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迦南小说网https://www.jnweishang.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于李承的“自作主张”,老爷子有些不开心,年纪大了就喜欢将孩子捆在身边,连他这位弟子都是如此。不过好在有饶棼帮忙劝说,李承最终还是搬离别墅。
吴佩俞的“婚房”,位于万惠家园,沿着书市侧面的巷子往西三百米即到。这是一座十八层的小高层,房间位于十五楼,视线很好,站在阳台上能远眺海湾。
三室两厅的格局,房子简单装修过,主卧的房门是锁的,听朋济明说过,偶尔他小姨子吴佩俞会来住住。李承挑选可以看海的房间作为卧室,另一个房间简单收拾,作为书房和收藏品陈列室。
自此,他开始港大、饶老家、住处,三点一线的生活。
每天早晨六点钟起床,锻炼、早餐与温习老爷子布置的功课;八点半去港大,他选择的是徐懋教授的《内地通史》,还有拉夫恩教授的《欧陆美术史》,没有课程的时候,要么去逛逛书市,要么待在图书馆;下午五点钟,准时赶往西半山饶老那里晚餐,老爷子会考较他一天的功课并安排学习。
日子过得无比的充裕和安宁!
连荷里活道、摩罗街、乐古道那边去逛逛的心思都没了,如果不是拉夫特来电话。
拉夫特的机票是十一月十四日,自己该去摩罗街一带看看有没有店铺出租,另外,来港十多天,也该和赵帆联络,不知道他抵港没有。
老爷子讲究座而议,起而行。
李承拿起电话给赵帆拨过去,两人聊了几句后,他放下电话摇摇头。
赵帆前几天已经抵港,这会又回到羊城,他那亲戚押着这批货过关时出了点小问题,回去处理呢。自己给他打电话时,正陪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吃饭。
这批货,总重一吨多,没错,他在电话中,用的是“吨”这一计量单位,也是没谁了!
他在电话中还说,零杂品太多,他的那位亲属啥也不懂
,用麻袋装的,只能以吨核计。
这批货过几天就能抵达港城,将会安置在海润集团的仓库中,自己和拉夫特还要抽空去精选一遍。
这次随同拉夫特抵港的,还有两名员工,已经在纽瓦克来那边培训一个月,这两位将担纲新店的管理运营。正因为培训员工,拉夫特晚来近半个月。
今天不去听课了,换套衣服,李承匆匆出门,在小区门口招手的士,直奔摩罗街。
摩罗街最早地名叫剃头角,开埠之初,这一带是荒野,有“鬼剃头”传说。
后来英伦占据港城九龙之后,这一带成为印度士兵的军营,也就是现在的摩罗下街位置。名称“scar row”中的“scar”即印度士兵的统称,而“摩罗”一词,更是专指用头巾缠发,信奉锡克教的印度人。
为安抚远离乡土的印度士兵,港府出售一块附近的地皮供这些士兵建一座印度庙。因此,不少水手和士兵在这里售卖在此聚集摆卖货品,久而久之就成为“摩罗街”,有点类似于夕羡“内地城”的意思。
至于摩罗上街的地皮,最早是属于当时的港城地主谭亚财的私产。
1860年代,羊城四邑地区因争夺地方资源爆发严重土客冲突,死伤枕藉。谭亚财原籍四邑地区,为支持新会乡里打撃客家人,凭着港府的关系,暗中招募一百多名印度士兵,配备新式洋枪,乘船到新会增援,结果被客家人打败,伤亡过半。
这些士兵中,有留居秀州的家眷因顿失家庭经济支柱,要求赔偿安置,政府于是向谭亚财追究。谭亚财被迫认罪赔偿损失,并在摩罗街以南位置建设“摩罗上街”作为安置,自此原摩罗街便改称为“摩罗下街”。
当然,现在的摩罗街不再有印度人,甚至连印度元素都很难找到。
的士司机将他放在乐古道的入口,剩下
的路,只能走过去。这一带全是古董艺术品商店,两边延伸出来的摊位,将街道占满,行人只能侧身交错而过。
勿论是贾郑亭还是罗根,都不止一次的逛过乐古道、摩罗街一带,可本人却是失忆后的“第一次”光临,眼前的货品之杂、品类之全,让李承大为震惊。
这里的东西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样样齐全:从四五千年前早期人类用的“锅碗瓢盆”,到历代各式古物;从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银器、漆器到古币、石雕、家具、屏风、字画、古籍,甚至老式的钟表、电风扇、留声机,只要是“上了年纪”的,应有尽有。
当然,这些东西中大多数在他看来,只是工艺品——赝品!
沿着街道,一家家看过去,他还是有些小瞧侠州的古董店老板。
摆出来的物件,基本上无差错。秉持着赝品要高价,等着捉鱼,真品的要价也不低,比夕羡市场上祖国古董要贵上三成还不止。
倒是那些摆出来的老式电话、留声机的价格不贵,多数为千儿八百。如果放在夕羡,这价位是可以进货的,可惜,两地相距太远,白菜运出牛肉价,不划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