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之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早年时期
卢象升生于万历二十八年三月四日(1600年4月16日),出生在一个位于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的乡绅家庭。他是唐代着名诗人卢照邻的后裔,其祖先卢湛在南宋时期因在宜兴担任县令而从浙江鄞县迁居至宜兴茗岭,因此被称为“茗岭卢氏”。卢象升的祖父卢立志后来又迁居到了张渚镇。卢象升本人肤色白皙,身材瘦削,臂膀上有一根异常粗大的骨头,这使得他拥有异于常人的力量。
少年时期的卢象升在当时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他的同学们大多专注于科举考试的学习,而他则在准备科举的同时,还广泛涉猎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于古代杰出将相和名臣的事迹情有独钟。他对张巡和岳飞等忠臣良将的故事尤其感兴趣,并立志要做一个像他们那样为国为民的人。
天启元年(1621年),卢象升在应天乡试中一举成名,考中了举人。随后,在天启二年(1622年)的殿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二甲二十五名,被赐予进士出身。之后,他在兵部进行了为期一段时间的实习。
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卢象升被正式任命为户部贵州司主事。八月,他开始督导临清仓的工作,这一职责持续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卢象升展现了出色的行政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盈余资金,并清偿了大量的欠款。这些成就让他在考核中多次被评为最高等级,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评价。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卢象升晋升为户部山西司员外郎,依旧负责临清仓的管理工作。同年同月,他又被提升为大名知府,并在六月正式接任该职务。在任期间,他始终遵循“清慎勤”这三个字的原则来要求自己,即清廉、谨慎、勤勉。在当时,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但卢象升始终保持独立的态度,从未向魏忠贤请托或献媚。当山东巡抚李精白为了讨好魏忠贤而修建生祠并邀请官员们前来签名时,卢象升坚决拒绝参与这一活动。此外,他还与东林党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因此在后来被编入《东林列传》之中,成为了东林党的一员。
二、崭露头角
崇祯元年(1628年),卢象升在大名府展现了卓越的治理才能。正月,他巧妙设计,成功擒获了被称为“巨盗”的马翩翩。同年冬天,因在征收辽饷方面表现出色,他被晋升了一级。这些成就为他在官场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率领清军绕过袁崇焕坚守的关宁锦防线,从大安口等处突入关内,威胁京师,引发了着名的“己巳之变”。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卢象升迅速行动,招募了三千人前往京城勤王,为保卫京师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清军撤退后,他又回到了大名府继续任职。
崇祯三年(1630年),卢象升被擢升为山东布政使右参政,负责整饬大名兵备道,管辖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当时,太行、恒山一带出现了不少所谓的“盗贼”,卢象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其蔓延。他组织民兵,抽集壮丁,并训练乡勇,这些民兵后来被称为“天雄军”。
崇祯四年(1631年),卢象升的政绩逐渐被崇祯帝所了解,皇帝决定给予他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这一年九月,他被加封为山东按察使衔,仍然担任大名兵备道。在此期间,他根据地形特点,在高处建设堡垒,在低洼地带挖掘壕沟,并分发守御器械给百姓,有效地保障了地方的安全。
崇祯六年(1633年),卢象升在对抗农民军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正月,山西的农民军侵入北直隶,占领了临城西山。卢象升指挥军队,连续击败了农民军。他不仅亲自上阵,还利用战术优势,如在莽林中设下埋伏,以伏击农民军。三月,农民军攻打临洺县时,卢象升及时增援,在摩天岭将其击退。四月,农民军围困游击董维坤于冷水村,卢象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农民军,并在青龙冈再次取得胜利。这一系列战斗迫使农民军撤退至武安,而那里已经超出了卢象升的管辖范围。据统计,卢象升在这次战斗中先后斩杀了农民军的十一位首领,并歼灭了大量敌军,还收降和遣返了两万名男女群众。
卢象升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即使自己的坐骑被农民军的兵刃击中也不退缩。有一次,在追赶农民军时,他被箭射中额头,又一支箭射死了他的仆夫,但卢象升提刀更加勇猛作战。农民军见到此景,纷纷逃跑,相互告诫不要招惹卢象升。因为他的英勇表现,农民军给他起了“卢阎王”的绰号,一听说卢象升的名字就避之不及。他的名声也因此大振。
三、督军平乱
崇祯七年(1634年),卢象升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接替蒋允仪,负责应对进入湖广地区的农民军。上任后,他提出了“十议”和“八则”,旨在集思广益,稳定民心。五月,农民军从四川返回湖广,驻扎在黄龙滩。卢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合作,分路夹击农民军,在多个地点连续取得胜利,几乎消灭了汉江以南的所有农民军。十二月,农民军进攻郧阳,卢象升再次成功击退他们,并促使农民军北上南阳一带。他还向朝廷申请增兵、减税、修城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稳定了郧阳的局面。
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卢象升出任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驻军襄樊,负责堵截农民军。随着农民军势力的增强,朝廷在八月设立了“五省总理”的职位,卢象升被任命为五省总理,统辖南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五省军务,并被赐予尚方宝剑,与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共同负责围剿农民军。卢象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平寇十要”和“三大机宜”,获得了朝廷的支持。
同年十一月,卢象升得知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欲侵犯显陵,遂迅速调兵追击至汝州。经过昼夜激战,卢象升的军队最终击败农民军,斩首数百,并俘虏多名敌军将领。十二月,农民军攻占光州南城,卢象升率军追至信阳,在确山再次击败农民军。基于这些战绩,卢象升被崇祯帝委以更大的责任,管理山西、陕西军务,并成为“七省总理”。在此期间,卢象升以身作则,鼓舞士气,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护。
崇祯九年(1636年),卢象升在凤阳召集众将,提出了改革军饷供给、调整兵力部署等建议,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军攻陷含山、和州,进围滁州。卢象升派遣总兵祖宽等人连夜支援,并亲自率领杨世恩的部队分道进击,在滁州城东五里桥与农民军激战,成功击败农民军,斩杀敌军将领摇天动。二月,卢象升的部队在龙山谷熟集遭遇农民军,虽遭受一定损失,但农民军也被迫转移至登封与伊洛、嵩山一带的农民军会合。
在南阳,卢象升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派遣祖大乐守汝宁、祖宽守邓州,并亲自率军追击李自成。但由于其他将领的失误,农民军得以逃脱并进入郧阳山区。卢象升随后组织了新的围剿行动,但辽东骑兵在险要地带作战不利,加之军饷短缺,使得局面变得复杂。在此背景下,卢象升与洪承畴商议后,决定将辽东骑兵调往关中地区,以适应更广阔的战场环境。
六月,农民军攻破郧西诸县,进攻襄阳,王梦尹向卢象升求援。卢象升随即渡过淅河,南下湖广,继续追剿农民军,并对唐王府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参劾。
四、镇守宣大
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清军第四次入塞劫掠,威胁京师,史称“丙子之变”。卢象升奉调入京勤王,九月抵达京城时,清军已经撤退。卢象升随即出塞,成功解救了七千多名被俘虏的民众,并在木叶山与清军交锋后返回。鉴于卢象升在之前的军事行动中表现出色,崇祯帝决定让他取代梁廷栋,负责镇守宣府、大同一带。九月二十二日,卢象升被任命为宣大总督,兼任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并第二次被赐予尚方宝剑。卢象升于十月初一日在居庸关正式就任,之后驻扎在阳和(今山西阳高)。
卢象升到北方后,河南、湖广一带的农民军趁机迅速发展,但这并未影响他在宣大地区的军事部署。上任后,卢象升大力推行屯田政策,甚至亲自参与耕种以鼓励农民。在他的领导下,军屯面积达到了三十万亩,储存了二十多万石谷米,并额外储备了四万多石谷物。这些成就得到了崇祯帝的高度赞赏,他指示其他边疆重镇效仿宣府和大同的做法。
卢象升还改变了以往封疆大吏出行时清道的传统做法,选择微服巡边,直接从基层士兵那里获取关于边防的真实信息,以便做出更精准的决策。此外,他还开放了杀胡口等处的马市,从卜(土默特)、哈(喀尔喀)等蒙古部落购买战马,并试图利用这些部落的力量来牵制清朝,以增强边防实力。
崇祯十年(1637年)春天,卢象升听说宣府地区出现战警,当即在夜间骑马赶往天城。此时,各地的战报不断传来,报告称蒙古首领乞炭率领的骑兵横排四十里大举而来。卢象升判断这是大规模的入侵,并推测敌军可能是想向东侵犯云阳、晋阳,诱使宣府的明军集中于此,然后趁虚而入。据此,他命令云阳、晋阳的部队按兵不动,自己则带领部队驻扎在右卫,告诫边防官员不要轻易开战。
与敌人相持了一个月后,卢象升认为敌军已经懈怠,可以发起反击。他通过侦察发现敌军距离防护墙只有六十里,于是秘密调集云阳部队西进,宣府军队东进,自己则亲自率领部队坐镇子午,从羊房堡出发,约定了决战的时间。乞炭得知卢象升的部署后,立即撤退。卢象升在阳和驻军,使乞炭不敢再来骚扰边界。
五、主战抗清
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皇太极亲征骚扰归化城的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素巴第,并在途中向明朝边臣致书要求“讲和开市”。卢象升对此坚决反对,强调“他夷可抚,东虏断断不宜轻抚”,并对皇太极严阵以待。同年四月十八日,卢象升的父亲卢国霦在阳和探望卢象升后返乡途中去世。五月,卢象升得知父丧的消息,悲痛欲绝,连续上书七次,请求丁忧守制。崇祯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任命原来的宣府巡抚陈新甲为新的宣大总督,令卢象升穿着丧服等待交接。七月,崇祯帝晋升卢象升为兵部尚书,继续负责防秋重任。
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任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以及贝勒杜度等人为副将,分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长城而入,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长城而入,两军在京郊通州会师,引发“戊寅之变”。
当时,卢象升刚刚与陈新甲完成交接,但朝臣们都推荐他来抵御清兵。于是崇祯帝命令卢象升率领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被赐予尚方剑。卢象升听到消息后,伏地痛哭,请求解任,但崇祯帝没有答应。十月初四日黎明,崇祯帝在建极殿后的平台召见卢象升。卢象升针对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主抚(即主和)之议,对崇祯帝说:“皇上命臣督师,臣意主战!”崇祯帝面色一变,随后表示朝廷并未言抚,这是外界的议论,并提醒卢象升在对清作战时不要像围剿农民军那样身先士卒。随后,崇祯帝又命卢象升与杨嗣昌和关宁总监高起潜等人在安定门开会,卢象升大谈主战,满座沉默,只有司礼太监曹化淳说:“毕竟卢老先生是正论!”十月初五日,崇祯帝拿出内帑金犒师,卢象升出城到昌平领兵,杨嗣昌前去送他,并私下告诫卢象升“无浪战”。到了昌平后,崇祯帝又派人赐给卢象升银币、御马等物,卢象升感叹朝廷态度坚决,但杨嗣昌却持和议,坚定了主战之心。
卢象升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命令各将领挑选三百精兵,准备在十月十五日半夜分四路十面偷袭牛栏清营。十月十二日夜,他接到驻通州的总监高起潜的信,信中反对夜袭,且提前把卢象升麾下的总兵陈国威调往东路。卢象升感到十分沮丧,认为这是高起潜和杨嗣昌合伙阻止他的行动。十月十四日,卢象升在巩华城誓师,慷慨陈词,泣如雨下。当晚,他接到杨嗣昌的揭帖,说清军已南下,要他去通州面见高起潜。卢象升认为这是杨、高两人合伙阻止他的偷袭行动,夜不能寐。十五日,卢象升率兵至顺义,对清军展开袭击,先胜后败。十七日,杨嗣昌亲自出城到卢象升军营,卢象升斥责杨嗣昌“沮师养寇之罪”,杨嗣昌则逼卢象升对他用尚方宝剑,结果双方闹了个不欢而散。之后,杨嗣昌回城并与卢象升互通书信,约定以大局为重。
十月十九日,卢象升与高起潜在安定门商议战略,他仍主张主动出击,但高起潜以野战是清军所长为由反对。此次会议后,卢象升一度考虑请求让陈新甲代替自己,但被幕客许德士劝阻,担心此举正好符合杨嗣昌的意图,因为陈新甲是杨嗣昌的人,必然会主和。卢象升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并致函杨嗣昌表示自己将继续战斗。
六、战死贾庄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初九日,卢象升进据保定,指挥军队与清军在庆都(今河北望都)展开激战,斩杀清军三百人。然而,由于军中缺乏粮饷,卢象升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清宛县令左其人、真定巡抚张其平都拒绝为其运送粮饷,即使卢象升紧急向兵部求援也未能得到回应。监军太监方正化秘密上疏弹劾卢象升“縻饷逗留”,导致崇祯帝对卢象升产生不满。
随着京畿地区的失守,包括真定、河间等十几个州县相继落入清军之手,甚至致仕重臣孙承宗也在战乱中遇难。内阁首辅刘宇亮请求亲自前往前线督察军情,以减轻皇帝的忧虑。崇祯帝随即下令革除卢象升职务,由刘宇亮代之总督天下兵马。然而,在杨嗣昌的坚持下,崇祯帝虽然收回成命,但仍剥夺了卢象升的兵部尚书职位,降为侍郎衔督师,要求他戴罪立功。
到了十二月,卢象升的实际掌控兵力仅剩五千人(一说七千人)。他曾任职的大名等三府父老建议他南下大名等地招募新兵,但卢象升不愿放弃前线,也不愿意连累大名等地的百姓,因此拒绝了这一提议。十二月十日,卢象升率军进驻钜鹿贾庄,当地生员姚东照捐赠七百斛粮食,使军心稍振。高起潜此时驻扎在鸡泽,距离贾庄五十里,指挥着关宁铁骑。卢象升派人联络,希望能够次日清晨联合对抗清军。但高起潜未应允,并向东撤退至临清。
十二月十一日早晨,卢象升决心赴死,走出营帐向四方拜别,激励部下说:“吾与将士同受国恩,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士兵们无不泪如雨下。随后,卢象升率师出征,在蒿水桥遭遇清军,经过一天激战,双方均有重大伤亡。当夜,卢象升回到营地。
十二日清晨,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贾庄大本营。面对重重包围,卢象升指挥士兵布置防线,使用巨炮、弩矢迎敌,士兵们拼死抵抗。午后,明军炮矢耗尽,与清军展开了肉搏战。在清军的猛烈攻势下,明军伤亡惨重。虎大威试图挽住卢象升的马,劝他突围,但卢象升坚决地说:“将军死绥,有前无却!”随即冲入清军之中。卢象升身中数箭数刀,最终英勇牺牲。
卢象升阵亡的第二天,死讯尚未传到京师,崇祯帝仍在指责卢象升“侦探不明,调度无方”。十二月十五日,副总兵刘钦找到了卢象升的遗体,并将其运至真定东关。卢象升遗体被发现时怒目圆睁,宛如生前。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民众为卢象升的死讯哀痛不已,许多人因悲痛过度而病逝。直到杨嗣昌确认卢象升的死讯后,朝廷才开始处理卢象升的身后事。尽管卢象升家属请求褒恤,但崇祯帝最初并未同意。直至杨嗣昌去世后,崇祯帝才追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并赐予祭葬。南明弘光年间,追谥卢象升为忠烈。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卢象升被追赠“忠肃”的谥号。
结语
卢象升的一生,是对明朝末年动荡局势最真实的写照。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更是一位忠诚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