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68章 同生道的前世今生(一)【2 / 2】

笑再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惜在内外都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彻底失败了,不但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还在过程中受了不少气。

性格强硬的始皇帝一怒之下开始收拾那些不合作者,这也是所谓“焚书坑儒”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真相也并不是后世流传的那样,始皇帝烧的主要是各国的史书,这是历来开国者都会做的一件事情,总得让天下人尽快忘掉前朝嘛!当然过程也必然会顺手灭掉一些让始皇帝厌恶的其他书和人。

而所谓坑儒,其实杀的多是坑蒙拐骗的骗子术士和庸医。其中有没有一些激怒了他的儒生呢?肯定也是有的,毕竟屠刀一旦举起,很难避免殃及无辜。

始皇帝放弃引入其他学说的同时也意味着深深的得罪了他们,而作为舆论操控者的他们自然不会说他的好话,这些人和残存的六国旧贵族结合后,煽动舆论就是必然的了。

始皇帝统一后的五次出巡,与其说是巡游天下,不如说是在利用个人威望镇压天下。而他的威慑力也确实足够,虽然各国故地始终暗流涌动,但在始皇帝死前始终没人敢跳出来公开叛乱。

可惜人寿终有尽时,雄才伟略的始皇帝最后一次出巡时病死沙丘。镇压天下的神器没了,各地的叛乱立刻风起云涌。

篡诏上位的胡亥在位的三年,和神一样的猪队友赵高一起不但将秦国的根基关中搞得乌烟瘴气,各地郡县也被各种乱命搞得一团糟。其后席卷天下的叛乱更是将朝廷派往各地的官吏一扫而空,法家的力量因此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这却为扶苏的变法改革创造了先决条件。即反对改革的内部阻碍力量被极大的削弱了。

扶苏夺回皇位后又用了十四年时间陆续平定了各地的叛乱,期间不断向温和宽松方向调整的国政策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由此,道家的治国理念开始进入朝堂。

而随着各地叛乱的失败,大批与叛乱者合谋的各家顽固精英成为了陪葬者,改革的外部不合作力量也遭到了致命打击。

最重要的是,自始皇帝崩到二世扶苏再次平定天下用了十七年。十七年的天下大乱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法家存在的巨大缺陷,引入其他学说对法家进行必要改良逐渐成为了天下人的共识。

“天下苦秦久矣”的另一种解读其实是“天下苦秦法久矣”。所谓“矫枉必须过正”,替代行事激进暴戾的战时法家最好的选择自然就是最为温和宽松的道家。

而且二世扶苏在平叛过程中逐步采纳的很多道家治国理念,也的确在稳定民心上起了巨大且明显的作用。

因此,到圣皇帝扶苏统治中后期,“无为而治”正式成为了基本国策。声名狼藉的法家退居幕后,道家成为了国策制定的主导学说,最终形成了“外道内法”的实际格局。

道家的“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乱作为,即政府不过多地干预民众、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民众的创造力。

基于此而广为实施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国策不但极大的安抚了“苦秦久矣”的天下百姓,同时还在恢复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到秦四世时,大秦的国力不但彻底恢复,且达到了极为富庶的程度。据说当时国家仓库里的铜钱因为太多来不及用,就连串钱的绳子都烂掉了。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过于温和宽松的黄老之学有利于恢复民生、提升国力,却在中央集权和凝聚国力上有着明显的缺陷。

以至于到五世武皇帝时,大秦国内外的问题已经累积到了让武帝无法忍受的程度。

对内,各地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部分世家大族初现雏形。

对外,不但无力对抗军事力量极其强大的匈奴,致使其胃口越来越大,不但屡屡寇边,兵锋甚至一度逼近了都城咸阳;甚至连秦朝旧将割据的岭南地区也一直没有实际统治。

雄心勃勃的武皇帝继位后决心改变,初期的诸项革新却受到了朝中大部分大臣的反对,这些人多是因循守旧的道家信徒。

为改变这种局面,武帝就需要扶持新的势力来对抗守旧的道家老臣。

法家虽然刚烈,名声却太差,天下人对其接受度很差;墨家没落多年,且其对匈奴问题的态度更加侧重于防守,更重要的是因为历史原因行事隐秘、人才凋零;其他各家学说则更多的是偏重于一隅,不适合作为整体国策。

这时候,多年来注重传道授徒而民间基础很好的儒家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武帝的视线。

当时的儒家既不是后世的儒家,也不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不断自我更新、调整之后非常合武帝的胃口。

尤其是儒家中公羊派的“尊王攘夷”和“十世之仇,尤可报也!”等思想不但极对武帝的胃口,也非常符合当时百姓“血亲复仇”的朴素观念和愿望。

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武帝开始大力扶持儒家,很多儒家弟子开始公开进入朝堂,甚至很多道家朝臣也逐渐开始兼习儒家。

儒家也确有其所长,在武帝内制豪强、北击匈奴、南收百越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不过秦匈之战前前后后一共打了一百三十年,其中最激烈的四十三年都发生在武帝时期,之前三位先帝的积累并不足以支撑这种连年累月的战争消耗。

为了聚集财富以支付战争开支,武帝不可避免的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比如其就曾颁布《告缗令》来洗劫天下商贾。

而要做到这一切就更加需要一个强大的理论基础,而经过大儒董仲舒进一步改造的新儒家学说正好符合了武帝的需求。其中极力倡导的“大一统”和“君臣伦理”等观念完美的迎合了武帝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对董仲舒的新儒学仅仅是扶持还不够,心急到急功近利的武帝想要的是全国上下思想上的绝对统一,这样才能压制朝堂和民间的不同声音。

于是,武帝进一步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由此,道家开始没落,百家逐渐凋敝,儒家不可阻挡的开始了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