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是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在加密后,传递机密消息。
所以他们群策群力,解决这种加密方式所遇到的问题。
最难的地方是重码,所以有人提出,换一种汉字和数字的对应方法不就行了。但是一时之间,没有人能提出比四角号码更好的对应方法。
有人提议用部首检字法对应,提议把0001对应“一”、0002对应“丁”、0003对应“七”……按照部首和笔画,一个字一个字排下去。
这个办法,类似后世的中文电码。这种最初由法国人制定的对应方法,在后世一直被沿用下去。
但是放在大明,毫无疑问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有四角号码检字法的情况下,所有人都觉得这种无理码实在太难记了——
难道要让每个情报员,都背下几千个文字对应的数字码?
他们都认为不如在四角号码的基础上修改,把重码的字另外排,让情报员只需要背诵重码。
朱由检同样也赞同这点,他的想法是这样在培养情报员和检字员的时候,是用一套体系。未来情报员退役后,能够很方便地转为检字人员。情报员不足的时候,也能从检字人员中挑选。
所以,交流之后的意见是,优化四角号码检字法,尽量减少在规范字中出现重码。
实在无法避免的,则用周围空缺的、没有对应文字的四位数字,对应那些重码。
不属于规范字的,不设定四位数字对应。
例如8073对应的“公、衾、食、饟”四字,可以规定8073对应最常用的“公”字,“衾”和“食”两个字用周围的8072、8075对应。
“饟”字因为不常用,而且可以用“餉”字替代,被群臣踢出了规范字。原本根据十三经制定规范字的做法,也因此得到改变——
十三经中笔画很多的生僻字,大多在重新制定规范字表时被踢了出去,用别的字替代。
这些非规范字,后来在收录所有文字的字典中,根据四角号码检字法,设置了五位数字对应。除了专门钻研文字的人之外,很少有人了解。
朱由检同意了这个办法,继续让张瑞图、孟绍虞牵头,对四角号码检字法进行修缮。
同时他再次提出,一定要在规范字里面挑选出常用字,尽量用常用字传递情报。这样情报员的培养,应该会容易点——
目前的七千多规范字,对情报员来说记忆量还是太大了,培养成本很高。如果能降低到掌握两三千常用字,要求就低多了。
朱由检要求用密码发消息时,尽量使用常用字。
甚至,他还提出了更改一些字的偏旁,用以减少重码。
例如把“食”字作为偏旁时简化为“饣”,“言”字作为偏旁时简化为“讠”。
用改变字形的方式,减少重码出现。
这个办法提醒了群臣,他们提出用草书上使用的一些简化字,改变字形的方法。例如把“長”简化为“长”,能改变张、帐等字的外形。
总之,张瑞图和孟绍虞制定的第一版印刷通用规范字表,还没有正式推广,就面临被修改的结局。
很多有兴趣的臣子还主动请缨,参与第二版规范字表制定。
朱由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并且让这些人根据五笔输入法,制定五笔检字法——
用四个不同的字母,和汉字一一对应。
这是他之前就提出过的,但是没有被重视。
如今再次提出,群臣都发现了五笔的优势:
重码非常之少,用四个字母就能对应所有文字。
毕竟四位字母有26x26x26x26=456976种组合,远比四位数字的10x10x10x10=10000的组合范围大。
梅膺祚编撰的《字汇》收录了33179个字,用四位数字必然无法对应起来。但是用五笔能轻松对应,而且还很少出现重码。
来了兴趣的群臣,开始根据皇帝提出的五笔输入法规律,制定五笔检字法。把每个文字都进行拆解,或者对皇帝提出的字根进行修改,或者改变不符合字根的文字。
可以说,第二版规范字表在群臣的群策群力下,更加规范完善。也因此用了很久,未来几乎没大改变。
即使后来进入信息时代,也没有出现汉字输入的难题。甚至中文打字机,早在进入信息时代前就出现——
这种打字机,最初还是在朱由检提点下、由锦衣卫军匠发明的,用于翻译数字码。
可以在输入四位数字码后,打印出对应的文字。
这样情报员在收到数字码后,就能输入打字机,打印出相应的消息。不用再苦思数字码对应的汉字,也避免因为记忆错误,有可能出现的翻译错误。
只是因为这种打字机最初很复杂,体积也非常大,并没有得到普及。
后来被简化降低成本后,才逐渐得到推广,成为文字工作者必备。
加法机、差分机也是如此,最初都是在朱由检提点下,锦衣卫为了方便加密和解密,组织军匠研制。
后来逐渐用于其它方面,带动计算机器发展。
可以说,密码学的发展,引出了很多新事物。
朱由检更看重的旗语和灯语,也因此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