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南小说网

第425章 宁夏之役和平壤之战【1 / 1】

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丰卦六爻也讲述了明朝后期的内廷纷扰和边境纷争。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刘备与诸葛亮的故事,就是贤臣遇明主,携手赢得千秋美名的典范。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君臣相宜,携手底定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建立蜀汉政权,力保境内四十余年无战事。

当年诸葛亮出山时,他的老师司马徽叹息道“卧龙虽得名主,但不得其时。”诸葛亮六伐中原无功,最终病死五丈原,而蜀汉遂亡。

明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事和战友,大家携手共进,却依然只能保证短期内没有灾难,这是什么原因?

因为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丰。就像风筝一样,它还没有完全飞起来的时候,稍微有些异动就一头栽了下来。

明神宗与张居正共同缔造了万历中兴,本也有望成为君臣相宜的另一对典范。

君臣携手,不仅在经济内政上有所作为,在军事边防上也屡屡建功。

当东南倭寇基本被平定后,明廷以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镇守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修建三千多座敌台,使北部边境看起来固若金汤。

张居正病逝后,明神宗因国本之争渐渐疏于朝政。所幸众多文臣齐心协力,内政并未废弛,而诸多名将蜂起,齐保边疆无恙。

万历年间,明军将士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巩固了中国疆土,史称万历三大征。这三次大战役分别是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叛变的播州之役。

哱拜(1526年—1592年)是蒙古鞑靼部的一个酋长,世居宁夏。因与鞑靼部大酋长不和而投降明朝,万历初年被任命为游击将军,节制宁夏。公元1592年2月,他悍然起兵叛乱,接连夺取黄河以西四十七座城堡,渡过黄河,进逼陕西。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魏学曾奉尚方宝剑督战,他纠集宁夏巡抚朱正色、甘肃巡抚叶梦熊、大将刘承嗣、董一奎等人围攻哱拜,连战不下。

随后,大将麻贵率苍头军驰援。李如松则被任命为宁夏总兵,统率辽东、山西等地守军及浙兵、苗兵展开围剿。

李如松(1549年-1598年)是辽东铁岭卫人,也就是如今的大城市辽宁省铁岭市。他是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长子,是明朝大才子徐渭的学生。他自小骁勇善战,年仅三十五岁便升任山西总兵官。

因宁夏之役中平叛军进展迟缓,李如松临危受命率军出击。他命麻贵部出击,追击蒙古河套部落至贺兰山,将其驱逐出塞,一举扫除叛军外援。

与此同时,他亲率大军团团包围宁夏城,下令决开黄河水淹宁夏。大军围城,很快逼使叛军军心涣散,发生内乱。李如松乘势破城,尽灭哱拜家族,平息宁夏叛乱。哱拜自焚身死。

这次兵乱历时八个多月,各种城堡、水利设施和民宅被破坏,使整个宁夏地区的百姓遭受无妄之灾。但此战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稳定统一,有力保障了明朝的领土完整。

宁夏之役后,李如松晋升为中军都督府都督,率军转战朝鲜战场。

16世纪末期,日本进入丰臣秀吉时代。

这位出身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的下级步兵,因侍奉前代大名织田信长而崛起。他在本能寺之变中胜出后,成为织田信长的接班人。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日本列岛后野心膨胀,居然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的军事扩张计划。就在哱拜叛乱的同一年,丰臣秀吉出动十五万大军入侵朝鲜,壬辰倭乱爆发。

李氏朝鲜,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首都初设开京,后定都汉城,也就是今天的韩国首尔。李氏朝鲜以儒教治国,建国后便向中国朝廷称臣纳贡,历代国王均接受中国皇帝册封。

此时的李氏朝鲜恰好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党争不断,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日本军队装备着葡萄牙火枪、鸟铳,仅用两个多月即攻陷京城、开城、平壤三都,挺进到鸭绿江南岸。

小弟挨了打,大哥要出手。更何况狂妄的丰臣秀吉不但要求明廷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同时还逼迫琉球、菲律宾等明朝属国臣服。

是可忍,孰不可忍,明神宗决定出兵朝鲜。

然而,明朝抗日援朝的第一仗打得极丢人。中国人完全不将日本军队放在眼里,只有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区区三千人抗倭,结果遭遇埋伏,吃了一个大亏。

于是,刚刚结束宁夏之役的李如松领军东征,他的两个弟弟李如梅、李如柏出任副总兵,共抗倭军。

双方的军力对比悬殊。丰臣秀吉总共调动十五万陆军部队分为九个军团渡海参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又以九鬼嘉隆率水军九千人和七百艘舰船用于海战。另外又以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人集结十万余人屯兵本土,作为预备队。

明军则分左中右三路,以三万五千人迎敌。他们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还必须自带粮食辎重,因为朝鲜的农业生产已经瘫痪。

在高端武器领域,明军则占据明显优势。

日本最先进的武器是鸟铳,明军有火炮。

明军装备了大量的虎蹲炮,炮身长二尺,每次可发射一百枚铅弹。另有重型炮,装配铅弹从十两至一斤不等。这些火炮比起日军配备的鸟铳,火力要强大得多。

翌年正月,明朝东征军兵临平壤城下,与日将小西行长指挥的日军第一军团展开激战。

上百门重型炮几轮齐射,把守城日军炸得人仰马翻,就连小西行长的将旗都被炸飞了。几轮齐射下来,明军开始登城。他们迅速攻克城北制高点牡丹峰,歼灭敌军两千余名,城内日军乱作一团。

李如松见状,传令火铳营和虎蹲炮推进到城下射击。他亲临前线督战,坐骑被日军火枪击中,随即换马再战,指挥若定。明军将士士气大振,迅速攻克城门,砍倒日军军旗。

日军纷纷弃城逃窜,只留小西行长率残部负隅顽抗。

李如松采取围三缺一的战术,留出南面诱使日军突围。小西行长果然趁夜向南逃出城外。时值隆冬,大同江面千里冰封,当日军大队人马布满江面之时。

埋伏多时的明军火炮同时开炮,在造成有效杀伤的同时,使厚厚的冰层大面积崩塌。无数日军掉进冰冷的江水,被冻死淹死。小西行长亡魂皆冒,一路埋头狂奔才侥幸逃生。

平壤一战共歼敌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而明军仅仅阵亡七百余人。

经此一战,侵朝日军士气大挫,各路日军纷纷弃城南逃。

李如松率军入朝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五百余里,为朝鲜收复二都五道,威名远播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