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4章 画了一个圈【1 / 1】

三合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则竞聘上岗的通知新鲜出炉了,只要是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都可以来参加综合考试,分数高的上岗,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同志纷纷表示反对,特别是上海的一位野心家搞起了串联给中央整了一封“万言书”,最高议会顶着不小的压力压下了反对的声音,同意了王建国搞这个试点。

最近老头接连找王建国谈了好几次话,谈了上级的指示,顺便也劝王建国收敛点,担心他这样搞迟早要出大问题,李怀德有点害怕了,他没想到自家外甥这么能折腾,有点后悔鞭策他上进了,有时候想想当个普通人也挺不错。

王建国没有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干扰,十天之后准时开始了考试,请来了业内的泰斗还有技术员组成考核团队,考试分得很细,有生产管理,技术岗位等等。

杨群峰出身于浙江大户人家,出身于一九二八年的他从小就含着金钥匙,家里经营着一家规模很大的纺织厂,成年以后被家里送到了法国去学习服装生产管理,四八年回国后成立了一家成衣生产企业混得风生水起,在家族的安排下顺利的娶妻生子,好景不长,没多久国内形势大变,错估了形势的他没有跟随家族一起走,落魄了十年听说了这个机会想尽办法凑够了路费带着老婆孩子来参加考试,这次不成功便成仁,他实在受够了扫大街的日子,考完了试他跟随人流忐忑不安的去休息区等了起来,等了不知道多久,只知道吃了一顿土豆饭后公布成绩的工作人员总算是来了,连续几张红纸都没有自己的名字,杨群峰慌了,好在他的名字出现在了最后一张红纸上,综合成绩第三,暂定生产主管,杨群峰送了一口气,现场有人欢呼有人失落。

大部分来竞争的都有真才实学的,本来只要二百人的,王建国见到这情况直接剔除了个别滥竽充数的,剩下五百多人全部留下,就当是人才储备了,反正后面肯定要扩大规模,按照综合成绩一一分好了岗位,虽然大部分只是小组长或者普通工人。

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大部分是外地人,没有住处,经厂党委研究决定{就是王建国说了算}批准建设职工小区,现在暂时住在村里,由厂里统一缴房租。

杨群峰很幸运,王建国看在他是个人才的份上就把何花的老房子分配给了他一家暂住,虽然茅草房子实在是一言难尽,但是比起其他人男女分开住大通铺强多了,厂长今天讲话的时候还说了后面还要建立服装厂自己的子弟学校,医院,福利房等等,只要好好工作什么都会有的,他从没想过王建国是不是在画饼,一家人都感觉有了希望。

王建国可不是在画饼,他是真的要建房子了,今天特意请来建设局的设计师来看现场,“这一片全部盖六层楼的房子”

“筒子楼吗?”

“不要筒子楼的样式,按实际使用面积分成六十,九十和一百二十平方米,每家都要有厕所和厨房。”

“每家都要有厕所的话成本会很高。”

“就按我的要求来吧,还有就是全弄成砖混的,不要整全红砖的。”

“还有什么要求”

“那边那一片盖学校,从托儿所到中学全都要”

“”

王建国越说越来劲,本身只准备盖房子的,现在变成了要建一个容纳万人生活工作的社区,总投资三百万人民币,计划报告一交上去的时候老头差点蹦起来,火急火燎就坐着车到厂里来了,“你是不是疯了,三百万啊,你就不能建筒子楼,最多三十万就能成。”

“筒子楼太不科学了,早晚还得拆,我这里既然是搞试点肯定要整点不一样的让领导看看,再说经费又不用部里一分钱。”王建国振振有词。

拉扯半天老头还是妥协了,内心里他还是非常支持外孙子搞事业的,只是担心他步子迈大了。

上面收到报告后都习以为常了,反而没什么争吵直接就给通过了,反而议长有点担心起来,他害怕因此搞起了阶级对立,斟酌了良久还是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右耳同志提议给王建国同志画个圈,圈里搞试点,圈外按部就班,即使失败了就当是总结经验,成功了就全面推行,议长眼睛一亮立马就同意了。

就这么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城画圈就这么开始了,脍炙人口的歌里都唱了,“1958年我们的议长东城画了一个圈。”

首长身边的大秘亲自来到酒厂视察,顺便代表议长来跟王建国谈话,大概意思就是东城开发区正式进入筹备阶段,一切顺利的话年后就正式成立,能到什么程度或者说能定什么级别就完全看王建国的成绩,中央原则上全力支持他搞建设。

王建国没有想到兜兜转转还是画了一个圈,只是提早了二十年,自己成了在圈里作画的人,一种沉重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扑面而来,压力很大,为了缓解压力他把二把手叫来开了党委会,给他通报了相关情况,压力分担到了娄振华身上。

自从专业人士来了之后工厂的各项建设都步入了正轨,连酒厂的管理层都给配齐了,不愧是专业人士,确实有水平,经过几次调整产量直接提高了三层,乐得清闲的王建国直接退位让贤,纺织工和成衣工人也招齐全了,比预计的多招了一千多人,正式开始了职业培训,清一色的大姑娘小媳妇,南易也被挖了过来当食堂主任。

职工福利房的计划已经正式公布,效果图直接弄在公开栏里,工人们积极性都提高了好多,仿佛自己已经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房子,秦淮茹心思也活泛了起来,他家目前五口人,只有一间房,孩子也渐渐大了很不方便,两口子干那事都得等到后半夜偷偷摸摸的来,据说新房子跟他们农场没关系,这让她很是焦虑,没有技术如果调去服装厂的话得成临时工干起,好不容易转正她也没勇气从头再来,万一三年不后才转黄花菜都凉了

自从服装厂的员工来了后阎解成高兴坏了,几千个大姑娘小媳妇看得他眼睛都花了,他负责的鱼塘成了姑娘们午休的好去处,有些大胆的还会组团来坐他们工作的船,从这个时候开始养鱼场成了农场里面的热门单位,甚至有人不要钱每天中午来义务劳动,直到妇联的马主任出面这种情况才好点,骂他们没出息,既然喜欢就找媒人帮着说亲,阎解成立马就动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