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三十四个故事【1 / 2】

瑟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崇祯元年七月, 因为季言之提前布防和无所不用其极的筹集粮草, 并率先供应军队的缘故, 历史上七月之后发生的蓟镇兵变和宁远兵变并没有发生。不过在小冰川时期的严重影响下, 那冲毁了嘉兴、滨海,甚至山阴、会稽、箫山、上虞等地的特大海啸依然如期到来。

接到沿海各地相继传来的噩耗, 季言之只觉得心塞极了……

重新建设需要银子,安置灾民赈济需要粮食……

银子的话……想到屡屡‘帮助’女真一族崛起的晋商们, 季言之觉得是时候拿他们开刀了。

至于粮食, 路有冻死骨,富户却有余粮喂耗子,多抄几个为富不仁、趁机哄抬市价的商贾大户不就来了嘛。

已经被国库无存银,到处都要粮, 天气还贼他妈冷的现况差点逼疯,季言之觉得自己已经深刻的领悟到了‘杀富济贫’的精髓,就算因此背上一个喜欢抄家的暴君之名又如何,历史上的崇祯认真说起来算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还不是毁誉参半, 名声比隋炀帝之类的亡国君也好不了哪儿去!

所以吧, 秉承着劳资不好过, 你们也不想过安稳日子的原则, 大家一起来为普天黎民生活得更好做出努力吧……

季言之阴恻恻的笑了笑,随即吩咐他可爱的锦衣卫们去收集山西商人们(也就是晋商),以物资资助关外女真、蒙古各部落,通敌卖国的罪名。

明代的沈思孝曾在《晋录》里描述, 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意思是说晋商们富甲天下,身家没有个几十万两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算个富人。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季言之随便抄几个家,就能让全国人民接下来还会有的灾害中过得更好一点。

可别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依着季言之的手段,晋商们还翻不出什么大风浪来。古代皇权至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都有,何况季言之抄家是有凭有据呢,季言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介意把他们犯的罪广而告之天下。

锦衣卫齐齐出动,很迅速的就把晋商们的一举一动调查得一清二楚。这不是锦衣卫太厉害的缘故,即使锦衣卫们真的很强大,而是因为有晋商们自建的商业会馆的存在,晋商们大多没有避忌与关外女真、蒙古等部落之间的交易往来。

可以说历史上的晋商真的为了利益什么都不顾了,先是粮食布匹,后来的铁器和原铁,再后来甚至连火器都偷偷运往关外,交易给女真。

前者只交易粮食,季言之或许还能够网开一面,不对晋商们赶尽杀绝。但是涉及到武器交易,那就真的触动到季言之的那根敏感神经了。

军火走私在后世的确赚钱,单看在二战时间,四处贩卖武器从而速度崛起,成为后世数一数二强国的m国就知道了。后世都是如此,更别说还处于冷兵器时期的古代了……

成为崇祯的一开始,季言之早就下定决心,在他努力扛过小冰川时期带来的恶劣气候的前期,要把一切不利于因素都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他决定不会容忍身为大明人,却为了他妈的私利,就把国家的利益给卖了的存在……

“将他们的罪名广而告之天下。”火大的季言之在朝堂之上,气势迫人的道:“国自有法度,既然他们干了如此忘了祖宗的事,朕也不必为他们遮掩,呵,朕定要这群通敌卖国的商贾全部遗臭万年…”

文武百官不敢开腔,这不是他们没有话说,而是原先有和晋商有牵扯,每年都收了丰厚孝敬的官员出面劝谏季言之杀戮之心不要过重,为帝要仁慈宽厚的时候,季言之直接让曹化淳当庭念了该官员每年收取的丰厚孝敬数儿,和他小妾们的家人打着他的名义为非作歹、鱼肉乡邻的罪名……

曹化淳还没念完该官员的罪名,该官员就成了一条死鱼直接瘫在了光滑溜溜的大理石地板上。

当然了,依着季言之做事情讲究赶尽杀绝的性格,别以为这位上杆子找死的官员就幸运的躲了过去。季言之直接就吩咐看金銮大殿门的太监们将他托了出去,并朱口判罪,抄家、阖家不分老少男女一起流放三千里。

别怀疑季言之不杀他,绝对不是因为他觉得杀人太多容易影响天和的缘故,而是季言之相信即使是辣鸡也有回收再利用的地方。比如闽南、靠近后世越南老挝的地方,目前正需要大量的人手开荒屯田……

嗯,这回干脆只把首恶诛了,与其者一同流放至闽南吧!

打定这个主意,季言之看了一眼神色明显各异的朝臣们,突然抿嘴露出了一抹浅浅的微笑。季言之继续说道:“首恶当诛那是必然的,不过…既然诸位爱卿劝谏朕不要杀戮之心过重,那么从者,朕可以网开一面…这样吧,就首恶当诛,三族不论老幼病残皆流放至闽南。”

文武百官不约而同的哽了一下,然后齐齐呼道‘陛下圣明!’

季言之觉得自己的确很圣明,所以大发慈悲放了拍马屁的文武百官一马。

下了朝,季言之依然回养心殿窝着,分别执掌东西两厂的曹化淳、王承恩时不时的出现汇报一下工作,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

而有了晋商们的‘慷慨解囊’,那场席卷了沿海大部分乡镇的超

强龙卷风所带来的灾害,算是平稳的度过了。但季言之依然没有松口气,因为崇祯二年依然是大灾小难不断。

历史上明朝末期民乱频繁爆发,除了少数的农民起义是想搏一个滔天的富贵,大部分的都是被衣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给逼的!包括兵变也是,即使再有拳拳爱国之心,也抵不过饿肚子啊!

做了很多世的皇帝,季言之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何种手段来稳固民心,以及怎么凝聚军队的战斗力和爱国之心。总之在季言之一边用各种正大光明名义抄家得来的钱财支付常年累月拖欠的军队粮饷,一边又略施小计,让大明军队真的成了国之胆、君之魂的情况下,本该崇祯二年发生的诏定逆案和陕西起义军攻三水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不过可避,但是天灾……

崇祯一年,季言之下令大面积推广种植红薯,还是有一定成效的。至少在对比小麦、水稻惨烈的收成,几乎全部丰收的红薯当真算得上救命的神极农作物……

堆积如山,以红薯为主的粮食让季言之的心情好了很多,即使外出的商贾依然没有带回他想要的例如玉米、土豆等等的农作物,但季言之的好心情还是一直维持到了——陕西延安府等地无雨大旱和四川成都松潘卫地震等噩耗传来的那一刻。

——这方小天道一定跟劳资有仇,见不得劳资舒畅是吧!

到底忍住咒骂出声的季言之直接将手上的陕西延安府尹和四川松潘卫县令上书的奏折给摔在了地上。

季言之转而招了六部尚书进宫来商议此事。

说到底其实也没什么好商议,无非就是核实后派钦差大臣前往受灾当地赈灾。所以季言之主要和六部尚书商议的是后金皇太极亲自督军攻入龙井关的事情……

“坚壁清野。告诉孙承宗,朕希望看到后金军队所到之处,无一户人家,田野皆是空旷的场面。”

在季言之看来,再凶悍的敌人也要有丰厚的物资支撑才能够所向披靡,一旦没了及时补给,呵,怕是战斗力要打上不止一半的折扣,毕竟辽东城池之坚可不是说假的,历史上清兵之所以能胜利入关,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吴三桂开了山海关,亲自放清兵入关的缘故!

季言之扯了扯嘴巴,掩下内心不知何时起的暴躁,尽量心平气和的道:“至于进攻,大明如今算是多事之秋,损耗方面能免就免吧,虽说朕很推崇进攻就是防守这句话!”

礼部尚书兼御史杨维垣道:“圣上说得及是,只是陕西那儿,陛下真的打算驻军,只为护卫那里丰富的矿产资源?”

“不派重兵驻守,难道任由官商勾结,将利国之器贩卖到关外?”季言之哼了一声:“你提的这个问题倒提醒了朕,朕不光要派重兵把守,还要将居住在不适宜耕种土地上的百姓迁出来。”

礼部尚书兼御史杨维垣没话说了,因为季言之在他们看来虽说有点想一出是一出,但说句良心话,到现在为止他所下的政令都很大程度的缓和了大明目前在财政上的窘境…

杨维垣福了福身,恭敬的道:“圣上,微臣会将迁移百姓之事做得妥妥当当。”

“嗯,继续不许用强硬手段,不然小心你的皮。”

季言之相信大明锦衣卫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事实上也是,对比一切以在任皇帝意志为准的东西二厂,大明锦衣卫的名声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中真的达到了防止小儿夜啼的地步。

总之有着锦衣卫的全程监督,即使当地负责迁移的官员们想以此牟利,也是有贼心没贼胆,全都乖巧得跟孙子似的,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就没考虑过阳奉阴违……

这是崇祯二年,进行得比较顺利的事情。再一个,在周皇后想明白不作妖的情况下,历史上一出生就早夭的朱由检长女,坤仪公主顺利的出生了。

对于这一胎不是献愍太子朱慈烺,季言之真的有点诧异,外加很郁闷。

季言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情,可不是不喜欢坤仪公主,而是很现实的问题,身为一国之君,他必须要有继承人。如今他以为的朱慈烺成了坤仪公主,如果他不想抱养孩子的话,估计只能选择宠幸妃嫔。

当然了,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依着季言之的尿性肯定选择抱养孩子,根本不会去碰崇祯留下的女人们。

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他还正值壮年,在有了一位公主的前提下,那些将皇帝私事儿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御史们肯定不会允许季言之现在就提出要抱养一个男婴,除非季言之敢当众‘承认他那啥不行了’!

我屮艸芔茻,为了不睡女人,真的要这么破廉耻吗!

虽说季言之有时候真的挺不要脸的,但是在文武百官面前说自己‘不行’,季言之表示自己暂时还做不到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