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357章 崖山怒海【1 / 1】

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六四:贞吉,升阶。

坚持下去吉利,踩着台阶上升。

南宋已如风中残烛,随时都会熄灭。一个行将没落的王朝,还值得这么苦苦坚持下去吗?

有志之士不会考虑是否值得,不会考虑是否必要,不会考虑个人得失,道之所存,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所以司马迁说,死有轻如鸿毛,有重如泰山。舍生取义、以身殉国者,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他们的生命虽然终止,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美名会千古流传。

这种美名,比踩着台阶步步高升还要来得踏实,来得坚固。

对于宋末三杰来说,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张世杰和陆秀夫同样名垂青史。

宋端宗落海受惊病死时,群臣一度想趁机做鸟兽散。陆秀夫劝阻他们说:先帝还有一个儿子在,他该怎么办呢?古人曾以一旅成就中兴,如今我们百官尚在,部旅数万,难道不能凭此振兴吗?

他们拥立少帝赵昺登基,以陆秀夫为左丞相,负责筹措军旅,调集工役。张世杰则官拜少傅、枢密副使,进爵越国公,掌管南宋兵马,与在外募兵抗敌的文天祥互为呼应。

当时君臣流亡海滨,杨太后垂帘听政,已无复当年威仪。但陆秀夫始终端持手板,恪守臣子位份每每凄然泪下,连衣服都被湿透。

公元1279年,元军主帅张弘范兵抵岭南,于宋军相会于崖山。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的南崖门镇,是珠江三角洲支流之一的潭江边的一个小山丘,对岸是临江对出的汤瓶山。两山相对如石门,江面到此陡然收窄,形成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崖门。

两岸旌旗蔽日,江中千帆待发,江水奔涌入海,海天之际风云变幻。

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大战一触即发。

有人劝张世杰先行占据出海口,如此进可攻退可守。

张世杰断然拒绝,他深知连年寄居海上,绝无胜理,不如在此与蒙军既决胜负,也分生死。

只可惜,张世杰虽有赴死之志,却无领军之才。他的战略方向不算错,但战术布置却错上加错。

他下令焚毁陆地上的所有宫殿、房屋和据点,将一千多艘大船连结起来做成水寨,将少帝赵昺的龙舟拱卫在战船正中,以示同进同退、破釜沉舟之意。

张世杰结连环船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有人私自驾船出逃,但他显然忘记了三国赤壁之战时曹操之败,正在于连船成寨。

他的做法比曹操更加愚蠢。

曹魏大军来自北方,曹操将大船连成一体后宽可走马,恰好可以发挥北方步骑兵的优势。

而张世杰此举不仅留下了火攻隐患,而且恰好丢失了南方水军的机动性优势,分明是以己之短攻彼所长。

元军果然仿效东吴,用小船装满茅草和火油,纵火冲向宋船。

幸好张世杰并非没有准备。宋船外部全部涂上了泥土,而且每条船上还横放着一根巨长的木头,专门用于抵御火攻。

元军眼见火攻不成,果然以水师封锁出海口,又以陆军阻断宋军取水和砍柴的道路,困而不攻。宋军只能啃干粮,喝海水,很多人因此上吐下泻,精神和体力极度疲乏。

与此同时,各路元军长驱直入,相继抵达崖山,对南宋流亡政府形成合围之势。

此消彼长之下,宋军形势越发危急。在退无可退之际,张世杰被迫主动与元军血战。

但是元军将士久经战阵,军事素养显然更高。他们连战连捷,步步逼近中军。张世杰见大势已去,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夜晚派小船到宋少帝处,想要带他突出重围。但陆秀夫害怕少帝被人出卖,或被元军俘虏,坚持不让他登船。张世杰于是割断拴船的大绳,只带着十一艘大船护送杨太后冲出包围圈。

主帅遁逃,崖山很快被攻破。陆秀夫见无力脱身,狠心背起少帝,逼着妻子儿女一起投身怒海,顷刻间没入波涛,无影无踪。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和将士见状,哭声震天,十余万人相继投海殉国,史称崖山之变。七天之后,浮尸出于海者十余万人。

宋朝灭亡,历南北两朝三八二十年。

陆秀夫背负宋少帝蹈海殉国的消息传出,张世杰悲痛欲绝。他本拟保护杨太妃继续逃难,再寻找赵宋后代以续正统。但是杨太妃在听说少帝赵昺投海自杀后万念俱灰,趁人不备也赴海自杀。

其时海上台风再起,张世杰将她葬在海边后登上楼船,向天祭香遥拜哭道:“我能做的事都已做尽,现在到了这个地步,不是天意吗?”在泼天大风雨中,他任由台风摧毁大船,溺死在平章山下(今广东阳江西南海面)。

史称“舟遂覆,世杰溺,宋亡。”将其视为宋朝覆灭的象征。

从战术层面来看,张世杰、陆秀夫指挥失当,对崖山海战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孤勇节烈,千百年后仍然令人为之血脉贲张。

陆秀夫携少帝蹈海赴死,十万军民与元军血战不降,使崖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座精神丰碑。时至今日,人们只要谈及崖山海战,总是忍不住热血澎湃而心有戚戚。

当年周总理在视察崖山时说:“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宋人的尊严与风骨,宋人的风雅和礼仪,如今已成为历史,但他们刻入中华民族骨子里爱国和不屈的基因,至今代代传承。

我们在为宋朝惋惜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元朝代宋而建立大统一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新生的元朝立朝不过区区百年,但也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它有力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交流融合,拓展了中国的疆域规模,继而奠定了元、明、清三代六百多年的长期统一局面,巩固和发展了中国多民族并存的国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