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 86 章【1 / 2】

不悔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瑶华吃晚膳的时候听春兰说了一嘴, 下午李氏去了富察氏那里一阵子, 没人知道李氏和富察氏说了什么,反正李氏出来一路上都笑的很诡异,而富察氏在她走后窝在屋里,再没出来过。

宋瑶华要做的事情太多,哪有功夫理会这些事情, 听了一耳朵, 就作罢了。

翌日,胤禛带着人准备出发,四福晋,宋瑶华和武静芝等人在门口送他。

宋瑶华扫了一眼跟着的三个人, 郭氏难掩喜色,伊尔根觉罗氏表情难辨,富察氏脸色苍白, 眼窝泛青这是没睡好?是能出门太激动了吗?

宋瑶华摇头, 等她沿途被颠簸的马车晃得想吐的时候就不会这么兴奋了。

胤禛这次是公干,要抓紧时间赶路, 康熙专门给每个皇子派了一队五百人的御林军护卫, 这一路上只怕是要急行军,条件可想而知。

胤禛是代表钦差身份前往,武家人随行, 宋瑶华早就把能交代的事情都交代好了,他们这次去看情况布置就行。

难得的所有成年皇子都不在京城,而康熙爷自这之后每日上朝都会带上太子, 太子终于从西方再教育的深坑里爬了出来。

宋瑶华收到家中信件,里面也提到了父亲大哥在朝中看见的改变,最近几年政策的改变让许多保守派都难免有些微词,只有一些新秀们尚能适应。

宋瑶华也知道这是改革的必经之路,总要有个过程。这不是都已经开始进入新学校学习了吗,相信不出一代人以后,大家都能接受这些了。

胤禛和其他皇子们一走就是快两年,期间往来的书信,宋瑶华也看出来许多改变。

皇子离京这么久,还是大清开国头一回,康熙爷也是有魄力,都不担心皇子们在外边勾结什么地方官吏,结党营私了。

督造学校从征地到募银,招工,还有新政策的执行都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别的皇子宋瑶华不知道,反正胤禛在武家人的陪同下可没闲着。

武家人从前在宋瑶华的授意下自海外带回来的一些土特产品,还有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在胤禛的默许下,在云南等地大肆推广。

诸如大面积种植的红薯,规范的梯田和先进的水车以及高级的纺纱机,织布机等东西。

也由此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反正胤禛在云贵两省做事顺利了许多,还时不时能给当地带去一些新鲜东西利民便民。

胤禛来信中提到当地官员对他态度也很好,宋瑶华明白,胤禛只是钦差去监督事情,其他随他而去的衍生物品,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也都算是当地官员的政绩。

而每年吏部考核,政绩关系到他们的升迁仕途,他们自然要把胤禛这个给他们送政绩的皇子好好供着。

云贵两省也算贫苦地区,官员还要和当地土著周旋,想要政绩其实很难,没有政绩得不到升迁,只能呆在那里,他们也是怨气颇深的。

这也是许多待选同进士出身的人宁愿留在京城养望待职也不愿求外放做官的原因。去了偏僻穷苦的地方,做不出政绩,你可能就一辈子都回不到京城,远离权利中心了。

而康熙爷这次明旨的第三条,宋瑶华觉得里面很可能就藏着这些事情,不想外放,逼着你也要去。

去了还有机会,不去就真的一点机会也没有了。至于那些当真敢不来的,呵,宋瑶华相信,那些人一定会被康熙爷记在小本本上,只要他活着一天,那些人就永远赋闲在家养望去吧。

宋瑶华都能想到的事情,这些官员预备役又怎么会想不到,所以其实三条明旨里,反倒是第三条的行动力更快。

一年前,京城新建学院的学院们就满员了,宋瑶华听母亲说他父亲让三弟,四弟都去学院学习了。

如今的学院不仅有已经是进士的学子深造,还有从启蒙开始就入学统一接受教育的孩子,多是京中勋贵家的子弟。

而学院也增设了一处皇家学馆。那里面全部都是皇亲宗室的孩子,包括康熙爷的儿子孙子们,规模可比上书房大太多了。而且皇家学馆是寄宿制度,孩子们每月只能回家两天,其他时间都住在那里,有康熙派的人手照顾。

这一举措开始还惹得宗亲怨声载道,可是实行了几月后大家适应了反而觉得很不错!

那些被长辈们惯得不成样子的熊孩子们都被关在学馆,平日里家中不会被闹得鸡飞狗跳不说,难得回来,看起来也比在家时懂事许多,简直省心极了。

宋瑶华对此只是置之一笑,当然省心,皇家学馆里的老师都是名师大儒,甚至还有帝师,教授的也不止宗亲孩子,还有皇子皇孙。

加之康熙爷也明白过来皇子们的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皇子们不学反过来惩罚身边的伴读,这一条自从成立皇家学馆就被他自己废除了。

所有人入学均为学生,做不好老师可以直接惩罚本人,不能代替,包括他自己的皇子皇孙们。所以,以前看自己伴读被打手板很开心不是?现在全部回馈到你自己身上了,还开心吗?还故意不学吗?

反正能让康熙想出来老师跪着教学生的也就只有太子一个人,现在太子不用学习了,康熙爷对其他人自然是怎么严厉怎么来。

在他

看来,这些都是大清未来的国之栋梁,太子的左膀右臂,自然是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行!

宋瑶华当时听弘旸他们回来说到这些,心里简直笑翻了好吗,现在可没有素质教育,老师不能打罚学生这一说法,更多的都是信奉“棒子底下出人才”。

以前是不敢打,现在有皇帝御口之言,老师们还担心什么?皇帝都教的了,还不能教训不听话的熊孩子们吗,笑话!

而所有外派的皇子中,能拿出亮眼成绩的除了胤禛,还有八阿哥胤禩,这当真是跌破众人眼睛!

胤禩是谁?生母身份低,养在惠妃那里,从小就是大阿哥一党的,整个一个小透明,没想到这次的钦差任务居然完成的不错。

如果说胤禛监督的云贵两省是康熙给出的难题的话,那么八阿哥胤禩督造的江南地区就是去走个过场了。自古南方富庶,且科举人才也多,所以建学校简直不要太容易。

云贵贫苦,江南富庶,都是最难出政绩的地方,前者走不出死胡同,后者已经是繁华一片,反正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

却不曾想,这么两个地方却被胤禛和胤禩玩出了花来。前者说出来是实打实的政绩,后者,嗯,怎么说呢?宋瑶华看着消息,觉得这是锦上添花添的格外出彩?

简单来说,胤禩在江南就做了两件事,一是用水泥加固了堤坝,南方水涝严重,朝廷每年拨款修缮河堤防止雨季决口,可惜江南官场贪腐也是最严重的,年年修缮,时不时还是要决堤。

这次江南富商捐银建校,银钱太多,还有剩余,胤禩索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购买水泥去加固河堤了,也算功劳一件。

还有一件则是因为修建学校,胤禩说动了当地氏族将家中所藏珍本书籍抄录放置到学校的藏书馆。

要知道江南之地自古为世家大族聚集,祖辈收集的孤品珍本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就连宋瑶华都不得不说康熙爷的宫中藏书指不定还没有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的珍品多。

胤禩能说服那些人将自家传家宝一样的珍品古书拿来抄录一份供学生研读,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有几分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