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44.第38集《佛法修学概要》【2 / 3】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目标是会引导你的过程的。这就是《法华经》所说的「为实施权」跟「开权显实」的两个道理。你把这个「为实施权」——实跟权这两个关键弄清楚了,你就知道什么是一佛乘。

丁二、为实施权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为实施权」。「实」是一种真实的功德,从佛法的角度,就是你最终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就是成佛。「权」就是这个过程,你用什么方法来调伏自己,来引导自己,这个就是权了。

那么实跟权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佛陀是用什么方式来为实施权,为了真实而施设权法。我们看这一段《法华经》的开示。

《法华经》云: :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我们来看看什么叫为实施权。先看看佛陀当初是怎么个做法。

释迦牟尼佛在为实施权之前,他引用过去佛的做法。就是说,不是我现在这样做,其实过去佛就是这样做了。说在「过去无数劫」当中,不是只有我释迦牟尼佛来到世间,曾经有无量无边的佛来到世间说法,乃至于灭度。那么这么多的「百千万亿种」的佛,其实数目是不可称量的。这些佛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呢他们以种种的因缘譬喻、种种的方便力,来演说种种的法相。比方说,佛陀讲,知道这个人容易造罪业,佛陀安立了三皈五戒的法相;这个人喜欢贪恋娑婆世界的感情,佛陀说了四谛十二因缘苦集灭道的法相。佛陀安立了很多很多的相状,来调伏我们,来引导我们。

那么这个相状是什么目的呢我们看最后这句话,很重要了!看一百页。佛陀在整个讲经的过程当中,创造了五戒的相状,四谛十二因缘的相状,乃至于六度的相状,那么这个相状到底为了什么呢「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其实佛陀的目的,是要我们能够融会贯通而趋向于佛道,这个很重要!

在经典上说,佛陀他自己成佛了来到世间,如果他给众生的只是一个人天的果报,只是一个二乘的涅槃,佛陀则堕入悭贪。说您成佛了,结果您送给众生的只有人天的快乐,只有二乘的涅槃,那佛陀您的心不平等,则诸佛堕入悭贪。

这就是佛教跟基督教不一样的地方。基督教没有人敢说,他以后有一天变成上帝,不敢这样讲。但是从佛陀的内心世界,他来到世间,他是希望能够让一切众生成佛的,这个很重要。就是说我们先不讲佛陀说了什么,我们先知道佛陀来到人世间,他心里是怎么想,他的内心世界怎么想的。他只有一个想法:怎么让一切有情成佛。所以佛陀没有悭贪,佛陀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众生,佛陀的内心本来是这样想的。

但是,佛陀既然这样想,您老人家就直接讲大乘法好了,为什么您要讲三皈五戒、四谛十二因缘,这个方便法门是怎么来的呢既然您要我们成佛,那您就应该只讲大乘法,但是为什么会开出这些方便法门呢

这个地方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从契理的角度,佛陀虽然是希望一切众生成佛,但是从现实面来看,一切世间天人这些众生,他内心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深心之所欲」,他各有各的希望,不是每一个人都想成佛,问题在这里。

佛陀只能够期望大家成佛,但是佛陀不能强迫众生成佛。你根本没有做佛的根机,你根本没有做佛的准备,那是不是这些人就应该放弃了呢你放弃了,他去学外道,更惨!所以佛陀怎么办呢「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佛陀只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开方便门,先进来再说。「先以欲鈎牵」,先满足你的希望。你跟他讲到净土去,他心不甘情不愿,他说:我在人世间还没有享受够。那没事,你先保住人天,慢慢慢慢地,你在人生中吃到痛苦了,你知道怕了,你再来往生。

所以佛教的多元化就是说,它有一个原则性的目标,但是它在目标当中,它也施设很多的阶梯让你来过渡,这就是为什么佛法有契理性跟契机性。这个地方就是说,佛陀必须以不同的(「异」就是不同)方便来帮助我们成佛。这样讲就是为实施权。「实」就是佛陀内心的本意,「权」就是众生的根机。佛陀必须面对现实,所以只好在一佛乘开出了五乘。

五乘它的缘起论就有不同。所以你会觉得佛陀说的话,有时候不把它一次就讲圆满,那是不能讲圆满,不是佛陀不把它讲圆满,因为你就是这种根机。比方说,佛陀面对人天乘的根机,佛陀告诉你: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业感缘起。你问佛陀说:人生的真理是什么业力!这就是真理。你把断恶修善做好了,你就是佛弟子了。因为你的根机就是这么回事,讲太高了你会排斥,所以只能讲业感缘起。

佛陀在讲人天乘法的时候,他不谈空性,更不谈真如。反正你只要知道:你从什么地方来将往哪里而去你从业力而来,你就往业力而去;你如果是从善业而来就往善业而去;如果是从罪业而来就往罪业而去。你人生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经常注意你的业力就够了,这是人天乘。

有一种人他的水平更高了。他知道人世间快乐中夹杂痛苦,「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他对人生的体悟更深了,佛陀就讲空性,无常无我,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所以佛陀在二乘法当中,处处消归空性。他不谈假观,也不讲功德庄严。他说你这个人只要把生死轮迴处理掉,你就是第一阿罗汉,第一波罗蜜了。佛陀在二乘经典里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赞叹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偏空涅槃的殊胜。二乘人起大欢喜开始修学,成就阿罗汉果,达到他的目的。这个是第二种人,追求解脱道的。

佛陀对一乘善根已经准备好的人讲大乘法门。说:弟子们!你一开始就要把目标设定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佛陀讲真如法性,告诉你「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你本来就有佛性,你本来就有权利把它开发出来,你流转生死是不应该的,是冤枉的。所以因地当中就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导归净土,最后圆成佛道。这种人根机够,佛陀讲出他内心的实话出来。

所以你会觉得经典里面处处矛盾,其实没有矛盾,因为佛陀应众生的机而说法。所以佛陀说法,你要从两个角度看:一个随智说,一个随情说。佛陀讲的话是从他自己理智的智慧里讲出来的,佛陀先不考虑众生的根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是佛陀随智说,这个是真实法。

佛陀有时候随情说,把众生根机的因缘考虑进来的时候,佛陀说:没关系,你五戒持好就不错了——随情说。这就是佛教为什么有那么多经典,就在这里,因为要随情说。那如果随理智来说,佛陀只要《法华经》、《楞严经》这两本经就够了,多一点再加一个净土,导归净土。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有些话是佛陀真实的本意,有些话是佛陀不得已讲出来的。现在你要把它挑出来,哪一句话是佛陀的本意,哪些话是因为考虑众生的因缘,佛陀不得已只好把自己真实的意义掩盖起来,然后为实施权,这是第一个情况。这是先讲讲古代的佛是这么做的。那这样做的理由就是因为众生本来就有很多希望,各有各的「深心之所欲」,所以只好先顺从众生的根机,这是第一个。

丁二、开权显实

第二个,等到因缘成熟以后,佛陀要做第二件事情,尤其是一个佛陀即将灭度的时候,他一定要讲《法华经》。一个佛陀不讲《法华经》,他没有做出这样的交代,我们就不知道佛陀讲这么多话,到底他前后的关系是什么。

在《法华经》上说,有些法佛陀是不说的。比方说,来到这个世间都是大乘种性的,他就不讲二乘种性了,二乘法他就不说了;有些众生他没有人天种性的,他人天法就不说了。但是十方诸佛一定要讲《法华经》,因为他没有做出《法华经》的交代,我们就不知道佛陀您讲这么多法,到底它有什么关系,它怎么贯穿你要用目标、用你的心力来带动法力,你的心是趋向于佛道,你修一切法都是趋向佛道。所以到了最后,佛陀一定要开权显实,把五乘的方便打开,显现出一佛乘的真实。其实佛陀只有一个目的,只有一个方向。

我们看《法华经》的说明。

《法华经》云: :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又云:「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我们来看,这个地方有两段,先看前面是讲到过去十方诸佛为了众生的根机,于一佛乘分别说五或者分别说三,那么现在佛陀讲到他自己。他说:舍利弗!我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亦复如是。我也要遵循古佛的规矩,要先为实施权然后再开权显实。首先我先为实施权,我需要先知道众生心中的希望。有些人心中他只希望能够成就人天果报;有些人是想要到二乘涅槃暂时休息;有些人是「正直捨方便」,这些过程我都不要,我「直趋无上道」。那么佛陀会先满足众生的好乐跟愿望,随他差别的本性——就是根机,用种种的因缘譬喻言辞来说法。这些说法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导一切众生成佛,究竟来说都是成佛。

为什么呢这句话很重要!他说:「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声闻人他听到的是四谛十二因缘也可以成佛这就是佛法巧妙的地方。从近处来看,我们看一个阿罗汉,他因地的时候,整天观不净、苦、无常、无我,把人世间讲得一文不值。他入了涅槃,他真的完全休息了吗没有!因为他学习的是佛陀所开示的教法,佛陀那个「乘」先带他到涅槃,但是那个法的力量还在。但如果你学外道;如果你没有学习佛法,你是独觉自己在山中打坐,「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你也成就阿罗汉,成就独觉了。那这个时候你就真的完全休息了,因为你没有遇到佛法。

但如果你是听佛陀说法,那个法进去以后,它第一步会先把你带到阿罗汉,但是这个法力量还在,它会在心中一直酝酿,阿罗汉会觉得好像自己还有事情没有做完,那个法会引导他继续从空出假,然后会继续地亲近诸佛,回小向大而成就佛道。

所以你要知道佛陀的高明。他给你一个系统,你吃下去的时候,他先满足你的愿望,但这个系统的力量还在,它没有消失掉。它满足愿望以后,你会知道自己不足,你自己会知道,因为那个佛陀的系统一进去以后,它会引导你:欸,好像还不够喔!你自己会乖乖地再去学佛。

佛陀的系统太高明。它有两个阶段性的力量:第一个,你先感受到它第一阶段的力量,就是先满足你的希望。等到你满足希望以后,它启动了第二个力量。不是你心中所要的,但是它会自己启动,它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引导你成佛。这是佛陀不可思议的地方。只要你是透过佛法学习的,你一定会成佛。不管你现在愿不愿意,你只要把这个法吃进去,他一定会让你成佛,你不要都不行!

所以他说:「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因为什么呢因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因为佛陀说的法只有一个目的——让一切众生成佛。那么佛陀在成就第一个系统,满足众生愿望的时候只是方便说,以假名字先满足你的愿望,但是它的能量还在,它会引导你继续往前走,「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这个「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在《法华经》,佛陀自己讲出一个小故事。

他说:在一个村庄,这个村庄非常贫穷,已经穷到没饭吃了。而且不是贫穷,很多病毒,死伤很多,饿死的、病死的很多。那大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有一个大智慧的长者站出来说:「我以前去旅行的时候,我亲近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有美好的饮食,有很多的珍宝,又没有这么多病毒,那是一个大安乐的地方,大安稳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

大家说:「好,我们跟您去,反正在这边待着,也是病死、饿死。」

那么大家就简单地把包包整理好,跟著这个大智慧的长者走。走著走著,他从这个地方到长者规定的目标有五百由旬。走到一百由旬的时候大家都忍着,到两百由旬的时候还忍着,到第三百由旬的时候忍不住了。有些人停下来了,说:「长者!我们不走了,没法子走,你要再走,我们就回去了。」他说:「好,好,不走,不走。」

这个时候长者就在旁边盖了一个小凉亭,把冷气也吹上,把饮食都准备好。他说:「不着急,我们不走了。真的不走,在这边休息一下。」等到大家饭也吃饱了,觉也睡足了,时间到的时候,这个大智慧的长者(佛陀)还带着他们继续往前走——成佛。/p>

也就是说,有些人是可以一步到位的。有些人成佛,他必须要阶段性地完成。这就是佛陀所谓的「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佛陀别无选择,因为众生有这个需要。也就是说,等到众生因缘成熟的时候,佛陀只好开权显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