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岁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时唐晓曦还不知道此事,否则还不知道要怎么感慨呢。
忙着家里的活,不知不觉就过了三个小时,陶罐中已经传出了阵阵粽子的香味。
潘丽芬撤去火,拿了双筷子将一串串小巧玲珑的粽子提溜出来放在簸箕上透凉。
此时一家人已经围了上来,唐旭迫不及待的要上手去拿,被潘丽芬用筷子敲了一下,马上嘟起了小嘴道:“妈,实在太香了,这段时间吃的那么寡淡,我都馋了。”
因为建房子,吴、唐两家大都聚在一起吃饭,男的在院子里开一桌,女子则在厨房里设一桌。
外头还有时常会有晚归的村民路过,所以这段时间的饭菜,潘丽芬也不敢做的太好,不过填饱肚子就可以了。
“别急,有你吃的。”潘丽芬嗔道:“你现在的手这么小,拿不住,烫到了怎么办?”
说完便解开一颗粽子绳子,将筷子插到粽子了,再提着粽叶的一角慢慢一拉,一颗完整的粽子便出来了。
唐暄接过顶着粽子,呼呼吹了两口气,便轻轻一咬,糯米的软糯香滑,肉的咸香浓郁便在口中交织了开来,让人吃了还想吃,几口便将粽子下了肚。
幸亏这个粽子不大,否则照他的吃法,非撑着不可。
潘丽芬又做了几道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餐。
到了下午,省亲的人就渐渐的归家了,村子里又热闹了起来。
疼女儿的人家满着包袱的去,又大包小包的回,不看重女儿的人家则让夫妻两人两手空空的回来。
吴家是前者,胡吉则是后者。
不多时,胡吉便来找唐安园说话了:“我本以为这次赚着了钱,带足了东西过去能得他家一个好脸,没想到依旧如此,说话就往我心窝子上戳,我那老丈人还说他闺女跟了我这么久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这次也别瞎折腾了,我们没那富贵命。”
胡吉有一肚子的怒气,那娘家小舅子还将他们带过去的糕点捏着玩,也不吃。
两老极宠这个小儿子,并没有阻止,反而笑呵呵的看着。
当时要不是为了孩子她娘,只怕他当场就掀桌子走人了。
唐安园不好帮他骂丈家,只能劝道:“这世间就是如此,不会人人盼着我们过的好,那些曾经看不起我们的人,不会因为我们好起来一点,就看重我们,他们依然会看不起我们,只有远远越超过他们时,才会得到他们的尊重。”
胡吉沉默了下来,仔细琢磨着这话,越想觉得越对,笑道:“对!就是这个理儿,我们就是要赚大钱,过的比他们好的多才行!”
一番话说的胡吉激动不已,恨不得立刻去挖土烧砖赚大钱去。
最后还是唐安园提醒他今天还是端午,他才消停的过完了节。
端午过后,烧砖的事业便正式开启,吴家与胡家各出两人,唐家只出唐安园一人,按人头一人得两成利。
原本两家还想让唐家再多拿一成,但唐安园推辞了,这是份苦力活,若长久如此定生嫌隙,还不如按人头拿的好。
而且唐安园并不准备一直干这个,他更想将田地里得庄稼伺候得好些,将来能有更多的收成。
四月种下的稻苗已长成,如今五月中正是插秧的季节,趁着烧砖的这几日,唐安园一人来到稻田中将秧苗一根根控制好距离插下。
他是老农民了,不必拿线比划,用眼睛一看便种的整整齐齐。
潘丽芬原本想陪着丈夫一起下地干活的,但唐安园不许,水田地里有吸血的蚂蝗,怕潘丽芬受伤,唐安园坚决不许她下来。
明白丈夫的苦心,潘丽芬又是感动又是心疼,只能多些烧水,做些好吃的送给唐安园。
村民见唐安园的种稻方式,有不屑,背地里嘲笑的,唐家人知道了也不理会,也有不解询问的,唐安园都会一一解答。
房子后面也种了些蔬菜,如茄子,莴苣,扁豆等,这些都是如今市面上有却少见的植物,平民百姓能吃的东西并不多,也就白菜、豆芽,藠头这些东西,所以潘丽芬准备了这些新鲜蔬菜,以求卖个好价钱。
家中父母皆忙,唐晓曦则负责处理家务,洗衣做饭,再陪着唐暄识字。
繁体字到底与简体字有所不同,幸而唐晓曦还算聪明,所以也学的快,不过七八日就将千字文认下来了。
唐暄则日日复习千字文,又从高乘风处借了一本《诗经》来着。
这个朝代的启蒙书并不多,如《百家姓》《弟子规》《三字经》这些经典启蒙书都还没出来呢。
唐暄也只能跳过启蒙,直接开始了学习四书五经的路。
家里存的铜钱已将近一贯,准备再卖几次土砖就送唐暄去学堂。
上学堂每月需要缴麦子或者稻米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或者直接换算成铜钱四百文,还不算送给夫子的肉食、点心等物,另外还要买笔墨、书籍。
若是想一直读下去,将来还要备好算盘,弓箭等物。
在这大启朝,一户农家一年卖菜、打工收入的银钱,最多也不过一千文。
若加上省吃俭用出来的粮食与女人织的布匹,一年大概能剩下个两千文。
两千文实在不多,生活中还有其他各种支出呢,一个月就要拿出四五百文来供一个孩子读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在这个时代,读书是很费银钱的东西。
唐安园心中暗暗鼓劲,要更加努力了!
但即使如此,能送孩子去上学的,那必合全家之力送去。
如今的社会已定好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士农工商,三教九流。
而科举制度是唯一一条改变这种制度的路,家中有一人当了官,那便是鸡犬升天,是整个家族、村子都受益的事情。
南山湾的人大都是军户,男人们都是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再娶妻生子的,军中带出来的钱财也花的差不多了,而且有着固有思想,既是军户,那孩子们将来也是要从军的,所以送孩子去读书的倒是不多。
因此,南山湾并没有私塾,最近的私塾在隔壁村,只是听说教书的夫子只是个童生,所以唐家便准备送唐暄去镇上读书。
只是去镇上得走上一个小时,唐暄毕竟年龄小,所以并不敢让他一个人走,此事还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