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蓝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白身的书生只要考过了,就有资格到州府参加府里官员主持的府试。
运气好的话,哪怕最后一关院试不过,考不中秀才功名,只要过了县试、府试两关,就能有一个童生的功名。
可别小看了这童生的功名,以后再考秀才,就不用再从县试、府试一关一关考起,只需要直接参加院试即可,不知少了多少煎熬。
俞茂山想得很好,若是能得到杨绍光的赏识,俞俭、俞信、柳和昶这三个孩子,在县试这一关就占了极大的优势。
只要成绩不是太差,中与不中,不就是县太爷的一句话嘛。
比起俞茂山这样长远的打算,俞怀安只希望能疏通杨绍光的门路,破例弄到几个县学的名额。
虽说县学是给已经考中了的秀才准备的,可听说里面设有童子班,专门教导这些未进学的蒙童。
县城里的大户人家有不少都千方百计要把孩子送进去读书。
大刘村的
郑秀才教导得固然好,可总比不上县学里有举人当夫子。
那可是举人老爷啊,若是哪个孩子有幸能拜一位举人当老师,悉心教导之下,一个秀才功名总是有的吧?
俞善并不知道长辈们心里的盘算。
倒不是她假清高,有门路不走,只是在她看来信哥儿还小,考取功名虽然必要,却不是他眼下读书唯一的目的。
为了一个并不笃定的童生功名如此钻营,恐怕还会损了俞信的心性。
况且,自从知道郑秀才对信哥儿的安排,俞善深知有一位好老师的重要性,这不比盲目的把俞信送到县学去,要强上许多吗?
至少对眼下的俞信来说,郑秀才的教导是最适合他的。而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吗?
当着众人的面,俞善就算心有不快也不会表露出来,只是她在心里暗暗记下,要找机会,跟大堂伯和大爷爷好好谈一谈了。
那厢,俞茂山父子俩跟杨绍光有问有答,似乎正聊着种麦的事情,聊得热火朝天。
就听杨绍光说:“我观县里各个村子都只种一季麦子,因此别的州府大多都是米价比白面的价钱要高,咱们这里偏偏反过来,是白面价贵。”
他极力劝道:“等现在地里种的玉米、豆子还有水稻收了,何不试着种一季冬麦,不然冬天地里空着也是白白搁着,岂不浪费?”
其实石江县冬天并没有那么寒冷,不愁麦子过不了冬;而且左右冬天水少,稻田里也不蓄什么水,不如干脆也拿来种一季麦子。
俞怀安再想巴结杨绍光,说到种地的事,却是一点儿不含糊:
“大人有所不知,不是咱们不想多种一季麦子,实在是地力跟不上,这水田一年两季稻子已经是耗尽了地力;旱田也是一样,春上时已经种过一季麦子,这又连种一季玉米,若是冬天不让地好好养一养,万一损了地力就得不偿失了。”
即便是庄户人家,也懂得不要涸泽而渔的道理。
杨绍光倒也不是一拍脑袋地瞎说,他也有自己现成的理由:
“县里没有比你们更适合种一季冬小麦的村子了,我听说俞善的
牛场就在低价向村民们提供粪肥,想必哪怕地力不济,也可以靠肥力补回来。”
俞怀安却想,这倒真是个法子,村里就守着山上的牛场呢,等秋收完了,翻地的时候直接撒些肥料再种麦子。
等明年再种水稻的时候,再撒一些,一季收成总比这些肥料要值钱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