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虫月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二十章忠孝仁信
王禅此次并没有绕城而出,而是直出吴都城西城门。
从这里一直可以通向楚国,同时也可以通往虎踞镇。
当然王禅并非想家,要回虎踞镇,而是另有他事。
此时的吴都他已经不需要遮掩,所以光明正大回复他楚国灵童的身份。
赵阿大已经在城门口等他,这是他约定好之事,所以并不需要特别明示。
赵阿大一见王禅奔出城门,也不搭理,径直就朝前驰马奔去,带着王禅。
吴都城外水系纵横,田地里长着青苗,阳光之下,闪着油光,十分拙壮。
吴都该是列国中最早开始扶持于农民的,原本吴国土地肥沃,却人丁稀少。
自伍子胥当上相国之后,不仅大力召贤纳士,更多的是接纳北方流民。
让他们开荒复恳,慢慢成为有别于农奴的社会阶层。
而这一个阶层不仅独立交纳锐赋,而且他们都是有籍的吴国子民,与富家生养的世代奴隶有别。
渐渐成为吴国最具活力的社会阶层,是吴国强国富民的基础。
而伍子胥也颁布了一些解免及鼓励法令,逐渐削弱农奴主的势力,让一些佃农佃户也慢慢独立出来,丰富了吴国社会阶层,慢慢这些独立的农民,成为吴国社会的主流阶层。
在大周列之中算是先列。
但凡一些新的事物,未必会在北方传统列强中产生,因为他们的农奴社会利益根生蒂固。
而吴国不一样,除了学习北方一些治国之道外,更多的是利用吴国这块肥沃的土地,增加吴国子民,以增强实力。
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历程,直至二百多年后的大周天下,才慢慢发生质的变化。
所以在这一时期,往往都会觉得吴国有些礼崩乐坏,其实不然。
反而这是大周列国中少有的一种进步。
所以此时的田地中,许多农民已经在辛勤的劳作。
只要付出努力,除了交纳税赋,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他们也都有了盼头,有了希望。
整个田地间充满着春的希望。
王禅一路奔着,却也在思索着。
吴国兴盛之因,非在于伍子胥修筑的许多农田水利,所有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
吴国有吴王阖闾,有伍子胥、孙武还有伯否,这几人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不喜欢墨守陈规,往往都带着一些离经叛道的性格。
吴王胸有大志,却无处可伸,可他却并不守祖宗规矩,而是主动出击,刺杀王僚,成为列国中的异数。
可他去并非是为了贪图于当上吴王的享受,反而推崇节俭,此处到与墨翟所扬相似。
而且吴王阖闾以强国富民为本,重用善于此道的伍子胥,正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而伍子胥当年在楚国之时,不顾老父召唤,独自远逃,与他的兄长伍尚,正是正反区别。
伍尚明知必死,却不违老父之意,毅然同其父伍奢赴死。
伍尚留有孝名远扬,而伍员(伍子胥)留有贤名不朽,这就是伍子胥能放弃的传统孝道。
孙武善兵,兵者诡道者,善兵者虚实相生,是为不诚不信。
所以孙武当年流落列国,也不为正道所容,相反到了吴国,却得到吴王阖闾的重视,一统吴国军政,强军强国。
而伯否呢,家族被灭,只余他一人逃至吴国,他却也并不以家族之仇为己任,并没有伍子胥那种深仇纠缠。
相反他与列国交往之中,处处为吴国而谋,以人和善,并不主张攻伐,到是难得的和事佬。
王禅想着这些忠孝仁信,也是一时难得分辨轻重,有时还真的难与四全。
(这一段为下一章作些铺垫,也写一写自春秋时期新冒出来的一个词,侠。)
马儿奔了十多里路,来到郊外的一个缓坡之上,这里是一个小山丘。
山上林木低矮,却十分苍翠,显然是并非旧山之林,而是新植之林
进了山丘,绕过几道高坎,远处几座土叠却在一处平台之上。
赵阿大此时停下马儿,等王禅并驾之时看了看王禅道:“小公子,那四座土坟地就是了,那个人也正是小公子想找之人。”
王禅悠然一笑,十分满意。
“阿大,刚才我进山之是地,听得这山中也有斑鸠、野鸡,不若你一展身手,打几只带回去,晚上我到绣娘村,也可以添一道野味。”
赵阿大一听,指了指背后的打猎工具,掉转马头就朝林中奔去,只留下王禅一人。
其实赵阿大并非真的就是想找猎,对于一个猎人来说,最好的掩饰当然还是做回本行。
所以他来此山探查消息,也以一个猎人的身份出现,这样与当年农民还有猎户就没有隔阂,办起事来,也多了几分信任。
王禅骑着马缓缓行到平台边缘,把马栓在一处草丛边上,正好可以给马喂食。
自己却向那向堆坟地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