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55章 三年困难好转【1 / 3】

弦歌雅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几个大人一听,都觉得十分有道理,葛舅妈更是直接开口夸奖说:“这孩子真聪明!难怪之前林敏还和我们夸呢!今天一见,还真是不一般。”

这么小的孩子,能操心那么多事,确实是很难得了。

林琳笑道:“那是,我大哥从不说虚的。秀宁聪明着呢!”

其他人也附和了几句,夸得邓秀宁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回到正题上,朱凤英说:“都换了也成,反正肉罐头也能放一些日子,不用担心坏了。”

肉都是朱凤英换回来扛回家的,林琳当然没意见。

晚上的时候,趁着夜色浓重,路上行人稀少,葛舅舅和他儿子就推着自行车,将几箱肉罐头送了过来,又把熏肉都带了回去。

等到邻居们再上门来,朱凤英就把肉罐头拿出来给她们看了:“这大冬天的,我也弄不来那么多肉,这是托了关系,换了一些回来过年的。你们要是觉得可以,就依旧用粮票布票之类的来换。不喜欢的,我也没别的办法了。”

话是这样说,可是这时候哪有那么多可以挑剔的,见朱凤英愿意换的,许多人立马就回家拿票和钱,和她换肉罐头了。

这样小半天就换出了一箱多,朱凤英顿时感觉压力不小,赶紧算了算数目,给自家留下了一两箱,给还没来及找自己的、关系亲密的邻居留了一些,就所剩无几了。

除了肉,糖、布、油之类的,都是家庭主妇们要为过年操心的。

这个年注定会过得不太丰盛,但大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想方设法也要把这年过得隆重一些。

到了年三十儿,邓奎先就给了邓秀宁一个油纸包:“你的新年礼物!”

邓秀宁接过纸包,捏了捏,说:“是一本书?什么书呀?”

邓奎先不肯说,只催促说:“你打开看看!”

邓秀宁把油纸包拆开,就看到里面竟然是一本《毛选》,而且是最新出的第四卷!

“啊!我才从报纸上看到消息,你就给我买回来了!爹你太厉害了吧!”

看着女儿高兴的样子,邓奎先也颇为得意,说:“是我同学有亲戚在书店工作,我替人家打扫卫生一周,他帮我买了这本书!这样你

又有一整套了。”

邓秀宁高兴地点了点头,蹦起来搂了一下邓奎先的脖子,亲爹真是太懂她了。

尽管前面三本《毛选》她还读的磕磕巴巴的,还没完全读完,但是有了这样一本书,她的一套书才算是齐全了,才让人感觉到圆满了。

相对于邓秀宁还能收到新年礼物,堂弟堂妹除了一身新衣服和一些压岁钱,就没别的了。

衣服是旧衣服改的,加了点邓秀宁的巧思,还有朱凤英不吝啬棉花,做得十分厚实又好看,比不上邓秀宁全新的布料和全新的棉花,但相对于别家没有新衣服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好多了。至于压岁钱,金额上和邓秀宁也是差许多的。

家里的三个大人十分默契地,制造出了这样一种落差,堂弟堂妹可能是因为年纪小,还不太懂什么公平之类的。现在每天能吃饱穿暖,偶尔还能吃点糖和饼干之类的,就觉得很美了。

见两个小屁孩满心满眼就是吃和玩,没有多少心眼的样子,邓秀宁也放心了不少。要是来个黄梨那样的,她能烦死去。

这个年过的不算富足,但温馨快乐,再加上常有新政策的消息下来,国家为了缓解国内饥荒和旱情,不仅大力减少了粮食出口,还努力在国际粮食市场上购买粮食,以满足国内民众需求。

等到开年的时候,气候条件并未有多少缓解,但是上头下来的政策,连邓秀宁这个小学生都感觉到了。因为国家要求的就是保障老人小孩孕妇等弱势群体的粮食和营养,号召年轻力壮的人们,为了国家勒一勒裤腰带,把难关度过去。

到了开春种粮食的时候,各地的人民公社也发动了起来。

既然天不下雨,那么就自己想办法,靠近河流湖泊的,就从这些地方引水源,没有河流湖泊可以靠的,就开始挖地下水,尽可能地保证粮食的用水。

邓秀宁和朱凤英去魏玉花家,和她们约着去山上采野菜的时候,听了一耳朵生产上的事儿。朱凤英也爱聊这些,她种了一辈子的地,最感兴趣的,最能说得上话的,也就是这个话题了。

听着魏玉花等人的话,朱凤英也深觉如今种地不容易。

“可是啊,就算是再难,咱们也得去干不是?总

不能守着那么大块地,把人给饿死了。”朱凤英说。

魏玉花手上忙活个不停,嘴皮子上也没落下:“可不是嘛?当年打仗,种了一片田就快收了,鬼子一来,就全都烧没了。现在没鬼子没国民党,难道还能给饿死不成?”

邓秀宁突然觉得,她们这些朴实的劳动人民,只要脚踩着土地的时候,心里就有无限的希望,就会十分乐观。

“不仅自个儿吃,还要给毛主席种!我听人说,□□已经好几个月没吃肉了,报纸上头写的。主席都不吃肉了,咱们偶尔还能填上一两口呢!”

“哎呀!真的啊?”魏玉花等人可吃惊地不行。

主席多大的官啊,他想吃肉还不简单,

他不吃,肯定是因为他不肯吃呗。

朱凤英说:“那还能有假?报纸上写的呢!听说是问的警卫员。要是可以,我倒是想把家里的肉罐头给主席送过去!”

就着这个事儿,大家热烈地议论了起来。

邓秀宁身处其中,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对那位老人的崇敬和关切。像她们这种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才会那样发自内心的感激改变着一切的人吧。

想到儿子说过的,毛主席是最伟大的人,邓秀宁心里也是微微发热的。

就邓秀宁自己的感觉来说,这一次的情况,应该是比上一世好一些的,至少上头不仅没有逼着交粮食了,还发了粮食下来,这样应该会减少因为没吃的而饿死人的情况了。

这段时间,邓秀宁就特别关注报纸上的新闻,还有广播里的消息。

听说中央工作组坐在各地巡视,检查各地的粮仓,以及粮食发放情况,指导各地的农业生产的消息,她就更觉得事情要好很多了。

日子一路安安稳稳地到了年底时,邓秀宁发现,饥荒的状况确实有一些缓解。最直观的感受是,粮食的供应增加,食堂里打来的粥是越来越稠了。状况差的时候,食堂里的粥清得能照出影子来。

粮食情况有所改善,从各处投奔到军属区的亲戚们,也开始陆陆续续返回去了。

邓秀宁家里,也说起了堂弟和堂妹的事儿。

养了这两个孩子差不多一年,他们倒还好,都是懵懂的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