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六、成道相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页。mqiweishuwu我们讲到第六段成道相。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在佛法当中,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相状;一个是道理。一个是“相”;一个是“道”。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作“八相成道”。
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要掌握两个重点:一个是相状;一个是它背后的道。相状是生灭的,是变化的;但是这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是一种真实的功德。我们必须要透过相,才能够觉悟到道,所以叫“借相悟道”。
比方说黄金,你可以把黄金做一个杯子,它出现杯子的相状,杯子的作用;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一个佛像,它有佛像的相状,佛像的作用。尽管这个相状是变来变去的,但是本质都是黄金,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陀所宣说的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导我们从生命的现象当中,去觉悟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你就成功了!
我们看佛陀的历史,既然佛陀是示现来人间,他肯定是在宣扬他的佛法,宣扬他的道。这个当中有八个相状,八个相状有三种道:第一个安乐道;第二个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佛陀的一生他用八种相状,来启发我们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
首先我们看佛陀的安乐道。
佛陀前面四个相状:从入胎、出生、童子相到娶妻、生子,我们看到佛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地快乐。佛陀出生在一个王族的家庭,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他父亲为他盖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让他轮换着住。他娶了印度第一美人耶输陀罗,所以不管是物质的享受,还是感情的受用,都显现一种安乐的相状。
这个相状后面,一定有一个道在里面。这个是什么道呢?安乐道!就是因果的道理,事出必有因。这个果报会在佛陀的生命中出现,表示佛陀多生多劫,是经过布施、持戒、忍辱,积集善业所招感的。我们一般人看到一个相状,就开始分别,开始打妄想——喔,这个人长得很庄严!我们就羡慕,嫉妒。其实你看到这个人庄严,庄严从忍辱中来,我们要看到,这个人是比较能够忍让的,遇到事情不容易跟人家争执的。看到这个人很富贵,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过去生是欢喜把他的物品跟人家分享的。所以一个佛弟子看到一种相状,他马上会觉悟到背后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我们看到,佛陀的前面四种相状是非常地快乐,可以肯定知道,佛陀是过去生长时间积集善业,所以他来人世间的时候,不是生长在一般的家庭,他生长在一个大富贵的境界。这是第一种道——安乐道。佛陀的出生到结婚生子这一块,我们判作安乐道。
我相信一般人学佛,是很容易进入到安乐道,我们相信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我们也相信人生是有真理的,生命是有轨则的,这是第一种道,这个道对我们一般人不难。
最严重的是,我们现在要迈过的第二个道,就是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你迈不过,你就很难往生了。你只能做一个世间的好人,不能成为一个出世间的道人。所以,从安乐道到解脱道是一个关键,非常关键!我们看看佛陀是怎么做到的。
佛陀一开始在这种快乐的世间,我们看他享受色味之间,在经典上说,佛陀一开始也是陶醉在这种快乐的果报,但是他后来见老病死,悟世无常。佛陀看到了三种相状:老,你一个人福报再大,你一定会衰老。衰老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快乐了,破坏了你的快乐;病痛,生病的时候,你受用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出现快乐的感受,所以病痛也破坏你的快乐;死亡到来的时候,那更别说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死亡的时候,所有的果报全部破坏了,你将失去一切。
佛陀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佛陀也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但是佛陀能够从快乐当中觉悟到更深的道理,他知道这种快乐是无常败坏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果世间的快乐是安稳的,佛陀不要我们求生净土了,这个地方就是净土了。佛陀要我们离开娑婆世界,去找另外一个地方,所谓的极乐世界,肯定有原因。我们不能够说娑婆世界完全没有快乐,这的确是不合理的,娑婆世界的确有一些快乐,我们也同意。但是娑婆世界的快乐充满了太多陷阱,太多过失。
我们先不要讲娑婆世界的快乐让你放逸,让你造业,招感来生的三恶道;来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乐,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安稳,变来变去。从过程的角度,它变来变去;从结果的角度,一定要失掉,死亡到来肯定要失掉,这个对我们伤害太大了!
我们一个众生,对生命最重要的诉求就是稳定。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其实我们可以租房子,拿这个利息去付租金都绰绰有余。因为租房子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今天住这,明天住那。所以我们对快乐的诉求是一定要稳定。
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没有稳定的快乐。就是你福报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为你知道快乐是脆弱的,随时会破坏。就是说,你今天买了一个房子很漂亮,但是这个房子如果在地震带,你会买吗?你只能够暂时住,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醒过来房子被破坏掉了。
佛陀他能够从世间的快乐,知道这个是善业所感,他能够觉悟到这个安乐道——悟世无常。你能够觉悟到这个道理,那世间的快乐,也就不会障碍你了。
所以我们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到最后的出家修道,解脱道这一块,他是从现象里面,去悟到背后的一种真实的真理——就是道,无常的道。当然他成道以后,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
佛法是从业果的道到无常的道,最后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菩提道时,世间上没有好坏了。你如果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状历事炼心,就是你积集资粮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会利用,人生的相状对你是一种伤害。
也就是说,我们学佛陀的八相成道,可以分成三块:前面的安乐道,我们知道佛陀是善业所感;从解脱道我们看到,佛陀知道这个快乐是不长久、不能当依止处的,只能暂时借用,所以佛陀选择了出家,修学解脱道。
这个解脱道,从前面的出家我们知道,在解脱道中,佛陀是亲近了印度当时的九十六种外道。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修苦行;第二个修禅定。这虽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消了佛陀不少的罪业,也调伏佛陀很多的烦恼,所以不妨是一个助道。我们知道佛陀十九岁出家,经过十一年,包括苦行跟禅定的修学,到了三十岁,他的因缘成熟时,即将从一种解脱无常、苦的思想,提升到一种真正空性的思想——他即将成佛。
我们看经文,他这个过程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六、成道相─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佛陀成佛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作身心的安住。这个身心的安住就是从“现五浊刹”到“跏趺而坐”,这个是第一段。
我们先解释第一段,佛陀是示现。佛陀本来是一个清净的法身,从这个清净法身里面,依他的大悲心,变现一个果报体,来到人世间陪我们成长,所以他是示现在五浊的恶世当中。
既然佛陀是示现来到人世间,那么他不能坏世间的假相,这个很重要!《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名、假相、假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一堂课说过,佛陀出生其实不需要父母的因缘,他随时可以变现一个果报体出来。但是要示现跟人世间一样,既然是示现,就要随顺众生,“示有尘垢””。既然他是一个血肉之躯,就有污垢,会流汗,所以就有洗澡的问题。他恒顺众生的相状,就示现身上有种种的污垢。我们知道佛陀当时在印度,他修苦行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就吃一麻一麦,根本没有时间洗澡。
在藏经上说,佛陀修了六年的苦行以后,他突然间觉悟一个道理,他想:众生贪着五欲的相状,这让一个人身心放逸,没办法修学圣道;但是你太过辛苦,搞得精神体力都不够,也不能修学圣道。所以他觉得,一个人要成就圣道,必须要走中庸的道路,你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快乐,但是也不能弄得自己身体太虚弱。这时佛陀觉悟到中庸之道,就离开了苦行林。
离开苦行林,他第一件事做什么呢?先洗澡,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净。因为他知道,他心中的道,菩提道即将出现。内心要清净,要先求色身的清净,所以他沐浴金流。这个金流就是尼连河。尼连河怎么叫金流呢?因为尼连河在古印度的时候,里面的沙是金色的,太阳照下去闪闪发光,所以叫金流。他洗完澡的时候,“天按树枝,得攀出池”。他那时太虚弱,爬不上岸,天人就把树枝压下来,让佛陀能够抓到,从尼连河里面慢慢地走出来。
走出来时,出现了一个非常吉祥的征兆:“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这时天上很多彩色的飞鸟,我们都知道动物有第六感,动物虽然不善于沟通,没有我们很复杂的语言,但是它有一种直觉,你看地震来时老鼠就知道了。那么佛陀即将成就大道,他那大功德即将出现,鸟类是知道的,所以这些鸟类就跟随佛陀慢慢地走上成佛的道场。这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征兆,来“表章功祚”,这个“祚”就是功德,来表达佛陀的功德。这种圆满的大功德即将成就,动物都受到他的感召。
“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这时有一个牧牛人,他把吉祥草(古代吉祥草是一种非常柔软、很有弹性的草),他帮佛陀把草铺在一块大石头上,我们叫作金刚座。就是一个大石头,佛陀要坐之前,牧牛人就把这个草先铺上去。这时佛陀就“结跏趺坐”。
我们补充一下,这期间佛陀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受了牧羊人的羊乳粥。他洗完澡以后,有一个牧羊人供养他羊乳粥,羊乳熬成的粥是比较稠的,像粥一样的羊乳粥。这时的佛陀洗完了澡,也吃了东西,身心安住,就是表示他的心已经寂静下来了,这是一个成道的方便。
再看第二段,“降伏魔道”。佛陀在成道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情:“奋大光明,使魔知之”。在藏经上说,佛陀在成道之前就思惟,三世诸佛要成道之前,都一定要做一个动作“降魔”,所以他必须遵守这个轨则。他用神通力让身体放光,让六欲天的天王——魔王知道,说:我要成道了,你要障碍我,趁现在赶紧过来。
我们知道,魔王的心情,当然是希望大家陪他在三界流转,如果有一个人要成佛,成佛以后要宣扬真理,这件事情魔王是不高兴的,所以魔王一定要阻碍这件事情——“魔率官属,而来逼试”。魔王就带了很多眷属,呵责佛陀说:太子,你现在不准坐在这个地方,赶紧起座,你要在这个地方,我就要伤害你了。
这时佛陀怎么做呢?“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陀用智慧的力量,这个智慧的力量我们解释一下。其实佛陀是用了两种方法,从藏经上说,用智慧跟慈悲。佛陀先用智慧开导魔王,他跟魔王说:“你是不能伤害我的,你过去生造了一座寺庙,而且那一生你很精进,持了八关斋戒,你有两种的善业力;但是你这个人贪爱生死,没有发菩提心,所以这个安乐的果报,跑到魔王的因缘去享受魔王的福业。”
佛陀说:“你就盖了一座寺庙、受持八关斋戒这么一点魔王的福报力。可是我生生世世行菩萨道,踏遍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块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你随便指一块土地,都有我曾经为了利益众生而舍生命的地方。”魔王不相信,说:“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佛陀说:“我说的话如果是真实的话,大地证明之。”佛陀以手按大地,这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证明佛陀说的话是对的。
但是魔王还是不相信,就使令魔军用箭射这个太子。佛陀先用智慧开导他,他不服从,佛陀就入慈心三昧,现出慈悲的光芒,慈悲无障碍,这时魔军的箭射到佛陀的身上,佛陀以大悲心感化,箭都变成莲花掉下来。这是佛陀的降魔,以智慧跟慈悲使令魔王降伏,这是在成佛之前他降魔的过程。
第三个是正式成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觉”。佛陀在安住并降魔以后,终于成就了微妙不可思议的道法。
这个微妙道法我们解释一下。有些道法不一定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比方说我们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罪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也没有什么高深。世间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个是很容易清楚的。无常,这个也没有什么高深,你只要心静下来,就会发觉你今天跟昨天不一样,小时候的你跟长大的你,身心世界都变化了,色身改变了,思想也改变了。只是我们执着有一个不变的我,那是你打妄想捏造出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