内的所有超凡者中,速度最快的,应该是汤牧野。
身着夔龙影铠的汤牧野,飞行秒速最高能够突破音障,达到15倍音速左右。
只是这种高速状态,受制于汤牧野自身体魄强度,并不能持续太久。
但即使是这个速度,与姜典话语中表露的速度,最少也差了一倍有余。
至于其他人,那就差的更远了。
如果在考虑到姜典能够化身百丈巨人,单只论正面战斗能力,斗维城内恐怕无一人可与姜典匹敌。
即使是他在梦中世界,有幸曾经见过的那几位修炼到神身境界的所谓再世武神,恐怕也难以企及。
这让他心中,对于姜典的能力,以及他曾经去过的那个梦中世界,充满了好奇。
究竟是什么样的奇异世界,能够快速造就如同姜典这样强大的个体。
当然,在水蓝星如今险恶的形势下。
对斗维城内,以及其他同样身处困境的普通人类幸存者而言。
不论是姜典,或者是其他友善的未知超凡者,实力越强越好。
他们越强,普通人得到救助活下去的概率也就越高。
至少眼下,姜典离开藤堡外出查探情况所耗时间大大减少,对于应对斗维城那边突发状况的容错率,就大大提高了。
且不提单五满与吕四岳的心思如何,思虑周全的叶天农,叹了一口气道:
“可惜我们现在没有了即时通讯能力,否则的话,以姜典的速度,完全不必要待在营地。”
周云阳也有些无奈的说道:
“这倒是,以姜兄的速度,只要能时刻与藤堡保持联系,在藤堡遭遇危险的时候及时回返就行。
其他时间,完全可以离开藤堡自由行动。这对其他城市中,那些可能同样身处困境的幸存者而言,无疑会多几分活下去的机会。”
孙宇宙接过话茬分析道:
“参考邪洛市,斗维城,以及曲江市三座城市各自出现的危急情况,恐怕其他的大中型城市内,也都会面对各种吊诡恐怖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包括水电网在内所有的基础设施,必然都处在瘫痪状态,甚至是如果类似斗维城的情况多一些的话,道路建筑以及整座城市都会不复存在。
除了电台广播之类的短波通讯,其他的通讯方式恐怕都已经失效,恐怕这也是中都军区残部,通过广播传递信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