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125章 科举试题的改变【1 / 1】

云梦逸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提到姬如雪,苏铭的神色顿时黯淡。

张子凡一脸同情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话也没说。

这半年以来,无论是张子凡还是陆林轩、蚩梦,都有意识的不在他面前提起姬如雪这三个字,生怕刺激到他。

但现在看来,他还是忘不掉姬如雪。

李兄,真是一个深情之人!

张子凡心中一叹,也熄了和他斗嘴的心思。

这一年来,苏铭和他已经混的很熟了,他可以很轻易的从张子凡的表情中猜出他大概想些什么。

表面上他的神色落寞,实际上心中已经在偷笑了。

每次在他们面前装深情,都让他感到古怪。

片刻后,苏铭落寞的神色消失,随即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伯母应当是有意让你熟悉天师府的运作,方便以后接掌大权了。”

“天师府?”

张子凡重复着这三个字,嘴角略微有些苦涩,如果不是苏铭提起,他或许已经忘了,自己身上还背着天师府这个重担。

忘,并非真的忘,而是下意识的不愿想起。

苏铭发现,张子凡在逃避天师的职责,一旦他真的执掌天师府,那他势必要回到玄武山,在南方展开各种活动,加强天师的信仰。

同时还要在天师府与各位同门斗智斗勇,将他们压服。

可张子凡做法却是他只在天师府待了半年就下山,在这期间既没有熟悉天师府的权利,也没有主持道教仪式,在各方势力面前亮相。

这导致了一个后果,他固然是当代天师,但各方势力也只是把他当成了一个图腾,真正要商议大事还得找许幻真人。

一旦张子凡在外面出了什么意外,恐怕许幻也将失去权利,天师之位也将从张玄陵一脉让渡给其他别支。

当然,因为配角光环的缘故,他在原剧中怎么浪没事,仅仅只是暂时瞎了一双眼睛。

可这本来就不符合常理,若不是有许幻在,他恐怕都指挥不了天师府多少人,顶多像苏铭一样当个傀儡。

但现在,陆林轩的怀孕,令许幻改变了想法,使得她提前下注,不惜亲身来洛阳。

张子凡再想逃避,已经不可能了。

苏铭看了一眼许幻,婆媳俩正聊的火热,他也不打算留下,“张兄,我还有奏折没批完,伯母刚来,你们一家人好好聚一下吧,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嗯,好。”

……

甘露殿。

金色兽形香炉立在角落,袅袅青烟结成云雾状,逸散开来。

苏铭坐在御案前批改着奏折,在他手边已经摆好了高高的一摞,地上还摆着一箩筐没有批完。

光这,还是筛选掉不少才剩下的。

在他树立起中书省权威之前,各地呈上来的奏折其实并不多,彼时,朝廷中枢一点权威性都无。

找他这个皇帝,还不如找晋王。

现在,苏铭掌握了中书省和礼部,算是初步夺回了决策权,朝廷的事很多时候多需要走个流程。

大唐本来有一个健全的权利架构,但经过百年战乱,这些机构许多都已废弃,就像是唐玄宗天宝年间。

长安城的防备有金吾卫,有不良人,有龙武禁军,还有南北衙军,乱七八糟。

而现在,洛阳是啥都没有,城防被李嗣源的人接管,皇城掌握在苏铭手中,城内主要靠衙役们维持秩序。

所以,洛阳现在市面上还很乱。

不过,苏铭也管不了,这些事如果不能做到全盘控制,很容易落人口舌,讨不了好。

他也不靠这一分三亩地,只要保证皇城安稳无忧,他就能和李嗣源慢慢玩下去,等到拥有了足够的实力,苏铭自然会把李嗣源和他的士兵请出去,到那时再大刀阔斧的处置。

苏铭一边批改奏折,一边思维云游天外。

突然一道清冷的声音响起,“刚刚许真人入宫,你们谈了什么?”

原来,是女帝到了。

他头也不抬的说道,“什么也没谈,只是请她喝了杯茶,叙叙旧罢了。我与她不过是有几面之缘,也算不上多熟悉。”

“李存礼那边已经收手,借着这次机会收拾了不少小卒子,补了一些官员。”女帝今日穿着红色官袍,倒是别有一番姿态。

苏铭淡淡一笑,”无妨,等到科举之后,这些官员迟早要被换掉,扔给李嗣源他们吧,我门不必拉拢,太掉价了。”

“印刷试卷的雕版已经找人刻好,工匠被关在我的王府,绝不会泄露。不过,你出的题目,是不是有些太古怪了?”女帝皱着眉头,清丽的瞳孔中透着疑惑,看上去有些可爱。

他站起身,走了几步,方才开口,“嗯,我故意这样改的。今后,儒家典籍不再是科举的重中之重,墨义帖问也从论语大学等等,变成了老庄以及韩非子的著作,而策问,更是改成了农事,水利,兵事,以及形势,刑律。”

“当然,我肯定不会全盘否认儒家学说,但在这次科举之中,儒家试题占据的篇幅不少,但取中的比例不会很大。”

儒家学说是汉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苏铭自然不会全盘废弃,但他要的不是做学问的人,而是当官的人。

朝廷国库空虚,各地节度使都还未送上赋税钱粮,他压根就没有钱去养那些清流。

在古代,官员有清流浊流之分,清流显贵,升官很快,但这些家伙不做事,或者说不亲自办事而是把事情都丢给手下的人做。

在唐代,根据求官者的品位高下、年资多寡、考绩优劣、出身高低等因素,形成“官资”,在根据官资的清浊与否,来决定该授与什么样的官职,以及“待选”的选数,所谓“区分清浊”。

而在当时的概念里,能担任清官的,表示是出身清白的士人,因此担任清官者,地位也比“非清官”来的高,往往为士人所钦慕。

浊官的概念源于魏晋,当时主要指一些专门的事务官,如医官、乐官、胥吏等等,往往由“寒士”、“寒人”担任。浊官一般事必躬亲,与民政杂务为伍,这些官员都是干实事的,只可惜这类官员在官场上受排斥,费力不讨好,升官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