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19. 第18集《佛法修学概要》【2 / 2】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内心当中能够有三种认识:第一种,一切法是无常的;第二种,一切法是无我的;第三种,生命的终极目标是涅槃寂静的,那么表示你已经趋向解脱的功德了。

这三法印,一切外道论议所不能破坏。即便他有种种的言说也不能去转变;一切法的体性是无常无我,是涅槃的,就好像冷相,你不能把月亮的冷相转成太阳的热性。所以一切法无常无我的本性,是不能够去伤害的。即便你能够伤害虚空,也不可能改变三法印。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从安乐的水平提升到解脱的水平。

戊一、诸行无常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我们把它念一遍。

一、诸行无常

当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时,对人生的概念,是一种善恶的概念,就是我们要断恶修善,这是一种业力的思考,这时你顶多是个好人,但是跟你了生死没有绝对关系。

如果你要从生命的安乐提升到生命的解脱,那么你的智慧就要提升了,就不是从善恶,而是要开始思考空有的问题了。空有问题再上去就是真妄的问题,这个到了下堂课菩提道我们再说。

我们先讲解脱道。你开始要面对人生,不是只有善恶的业力而已,你必须要把人生空有的这一块厘清。你开始要戴着空有的眼镜来观照自己的身心世界了。要把“空”跟“有”厘清,首先你要有的第一个智慧,就是无常的概念——生命会变化。

我们一般人,早上看到自己的车子跟昨天长得很像,因为我昨天看是这样,今天看也是这样,后天再看还是这样,所以产生常见。那么慢慢慢慢地就产生自我概念,尤其是因缘变化少时容易产生这个常见。常见的结果就产生一种爱取。所以解脱道最重要的就是调伏爱取。首先调伏的是所爱取的相状,就是无常。我们要告诉自己,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我们把它作一个解释。“行”就是造作迁流,那么“诸行”就是一切的有为诸法,“常”就是恒常不变,就是我们会认为,欸,我昨天的房子跟今天的房子都一样,就产生一种常见。但事实上一切有为法的存在,当体是因缘和合而有的生灭法,因为它背后是由因缘和合的,它不是本来就有的,不管是物质的色法或精神的心法,都是生灭迁流的因果相续而显现,故名诸行无常。

其实诸行无常,我们前面讲出离心时也讲到诸行无常,套到人生来说有三个概念:

第一个,人生充满了痛苦。从无常的角度人生没有快乐,因为它给你不安稳,没有安全感,所有的快乐都在变化。就像经典上说,魔术师拿一块布,这块布今天变个兔子给你看,你看得很高兴,这块布明天就变成一只猫,后天变成一块石头,或者变成一团火,这块布是变来变去。所以在三界当中,对于这个果报体,我们是追求安稳的,但是事实上三界没有安稳的东西。

第二个,生命是无有止境的,它在无常变化当中,有一种相续的力量,因为业力的相续就让生命相续,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痛苦是没有结束的。只要你没有离开三界,痛苦就不会结束。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今生造了善业,来生得到福报就叫离苦得乐,这个没有究竟,只是吃个止痛药而已,你的病根在于轮回。所以从佛法三法印的角度,你没有离开轮回,根本谈不到快乐。就好像三界火宅,火燃烧时,你在墙角的地方喝杯咖啡,你还是没有离开三界的火宅,所以轮回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个,轮回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不可能从三界的痛苦得到任何启示,这种痛苦是白费的,你去地狱受刀山油锅的痛苦,出来以后没有让你更有智慧。

所以从轮回当中,我们可以知道无常。小乘的思想说无常,它在诠释什么?诠释苦谛!它只要讲诸行无常,就把整个三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所以声闻人从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开展出人生没有价值,轮回毫无意义。第一个,它给你痛苦;第二个,它欺骗你,欺诳性,它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第三个,你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毫无意义。所以声闻人为什么会把人生看得那么悲观?说悲观也好,其实他是非常地厌恶,主要就是从诸行无常开展出来,从无常得到很多的结论,它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无止境,且毫无意义。

我们在修行中遇到痛苦,但这个痛苦会转圜成一种增上的力量。而你在三界里的痛苦对你来说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诸行无常,等于是否定了整个身心世界的果报,让我们调伏对它的爱取,调伏所攀缘的相状,这是第一个。

戊二、诸法无我

第二个,断除能攀缘的心。能攀缘的心是什么?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攀缘外境;第二,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

我们看看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我们把它念一遍。

二、诸法无我

前面的诸行无常,是调伏我们对于外在因缘的执取。那么诸法无我,是调伏我们对内心世界的执取。首先我们先解释什么叫“我”,再来说明为什么是“无我”。

“我”有三层意思:真实、主宰、自在。特别是主宰,我们能够主导一切。但是,一切法的显现,其实是由因缘的业力显现出来,我们之所以受用一切,不是因为有个我,而是因为有业力来主导人生,这个就是诸法存在的规律。

净法是清净的因缘和合。你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你有修学信愿行的因缘,而显现出正念;那为什么我们流转生死呢?因为我们贪恋娑婆世界的果报,触动了有漏的业力。在染净法当中,没有一个真实主宰的自我可得,完全是因缘的力量在推动我们的生命,所以叫诸法无我。这个“我”的概念,它是遍布于五蕴:色、受、想、行、识。《楞严经》认为从了生死的角度——我们不讲成佛这么高的水平,而从临终正念的角度来看——你只要突破前面三个就过关了。色、受、想,它管的是三界的分段生死,行跟识管的是界外的变易生死,这一块我们不着急处理,到了净土再来处理,我们要调伏色蕴的自我、感受的自我、跟想蕴的自我这三个。

首先我们看看色身。我们可以主导色身吗?不可能!我们如果能够主导色身,我们会让色身不变老,但是做得到吗?做不到!所以色身不是我们主导的,是因缘来主导。

第二个,感受。你能够主导你的感受吗?也不可能。你受到痛苦的刺激,用针刺你一下,你就马上有痛苦的感受了,感受不能控制。

第三个,你的思考模式能够掌控吗?也不可以!你前生如果是男人,就是男人的思想;你今生变成女人,就是女人的思想。那你前生男人的思想跑到哪里去了?没有了!所以人生是不断地因缘变化,这就是水流思想,它不断地变化,没有主宰性。

在这个地方外道就提出质疑了,说如果我们的色、受、想,我们的色身感受跟想法,都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谁来造业,谁来得果报呢?外道意思就是说,因果一定要有一个自我,因为“我”去造业。这个业是谁造的?我造的嘛,一定要有一个恒常住、不变易的自我去造业。那么谁来得果报呢?也是我来得果报。所以外道质疑佛陀说,如果没有自我的概念,因果就不能建立了。

佛陀说,因果的思想,不一定要自我,不需要自我。你用你的心去造业,得果报时也是用心来得果报。你的心不断变化,所以你的果报也不断变化。每一个东西都在变化,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那么诸法无我,就使令一个人他的自我意识调伏以后,攀缘心就停下来了,变成寂静了。

我们一个人会造有漏的业力,一定是一种对立的思考,一定有个我相人相的思考。自我意识消灭以后,人生没有对立,直接从十二因缘里那个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整个生死轮回的开关全部关掉了,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最后生老病死灭了。

整个生死业力,有一个最重要的总开关,就是自我意识了。如果试着去调伏你的自我意识,临终时那个生死业力对你的干扰会降到最低。除了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以外,调伏自我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整个业力的带动、那个□□的转动,是由自我意识去推动的,它是整个业力的核心。

所以我们整个生命,全部都是你一念心去造业,然后由你来生那一念心去得果报,然后你再用来生那一念心去造业,再由第三生的心去得果报。看你那个心是男众的心,还是女众的心,然后你再用第三生的心去造业,由第四生的心去得果报,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

严格来说,流转三界中,是谁在流转?是一念心在流转。心造业,心去得果报。当然你这个心,过去心跟现在心不一样,现在心跟未来心也不一样,但是因为它的变化比较缓慢,而且相续性很强,它是剎那生剎那灭,所以我们以为有一个自我,其实是没有。这是一个流动的心去造业,然后一个流动的心得果报了。这是一种调伏自我的概念。

我们修行无常无我以后,最后的结果很重要,涅槃寂静,这是解脱道的一个很重要的相貌——寂静相。我们把它念一遍。

戊三、涅槃寂静

涅槃,它有寂灭的意思;有离系,这个“系”就是烦恼,烦恼会系缚我们,让我们觉得很躁动不安,不得自在;有无生意思,它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也就是说,这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修行人,透过无常无我两种的智慧,去照我们的身心世界,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当然不是大乘的究竟空,是小乘的我空,五蕴里面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么这时,内除三毒的烦恼,外脱三界轮回之苦,而证得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涅槃。

所有的烦恼,都一定有个对立的思考,一定是二元法、二分法。如果我们还是活在二分法的世界,有个我,有个你,那我们就很难避免造生死业。人生没有我跟你的差别,只是很多因缘互相的碰撞,如此而已。

那么彼此互相的碰撞,从佛法的角度彼此互相增上,让这个因缘不断地蜕变,往好的方向走。但是这个因缘当中没有一个自我,就是有很多的妄想。妄想当中,彼此先互相增上,把妄想的部分慢慢减少,把善根的心慢慢增加,最后心变成清净法身,变成寂灭涅槃,如此而已。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自我在里面。

所以,自我意识消除了以后,烦恼没有了,生死的业力没有了,生死的果报当然也没有了,涅槃就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了。永离苦恼,寂静安乐,故名涅槃寂静。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叫涅槃寂静。可能有些人还不是很懂。佛在世时,北印度有一个国家干旱,长时间没有下雨,这对古时候的农业社会是很严重的。所以国王就召集大臣来讨论。有智慧的大臣就说,我们应该找修道人来祈雨,天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只有用修道人修行的功力来跟天沟通才有办法。国王答应了,就把所有的修道人,包括佛弟子,包括外道都请来。

佛陀也答应了,派出了迦旃延尊者带了几个大阿罗汉,到了北印度去参加了祈雨的法会。当然外道也参加了,浩浩荡荡好几十个人。共同主持祈雨的法会。这里有三明、六通、八解脱的大阿罗汉。阿罗汉一入定,龙王肯定要买账的,所以龙王就乖乖地把雨下下来。

但有一个问题,这么多人在祈雨,不晓得这个赏金要赏给谁,不知道是谁有这种功力把雨给祈下来,国王又发愁了。大臣说:我们可以测试一下。有个有智慧的大臣说:我听说修行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德,他有一种寂静的力量。我们来测试一下谁有寂静的力量,谁就是这次祈雨的大功臣。

大臣就安排了两个饭局。第一个,请所有参加祈雨的修道人到一个马房去吃饭。这饭很粗糙,环境也很吵杂,外道就非常生气,把他骂一顿。而这些大阿罗汉寂静地走出来,什么话都没有说。第二次在皇宫请大家吃饭,环境非常好,饭菜也做得特别精致。外道就赞美有加,阿罗汉吃完以后,也是寂静地走出来。后来国王就把钱赏给了阿罗汉,因为他们心中有寂静的力量。

所以阿罗汉的心,他是“如鸟飞虚空,踪迹不可得”。我们一般人的心,就像那个强力胶,在唯识学上说,我们心跟外境接触时会“取”,会把那个心跟境黏在一起,叫作取或者叫住。圣人的心,看到外境时能够无住!他是寂静的,就是这种涅槃寂静乐。

好,我们作一个总结。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无我,观照生灭法。外调,对外境的爱取;内调,对自我的爱取。最后的结果,生灭的因缘结束以后,出现不生不灭的寂灭,这是究竟的快乐。你造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是一种不安稳的快乐,就像在三界起火燃烧当中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可破坏的。涅槃寂静乐是不可破坏的,你得到以后,永久受用。

我们从人天的安乐,要转成大乘的菩萨道,这个寂静乐很重要。它虽然不圆满,但是它是趋向大乘真空妙有很重要的一个过渡。诸位!我们要知道,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它是后后涵盖前前,它是一个系统上去的。

我们要把寂静的观念说一下。我们总是觉得人生要去追求才会有快乐,其实你是多事了。从《楞严经》的角度,你不追求,该有的快乐还是有,但是你自在,叫作不随妄转即能转物。就是说你不去追求它,它就会来追求你,是这个概念。这样讲你们听得懂吗?

我们为什么在三界里弄得焦头烂额,活得很不自在?其实你不能把所有的过失都推给业力,那占一半而已,是我们去执着它,弄得我们很被动,变成心随境转。其实“境”不能主导我们,是我们自己去攀缘它。

《楞严经》说,为什么佛陀那么自在呢?为什么佛陀他的心到了厕所,都能够把厕所的臭味转成甘露呢?他问阿难尊者为什么?佛陀说:因为我不为它所转,所以它就听我的,它就被我所转。佛陀在受马麦痛苦时马麦入佛陀的嘴巴,“入此人口,成甘露味”,为什么?

你们想想看,同样有一颗心,为什么他那个心能够如此地操作,我们却转不过来?我们内心的功能跟佛陀内心的功能,从潜在的功能来说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我们的内心操作错误,我们把内心用来攀缘,结果弄得自己很被动。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搞得全身是业障,这是我们错误的思考。

所以现在要导正我们的错误,就是当你不求时,你的人生慢慢可以去主导外境;你去求外境时,那就是外境来掌控你。所以,人生只有两种情况:看是人生来掌控你,还是你在掌控人生。就看你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这两种的差别,在于你对外境的追求。求得越多,人生就越被动,越不自在。

因此人生是有轨则的。你的心操作错误,就充满了业障,一念迷,生死浩然;你的心操作正确,一念悟,轮回顿息。如果我们把心当做一台机器的话,其实这台机器是很好用的。你看佛陀操作得很好,万德庄严;但是我们操作错误把自己弄得六道轮回。机器是相同的,我们的功能一点都没有减少。

我们学佛、成佛之道,虽然不可能马上做到,但是至少你要知道我们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能马上做到佛陀的操作方式,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一点。事出必有因,因为佛陀的心在跟外境接触时,他选择不迷、不取、不动,他安住在寂静。我们多事,我们去取,又创造另外一层业力,就在生死轮回中。所以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很重要!它可以把整个生死业力的开关关掉。

好,我们今天讲到这儿。现在我们把安乐道、解脱道,从离苦得乐的概念提升到涅槃寂静的概念,下一个概念就是真空妙有,是最高的境界。大乘的思考模式到底是什么?大乘佛法怎么操作它的内心世界的?它比二乘更高,不但是不攀缘,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思考,我们下一堂课再说。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